广西教育评职称论文发表(2)
广西教育评职称论文篇二
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的叙事研究
【摘要】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引进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落实到我们的幼儿教育行动中去,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木桶效应”的分析,寻求幼儿教育管理的新观念。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均衡教育”取意于经济学术语“木桶效应”,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幼儿教育中,“木桶效应”说常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幼儿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
2.研究的实施。抽取幼儿教育中的主要构成体为研究对象,即教师和幼儿:
3.研究结果与分析。传统的教育注重“均衡教育”,强调弥补薄弱、全面发展,体现在教育大纲和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然而我对该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适用性有所怀疑。诚然,能得以全面发展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深入思考幼儿个体和教育的结合,我们都可发现并不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均衡教育”式模式。原因有:
3.1 教育对象方面: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均衡教育”说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这也是我们传统教育的通病,以一概全。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刀切地进行填鸭教育。而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的是个性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优势,加以培养和教育。同时,幼儿的知识、能力是多方面的,一种知识、能力的短缺也不会必然成为幼儿未来生活的绊脚石,但埋没了幼儿个体优势则必定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况且,在如今的社会中,某个领域的专才远比多个领域的平庸通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观点是持续性的。
3.2 教育焦点方面:“均衡教育”教育模式的关注点在于“补短”,而不在于“育长”,最明显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没完没了的加课,如果说这种现象以前多存在于初中、高中教学中,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已经逐步蔓延到幼儿教育中,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用“均衡教育”来说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明白决定幼儿发展前途的不是他最薄弱的环节,而应是孩子最擅长的环节。毕竟,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全面平衡是不现实的,每一个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某一方面的欠缺不一定,也不应该成为其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碍。
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个体优势教育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但各方面又都无所长,只是略知一二,甚至是一知半解,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抑长补短”、“拔苗助长”,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状态,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方向而努力,但不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死框条,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优势的发展和培养,使每个幼儿有自身独有的优势。
例如李浩,他的各方面能力均很一般,尤其是数学极差,但是他的音乐能力却很强,富有很好的音乐天赋,按照“均衡教育”的理论,教师会花费大量精力去教导他练习数学,可能他经过努力,数学也达到了中等的水平,从而符合了“均衡教育”的要求,但也极有可能是他从此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越来越讨厌数学,而且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甚至严重影响到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阻碍其个性优势的发展;然而,如果我们根据他的个性优势,培养他的音乐才能,帮助他找到成功的基点,提升对学习的信心,长大后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而不是成为又一个“均衡教育”的牺牲品。
3.3 教育者方面:一个好的教育局面,离不开教师的付出。要想使幼儿教育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因此,现在的幼儿教育更需要注重个性教育、善于发掘幼儿个体优势并加以正确引导的教师。
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和质量就难以保证;②教师要善于学习,积累经验。不仅仅是指对书本的学习,更要从同行、家长中去学习,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幼儿中去学习,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幼儿的世界中去,才能对幼儿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③教育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从“均衡教育”中不断地去反思缺陷和教训,并积极地导向个体优势教育中去,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
以莫老师为例,她的“均衡教育”式教育方法的形成是由整个教育大环境造成的,但这也并不能成为莫老师由始至终推行此种教育方法的理由,她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避免类似于李同学的情况再次发生。
3.4 教育环境方面: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整体的教育环境。这是在社会需求、教育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长久影响下形成的,要想改变,确非朝夕之间。
应试教育由来已久,应该承认,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但社会发展至今,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而呼吁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人才。毕竟,一个人的智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3至6岁的幼儿。
幼儿教育时期,对幼儿整个未来人生的发展起着启蒙的作用,很多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更应积极地研究和实践,去改变这一现状。而这就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结论。本文通过对“均衡教育”模式的实施者和受育者的研究,展开个案研究,总结如下:
4.1 “均衡教育”的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在基层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根深蒂固,可以预见,若将此观念转变过来,仍需时日,也许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局面。
4.2 具备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个体优势的幼儿是现行社会幼儿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受制于教育观念,这些幼儿的个体优势通常都得不到培养,甚至是被扼杀,这也是现行幼儿教育中的主要矛盾点所在。
4.3 造成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局面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家长和社会的原因,而幼儿却是弱势群体,如何尊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幼儿的个性需求,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应大力反思和着力改进的焦点,更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看了“广西教育评职称论文发表”的人还看:
2.广西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