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世界地缘政治论文(2)
二战世界地缘政治论文篇二
二战英国单独抗德的军事建设
[摘要]自1940年6月法国战败至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的一年里是英国在单独抵抗德军的进攻。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首相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政府通过调整军队部署、租借美国战舰、发展军事科技、完善防空体系、加强海空军建设等准备措施筑起了保卫不列颠的钢铁长城,并取得了大西洋海战、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同时也为盟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合理的指挥部署、灵活的军事外交手段以及先进的军工科研理念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英国;单独抗德;军事建设
[中图分类号]E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03-02
从1940年6月份法国迅速败亡,至1941年6月份纳粹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的这一年时间里,是大英帝国在独自抵抗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本文旨在对于英国单独抗德的军事构建进行详细具体的探讨,以期汲取其国防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大英帝国与法兰西历来就有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开战初期英国就极力援助法国抗德。从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英国共向法国派遣了10个师,并派遣数个战斗机中队支援法国战场。但是由于战斗指挥、武器装备及军事思想等一系列具体的军事、政治原因,最终导致法国于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向德国投降。法国的迅速“唇亡”必然造成当时的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集体“齿寒”。世人在唏嘘不已的同时,对希特勒的闪击战更是惊恐万分。反观此时的欧洲大陆,其矿产、劳动力、工业技术等资源几乎全部落入希特勒之手。而且纳粹德国在欧战中缴获了14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能装备29个德国师的汽车运输工具。它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不列颠。
丘吉尔后来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的《绝境》一章中对英国的处境做了一经典的总结:“1940年夏法国沦陷后,我们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英国各自治领、印度或各殖民地都不能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援或及时的供应。得胜的德国军队,装备十分完备,后方还有许多缴获的武器和兵工厂,现在正在大批集结,准备对我们作最后一击。拥有强大军队的意大利已经向我们宣战,一心要在地中海和埃及把我们打垮。在远东,日本心怀叵测地瞪着眼睛瞧我们,并且直截了当地要求封锁滇缅公路,断绝对中国的物资供应。苏俄对纳粹德国负有条约义务,并且在原料方面大力支持希特勒。西班牙已经占领了丹吉尔国际共管区,可能随时与我为敌,并且要求取得直布罗陀,或者请德军协助它进攻直布罗陀,或者架设大炮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通道。在贝当和波尔多政府统治下的法国新近迁至维希,随时有可能被迫向我们宣战。土伦残余的法国舰队看来行将落人德国人之手。的确,我们的敌人真不少。”虽然丘吉尔的这段描述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和意识形态色彩,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客观的。
法国迅速败亡后,英国国内的陆军除了步枪以外,其他武器也少得可怜。事实上,全国所有的各种类型的野战炮还不足500门,中型和重型坦克不到200辆。丘吉尔正是在如此严峻的军事劣势下领导英国军民单独抗德的。具体措施如下:
紧急调入正规军并建立“国民自卫军”,以加强本土防御。早在一战之后,英国政府就根据轻重缓急将英国军队的战略目标分为:(1)本土防卫;(2)维护海外交通线;(3)帝国领地的防卫和内部安全;(4)对各同盟国的防御。由此可见,本土安全在战略目标序列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为此,丘吉尔将大量散布在各自治领的精锐正规部队紧急调入英国本土,并用本土防卫队或其他自治领的军队去接替已调走的精锐部队的防务。此间陆军大臣艾登向内阁提出关于建立地方防卫志愿军(相当于预备役)的计划,立刻得到了全国的响应。这一强大的组织后更名为“国民自卫军”,不久就发展到150万人,逐渐有了精良的武器。经过英国本土与各自治领部队的“大换血”和“国民自卫军”的建立,英国本土的防御空前加强。
加强海军反潜力量,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民的生存,英国的经济和工业,以及英国同大陆敌人进行战争,全部都依赖于巨大的海上运输,其在英军的战略目标序列中排在仅次于本土安全的第二位。如果这条生命线被完全切断,不列颠堡垒便不攻自破。所以希特勒使出U型潜艇这一恐怖杀手锏。根据官方统计,战争开始后的8个月内因敌方潜艇攻击所损失的商船吨位为730,898吨,远高于水面舰艇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虽然英国的潜艇探测设备早已研制成功,但是由于英国的资源和船厂有限,造成皇家海军缺乏驱逐舰来搭载反潜设备。为此,早在1940年5月15日,丘吉尔就曾致电罗斯福总统,要求借用美海军40或50艘较旧的驱逐舰来搭载英国的反潜设备以弥补反潜空缺。但罗斯福总统一方面出于国会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拒绝了首相的请求。此后,丘吉尔又多次致电罗斯福求借驱逐舰,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和纽芬兰的海、空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为期99年,这才借得了50艘驱逐舰。当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多少有点趁火打劫的意味,但对英国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此外,英国人又利用德国潜艇对美海军的忌惮,与美方一同建立了完善的反潜防空护航体系,保障了这条不列颠“大动脉”的安全。
加强战斗机力量,保护不列颠领空。自从航空技术逾越了海洋的屏障,空军便开始受到青睐。英国前首相鲍德温曾声称:“未来战争的胜负将主要取决于空军。”丘吉尔也指出,德国空军的发展已使海军不再是英国的“可靠盾牌”了,英国应大力发展空军。丘吉尔正是由于对空军战略的重视,所以早在1935年便应邀加入了于同年成立的帝国防空研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致力于防空和空战技术的研究。此外,丘吉尔还将飞机生产部从空军部中独立出来,并任命比弗布鲁克为飞机生产大臣。时任战斗机部队总司令的道丁上将在官方记录上宣称:“此项任命的效果只能说是奇迹。”到仲夏时,战斗机的生产已经增加了两倍半,而在全年内英国生产了战斗机4283架,德国所生产的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总数只刚刚超过3000架。而且英军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雷达网以及高效的战斗机预警指挥体系,辅之以探照灯、拦阻气球、电子干扰装置来防御德国空军。在民间,英国政府也建立了高效的空袭预警与应急避难机制,推广使用安德森式家庭防空掩体,并对遭到轰炸的不幸家庭给予经济补偿,对被击落的飞行员也有完善的救援机制。这就有效保证了不列颠的民心和士气。在不列颠之战的全部过程中,从7月到10月底,德国人一共损失了1733架飞机,英国人则损失了915架飞机。这样皇家空军以差不多1:2的战损比,最终赢得了不列颠空战。 充分发展军事科技,研究新式武器装备。丘吉尔对军事科技具有非常准确的预感,这点从他在一战时便资助开发坦克项目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加入防空研究委员会就能看得出来。丘吉尔的科学顾问林德曼教授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便于他根据战争局势的需要确定重点发展的项目。此外,英国的军工部门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还发展出一系列的应急装备:如针对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中丢弃大量轻重装备而面临轻武器缺乏问题,恩菲尔德兵工厂生产了一种用廉价材料和工艺加工而成的司登系列冲锋枪,将其大量装备英军和盟国军队以及敌后的抵抗力量。
三
英国为单独抗德所做的军事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其首要功绩就是有效保证了英国抗德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这些在科学技术、指挥部署等方面的军事准备,英国政府也就不可能集中全部力量完成抗击德军的艰巨使命。英国所做的军事准备不仅仅是保住大英帝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英美盟军在日后的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以及解放欧陆等战役中取得关键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英军为单独抗德所生产的武器装备也作为军事援助向盟国出口。虽然在单独抗德期间英军的武器装备总体上比较紧张,很少出口。但是当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了大量美式装备后,英国便有大量本国剩余物资装备用于援助盟国,尤其是援助已经参战的苏联。在丘吉尔的努力下,英美开辟了从冰岛至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科的北方援苏航线。从1941年至1945年,英国与加拿大总共援苏150万吨的军用物资与粮食,包括5000多架飞机、5000余辆坦克和20多万吨小麦和面粉。此外,英国还为欧洲抵抗组织提供了大量司登冲锋枪等轻武器。正是由于其充分的军事准备,英国才得以运用装备物资援助这种外交手段广泛地联合反法西斯国家,不仅摆脱了自身的孤立地位,还为其树立了联合抗德的光辉形象,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英国的军事建设也有力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二战期间,英国根据战争需要所重点发展的军工技术如雷达、无线电通讯、造船以及航空技术等战后都转入了民用化轨道。在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帮助下,英国的海上与航空运输业以及冶金等重工业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进而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晦暗不明的战争[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2l[苏]谢・帕・伊万诺夫.战争初期[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l[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法国的沦陷[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
[4]陈海宏,肖华锋.英国1919-1945年的军事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112-116.
[5l[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海军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6l[英]摩根.牛津英国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中国英国史研究会.英国史论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
[8l[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1941 -1945[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看了“二战世界地缘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地缘政治论文
3.世界经济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