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关于生活的政治论文

家文分享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可以在生活中感悟。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的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生活的政治论文篇一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素养 动手操作 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 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和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又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 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再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 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要学会教给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关于生活的政治论文篇二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学习做人是它的核心。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而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教师只有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良好的品德才能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关 键 词】 开放性;生活性;体验;感悟;回归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的重要性,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其他方面向上的阶梯。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们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二、活动再现生活,让学生体验真过程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们应构建一种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孩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如教师在教学《我要向你学习》一课时,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然后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 让学生用心去经历、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生活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

  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活动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如曾经我学习《我们的左邻右舍》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教师在课前便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布置查找印度、韩国、日本、泰国的资料,做好准备。在上课时,教师设置情境:“‘亚洲旅游节’将要举行了,请来自四个国家的旅行社的导游来介绍自己的国家。”四个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纷纷展开练习,为做好小导游做准备,一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在汇报交流中,小导游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国家,有的用生硬的外国普通话介绍所在国的风土人情;有的用表演的方式,如泰国的“导游”就教大家按泰国的方式和用泰语问好……课堂里笑声不断,精彩纷呈。这种活动方式,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信心,真是一举三得啊。

  (三)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又超越学生生活经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一方面从儿童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再到祖国、世界,由近及远,由小到大,逐步展开,扩大儿童的社会视野,拓展儿童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从儿童熟悉的社会现象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化,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指导儿童的未来生活。

  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茂聪. 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文文.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J]. 学校教育研究,2015(4).


  看了关于生活的政治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生活积极向上的文章

2.关于生活的文章

3.关于生活议论文1000字

4.生活小常识文章

5.生活情感励志文章

    215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