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材料学学术论文(2)
国内材料学学术论文篇二
建筑材料学课程教学体会
摘 要:在系统总结《建筑材料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入手,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材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11-02
《建筑材料学》课程是目前广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交通(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然而由于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加上一些同学也不太重视,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得要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1 建筑材料学课程特点
1.1 内容庞杂,系统性差,课时短
建筑材料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包括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沥青、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建筑陶瓷等十几个门类上百种材料,且各类材料相对独立,各个章节连贯性较差[1]。学习过程中极易感觉到杂、乱、理不出头绪,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并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授课时数有限仅为32个学时,倘若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一方面每节课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只会越学越乏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疲于赶进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2 概念多,叙述性内容多,实践性强
建筑材料学课程中材料种类繁多,相关章节内容同样有三多:概念多、专业术语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课程中大多数是叙述性内容,主要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且多数是定性,半定量的分析,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计算分析。比如按照混凝土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采用,单位用水量的选用等等,很多数据都是大量经验性的总结,没有一定实践经验为基础只能靠死记硬背。这些特点使得很多习惯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强课程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
基于建筑材料学课程以上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面上好这门专业课,适应无机非金属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专心致志的学习毅力。“叶可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在课题难度性质在一定范围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学生的精神需要[2]。
进入大三的学习阶段,很多同学开始对就业问题表现出莫大的兴趣,希望学有所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出现差别对待:课程对就业有用我就学,对就业没有用我就不学。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也常列举往届一个同学的真实例子,这个同学就职于商品混凝土行业并担任主管,他亲口说,就业后还经常把这门课的教科书拿出来翻,上课时没觉得有多重要,上班了就知道多重要了。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同学们知道这门课很重要,而且的确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成功成才的内驱力,投入到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
另外一定要明确强调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恰当,会对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功能等各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3-4]。通过介绍一些由于建材选择使用不当造成的工程事故实例:如1999年重庆綦江彩虹桥整体坍塌造事件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大部分的教学楼因材料使用不当而夺取了大量中小学生的生命;学生们在听了这样一些内容之后,往往感受震动很大,印象很深,加深了对这门课的重要性的认识。再如,世界各国的混凝土所面临的耐久性问题已相当严重,例如北京西直门旧立交因钢筋锈蚀导致部位不同程度开裂,维修耗时耗力。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若全部进行修复所需费用非常巨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和保证建筑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意义,学生既爱听,也易理解,因此积极性极高。
3 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3.1 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学课程内容繁杂而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内容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有所侧重。考虑到本专业就业后主要是面向工程施工,对现场施工中应用较多的材料做重点介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有主次之分。该课程的讲授重点是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沥青四章,其他如石灰、石膏、墙体材料可以做一般性介绍,砂浆章节可以看做细集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学习,木材及其他防水、绝热等建筑功能材料可以采取自学讨论的方式。在重点章节中也要突出主次,比如水泥一章中应把硅酸盐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作为重点,详细讲授硅酸盐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水化反应、硬化机理、水泥技术性质和标准要求、腐蚀及水泥品种的选用等。
3.2 教学内容要有条理性
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学课程时,往往被课程中繁多的内容,大量的专业术语搞得一头雾水,无章可循。作为教师更应当特别注意归纳总结,加强授课的系统性和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5]。以下2点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
(1)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有其共性。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正是研究这个共性问题,也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的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同学们牢固掌握。比如:材料的“三度”(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三率”(空隙率、孔隙率和填充率)。
看了“国内材料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国外学术论文格式
5.金属材料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