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术论文
当代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教师学术论文篇一
浅谈教师终身学习
摘要:当代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要走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教师更是须臾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胜任教育专业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必先由教师主体本身充实专业知能、求取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因此,在社会、政府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同时,教师主体本身更应坚定专业信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服务品质,以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与认同。所以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改革的需要;师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不正是先生的终身教育观吗?先生说:“我们要虚心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教师在某些领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就要相信现在孩子的能力,他们接受信息快,有时比教师懂得多,所以教师不但要自动学习进修,还要向小孩学习,要树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观念。
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工作中的人,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一、学习书本,促进教学
一是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尤其是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当今社会 “知识爆炸”,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个性品质。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宝贵的个性品质?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引起学生学习的智力、激情和内在动机的自我投入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性倾向及自我教育能力,而优秀教师的这种教育智慧正是将以上几种学科有机整合所外现出来的。
二、学习学生,完善师德
学生既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便是 “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乐于向你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挥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学习与社会有关的生活知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教师自己对社会知识都很欠缺,怎么能教育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呢?由于受家庭背景和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他们在与社会交往中,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应变适应能力差,在个性特征上,情绪波动大,忽冷忽热。而高科技强竞争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又高于他们已有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应当参与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生存知识,使自己能够做纵观时事、适应潮流的人,力求培养的学生踏上社会后处变不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当代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要走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教师更是须臾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胜任教育专业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必先由教师主体本身充实专业知能、求取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因此,在社会、政府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同时,教师主体本身更应坚定专业信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服务品质,以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与认同。所以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素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身专业得到发展。
教师学术论文篇二
重审教师自身价值
摘 要:本文应用《新教育教学理念》阐述在信息时代、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使命,但许多教师由于缺乏新教育教学理念,对自身价值认识不足严重制约教育发展,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重新审视教师自身价值。
关键词:教师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82-01
1 导向方为师
1.1 教师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以加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环境下,教育也带有强烈的产品制造色彩。在这个思想主导下,学校犹如一个企业,力求采用“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模式生产,教师是“企业”的模具设计者―― 工程师,学生也只能是“模具制造,批量生产”的产物,任何与模具型腔不符的“产品”,都将视为次品甚至是废品。对学生的要求也似质量问题检查,形成一种教育界共奉的方法,即“惩罚式教育”。
1.2 教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导向师”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要把学校真正建立在科学化、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之上,使学校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不懂教育科学是不行的。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富有创造的劳动,他们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抵制一切不良思想的影响;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毅力,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便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而且要创造各种条件,为他们的发展创建平台。
2 学优方为师
当今世界,民族的繁荣和国家防御能力的强弱完全不取决于原料、矿物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甚至不取决于资本。知识,以及个人和社会利用知识的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源泉,世界强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对峙的重心越来越猛烈地转向教育领域。如果教育者墨守成规、夜郎自大,则这个国家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没有胜利的机会。其国家也只能沦为二流国家。因此,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知识更优
新学科的不断出现,教师必须不断拓展新思维,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成果,注意新信息,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研究教材,准确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俗话说:“明师出高徒”,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应优化教师的素质。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先进文化的承担者,探路者和引导者。
2.2 模式更优
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陈旧、知识面窄,施教理论缺乏,对教育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如不及时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是落伍者,甚至是“出土文物”。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勾画了宏伟蓝图。应试教育是突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是“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考分高低代替学生能力强弱,学生照搬、照抄、死背、硬记。学习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造成高分低能。
3 渊博方为师
3.1 学科交融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井文化”的模式,教师常常只是认真钻研本课程内容,此所谓“井水不犯河水”,教师之间或者各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而现代文明趋于将各学科融为一体,出现了宽专业、跨门类,各个学科互溶互补,形成“条条江河归大海”的“海洋文化”格局。做到这些,教师就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学识、精通本专业,而且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工作的技能,打破教师自我禁闭,建立起各学科或各学科人员之间密切的、广泛的联系。
3.2 资源共享
信息化以最先进,最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姿态出现,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然而,网络只是教育的手段,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设施之一,最终要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还得靠使用者对此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否则网络就只能是一种装潢,一种奢侈的摆设。教育学中恰恰反映了教育现象中最一般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教育这种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改善自我造血功能,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 德高方为师
4.1 率先垂范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师德是教育的根本。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指导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消除一切教育志向低、社会责任感不足的倾向,树立高尚的师德。运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克服盲目性。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发展教育,使培养人的工作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
4.2 以人为本
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的关系,因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必须遵循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该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教学活动,以崭新的课堂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
5 创新方为师
5.1 面向未来
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发明的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肖川博士认为:“素质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一个教师影响着一批人,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营造一个教育环境。教师要主动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实际,来指导进行自己教育实践。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持续、系统的再学习,把更新知识和创新思维变成终身的自觉追求。
5.2 创新为先
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教育观念上做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加以“扬弃”。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愉快地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活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完善自我,只有认真地思考,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证实自我,只有精心地育人,才能实现自我,所以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审视教师自身的价值,教师也不能再轻视自身价值。
看了"教师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2.教师毕业论文范文
5.关于大学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