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学术论文

家文分享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师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学术论文篇一

  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上好数学课

  摘 要: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理性最强的学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呢?纵观多年的教学总结作者发现,做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认真设计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环境 数学过程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知识文化的能力是等同的。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在此,我谈一些自己关于数学教学的认识,与同行共同研讨商榷。

  一、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个人魅力和素质要求。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对教师本身来讲,要从师德修养等各方面来完善自己,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1.用“爱心”唤醒学生。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和神圣的,这种崇高和神圣需要用教师的爱心来支撑。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处的过程中要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和问题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敬,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开展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近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景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2.用真情感染学生。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爱的信息的重要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恰当把握目光这一无声的语言,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教师真挚的爱的信息,给予鼓励和表扬。例如,在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胆小的同学不敢发言,这时要适时用温柔的目光激励他们,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用善意的目光提醒他们,遇到他们回答犹豫不决时,用充满自信的目光鼓励他们,在他们回答正确时,用兴奋的目光表扬他们。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好多时候从教师的眼神中就得到了一份关爱和温暖,从而增进了交流,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更多的启迪。在课堂上要注重平等施教,爱护、尊重、理解学生,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后进生,更不要歧视,在课堂中把更多的关爱倾注给他们,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给他们“雪中送炭”,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产生强大的上进心和极大的成就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仪容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乃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爱“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除此之外,教师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形成无疑也会成为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情感的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收到“春风化人,春雨雨人”的教育效果。

  二、为孩子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孩子乐于听你的课。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交流之外,还有情感交流。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方面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愉悦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

  1.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走上讲台,就好像演员走向摄影棚,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这种情绪都不要传染给学生。这种高度的控制力来自于平素良好的心理修养,来自于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3.让表扬奖励成为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才能全面发展。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发展创新能力。

  三、设计适合孩子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玲的奶奶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玲的奶奶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我就问了:“小玲的奶奶28岁,那小玲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女的老奶奶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儿有28岁抱孙女的老奶奶,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这样导入新课,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小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过了最佳时间。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可以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争当优秀邮递员、猎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还可以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要尽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只有因材施教,创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菲菲.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青年文学杂志,2009,(14).

  [2]肖自荣.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学习,2011,(5).

  [3]肖自荣.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学习,2011,(5).

  [4]王俊敏.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小学数学网,2011.1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学术论文

271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