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心理学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论文

谢桦分享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许多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作为刚走出校园的工作者在很多方面与在校大学生很接近,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变得复杂,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情绪病已经成为了困扰越来越多人的问题。对于在校大学生,除了具有以上问题外,还有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殊问题。有些人可能只有一种问题,但有些学生可能会同时产生几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后,很多学生会产生消极、迷茫等情绪,如何帮助他们降低由上述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适应当前环境,预防情绪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在各高校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较为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高校录取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专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调剂原因被调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其次,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地域差异,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上难以适应,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心理的不适应;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除此之外,大学生在青春期,由于恋爱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情感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这些也都是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重视,应当在学校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不单单是由某些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形成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班级内学生心理健康观察员组成的全方位、多梯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梯队,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与各门学科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提高相结合,真正形成全校参加、系部动员、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

  2.建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模式

  所谓发展性教育模式,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所有学生,以最普遍学生群体中的共同问题作为教育突破点,对于其他少数特殊学生予以兼顾,给予个别指导。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时时渗透在大学生活的整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也应由传统意义上的心理问题的防治进一步延伸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具有沟通优势。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许多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作为刚走出校园的工作者在很多方面与在校大学生很接近,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另一个角度,年龄大的辅导员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面对过的情况多样,在突发问题前能更冷静的处理好问题,同时根据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一套与学生沟通的独特方法。在高校生活中,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可以提高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以及互动性,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

  其次,具有信息优势。辅导员要在方方面面关心和指导学生,从生活、感情到学业、就业。在日常的接触过程中,辅导员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以及对大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辅导员通过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要特别留意学生目前的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成为能够最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人。从而,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

  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3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