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安全心理学相关论文优秀范文

斯娃分享

  安全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每个人的心理都应该有安全意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安全心理学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

  摘 要 安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各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成为各行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要工具。在石油企业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心理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运用安全心理学,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倍受管理层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安全心理学,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石油企业生产中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就今后从如何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来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石油生产

  引 言 心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人们心理活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劳保用品层出不穷且日趋完善,但人们仍无法摆脱事故灾害。而在发生的事故中,89.8%是人为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1.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者消除事故的科学。

  2.石油行业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作业环境:大部分采油生产现场位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甚至高原,比如陕西某油田,作业区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井站大多分布在孤立的山头,作业方式也较一般的平原等地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影响员工心理的因素较一般的油田要多。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作业条件,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人文观念,掺杂了很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虽然油田在通过不断改善各类软硬件来改变采油员工的生活方式,丰富一线员工的娱乐生活,但总体上看工作方式性质没有大的变化。

  2.2基层管理方式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2.2.1现行的管理方式都以等级、权威、强制和控制为主要手段。这些手段虽然有力宜行,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生产极其不利的因素。它常会使得员工工作质量降低,对工作热情降低。

  2.2.2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管理方式单一,行为方式粗暴,在员工做错的或者没有做到位时,往往是简单训斥,很容易激起工作人员的逆反心理。

  2.2.3一些个性较强的员工抵触情绪,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带着情绪或心存偏见和对抗情绪,极易造成违章操作,从而失去对安全隐患的判断能力,造成情绪化的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而且很容易破坏工作中本来协调的氛围,使得工作氛围紧张,员工的精力不能集中或者心理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

  2.2.4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挫折感,在工作中心理不快,产生沮丧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感,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危险因素识别不当,从而降低预防事故的能力。在有事故征兆出现时也不能及时的辨识出来,贻误了事故初期的控制时机,将本来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变成了较大事故。

  2.2.5由于在安全管理中使用的方式过激或者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对安全管理歪曲的认识,将安全管理所做工作视为一种累赘和负担,这种氛围给安全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阻力,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3.环境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环境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可能成为安全管理不利和有力的因素。我们在分析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具体工作场所环境,也需要从社会背景来分析。

  3.1社会背景的影响

  某些企业将“奉献”精神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甚至于为了工作或者某种目标,可以舍本逐末,造成众多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和职业病伤害频发。最终将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的不重视。其次,由于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安全工作只是当作一部分的工作,使得很多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对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大投入和大动作不理解,对安全的漠视,是安全管理中碰到的最大问题。

  3.2工作环境的影响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通风、照明、噪声及卫生设施等环境不佳,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上会有很大影响。比如某油田一线人员较分散,工作时间长,其工作的性质极为单调、枯燥而又要求职工有相当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硬件环境的不太理想,职工将面临失衡的心理状态。枯燥的生活、单调的工作环境、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焦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情况失去理智的判断,或者对事故的应急处理相应的速度变慢,从而引发或扩大事故后果。

  3.3员工自身情绪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影响

  一线员工每天都要进行生产活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险因素。每个员工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要是社会中正常的人都会受到家庭、同事、婚姻等等烦恼的困扰,都会受到不同价值观和是非曲直的冲击,这些都会成为员工自身影响安全意识的保持,影响员工技术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家庭或者碰到暂时超越个人能力控制范围内的事件,给个人造成重大打击的时候,更增加了当事人在情绪和理智方面的失态而酿成重大的可能性事故。

  4.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提出加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4.1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式

  4.1.1人性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管理人员做起,无论是基层管理人员还是中级管理人员,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干部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考核工作有细化、量化的要求,并且部分班组员工直接参与考评打分。

  4.1.2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员工个人特征,对员工性格有所了解,应根据员工性格得多种多样,在处理安全与人的管理上要讲究方式,用合适方式把其引导到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轨道上来。

  4.1.3重视当班员工的心理疲劳。对于当班员工,特别是一线井、站在岗员工,管理上要注意,重视安全措施,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在岗人员的休息和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等。

  4.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理念

  4.2.1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员工对安全意识,改变员工对安全认识,达到真正的安全管理和全员参与。

  4.2.2安全文化体现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

  4.2.3我们在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同时,应重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想方设法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安全生产。为了创造较好的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使人不受环境和条件不良的影响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应对工作条件经常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2.4增加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也可提醒工作人员危险品的存在和危险部位。在危险处悬挂安全标志,用文字和色彩来提醒员工注意,增强视觉和知觉的效果,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工作区的安全标志,以此提高员工的安全警惕性。

  4.2.5实践证明,心理素质强的员工,在技术素质会有到更好的发挥,在处理险情方面能力也比一般人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在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培训,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 语 由于石油开采和处理属于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而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极易受心理情况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能更好的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的心理,同时可影响人的行为,使安全工作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真正把安全管理接入科学的轨道上,为国家石油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 绍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金瑞珍,应用安全心理学进行HSE管理 2013

  [4] 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3013

  [5] 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陈明利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2006

  安全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浅谈安全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美国著名安全管理学家海因里希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出:所有的事故隐患均由三个因素决定,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其中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人的个人行为入手,分析个人对企业的影响,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科学合理用人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安全管理;全意识;企业中应用

  引言:从安全管理心理学的涵义可以知道,安全管理心理学是以安全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去指导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任何企业生产活动都是由人与物两大因素构成,这两大因素构成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三大关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是这三大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出了问题。在三大关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均含有人的因素。因此,人的因素是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它以管理系统中的人为研究对象,探寻采用什么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个人行为对企业安全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动。人长期从事某一操作时,有时会产生视觉与客观对象物之间的不一致,这种和客观不一致的错觉有时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即对某些对象物的形状、尺寸及质上的错误知觉能导致操作者错误的判断,成为不安全行为的起因。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变化,即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应用心理学于安全管理与教育中,就是要利用性格的这种稳定性和可塑性,深入发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谦虚、克己、自觉和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防止那些易于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事故的不良性格,如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等。

  二、重视群体心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一个人在群体中要比独处时的行为复杂得多。当个体因素影响其在群体中的行为时,就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一个在价值观上十分注重经济利益的人,可能在群体活动中尽量掩饰自己的这一特点。个体会考虑群体对他的期望、群体的行为标准、群体成员之间有多大的吸引力,以及他在群体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等因素。当一个人了解到上级或群体、组织喜欢或鼓励什么行为,他就有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这些行为。当我们了解到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结构化、飞结构化的关系,认识到这些关系如何塑造、限制和促进某些行为的发生时,我们就可能更深入地解释和预测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学习一些安全管理心理学知识,运用群体动力原理对企业组织中的职工群体行为进行客观的分析,用团队建设理论对企业建设及管理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提成企业职工整体协同的工作能力,有效改变职工整体的态度与行为,进而使组织中的人群交往和合作达到最大效能。

  三、加强安全心理素质培训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对被培训者的企业安全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只能对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技术等方面素质有益,忽视了安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殊性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方案,使安全心理素质和其它素质的培养共同作为培训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及实践证明,越是在危险、负荷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越好就会激发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信心增强,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就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处理好各种危险问题,保证安全生产。职工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它的应用在企业的重要性,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有计划地提高安全心理素质,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果断地对不同危险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来指导,使其其行为规范化,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科学合理的调整职工岗位

  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直接原因所导致,其中包括两方面:企业职工因存侥幸、麻痹心理的违章行为;情绪心理变化而导致操作上的失误。控制不安全的行为是以人作为对象的,因此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从对企业职工的个体性格的研究和掌握入手,配以合理的管理方法,使之达到调控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目的。

  具体来说,人本身具有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企业职工也一样,经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管理,引导职工以不同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企业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工作,发挥其性格积极的一面,减少或消除事故的隐患,而实现我们所制定的安全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改变职工的个性,而是要在其个性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个性潜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因此,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根据企业职工的不同性格,调配其工作岗位。人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内向和外向型;怠滞和冒进型;冷静和急躁型;责任心强和责任心弱型等,通过对每位职工性格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为其选调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岗位。

  2、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由于职工性格的不同,从科学的技术角度而言,在处理安全与职工的关系上,不可一视同仁,经过仔细分析讲究,按照不同的对象,其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员性格中积极方面的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根据企业职工不同的性格,合理搭配班组成员。在我们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搭配班组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将性格、志趣、爱好较为相同的人员组合成一个班组,使大家在生产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互补、互助性,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减少操作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之,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上,人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企业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使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人应从知觉、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对易于产生和重复不安全动作的人,给予积极的心理调节,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觉正确性,保护他们的增力情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消灭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并根据劳动者的个性心理特性,诸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调动劳动者与伤亡事故作斗争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将心理学应用于安全管理中,必将使安全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邵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4.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喻新安/等.安全心里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9.

  [5]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姜真.袁博.姜培生.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安全心学论文范文”

87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