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谢桦分享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全文如下: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更应引起高校领导及社会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和重视。但就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来看,其心理方面存在的健康问题,诸如适应环境能力差、人格上存在着障碍及因不良习惯所带来的一系列过激行为等,都让人极不放心。所有这些,已引起我国各高等院校及社会相关部门的注意,而且为有效预防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矫正,我国很多高校已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实施。

  但是,很多事实表明,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各高等院校的责任,更多地与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众多家长而言,他们在其子女中小学时期,发挥了他们所应有的监护和教育作用;一旦其子女在大学时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这些家长就会产生某些错误的看法,例如,他们认为孩子既然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那么出现的那些心理健康问题就与高校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向学校推卸,并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无端的指责。

  实践表明,一旦学生家长有这种想法,不仅会让学校与学生家庭产生对立,而且对于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极为不利的。从本质上来看,高校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等心理健康问题,是因其有较差的心理素质,在碰到学习生活中的矛盾而无法进行妥善解决时出现的,是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带来的。而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不强的心理素质,与其自身成长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候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现象就是因其家庭教育所致。因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在高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中,必须足够重视和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分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有关家庭教育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生的父母亲(包括学生的年长者)在家庭中对他们孩子所实施的教育;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应包括两方面的教育:一个是学生父母亲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另一个就是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其中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应是最为主要的教育。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生的父母亲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培养教育,也就是在学生家庭中,其家长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及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对他们子女的学习生活施加一定的影响,以期让他们的孩子能朝着他们所希望的预期目标发展。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学生家庭成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在这个家庭中,不管是长者对幼者,还是幼者对长者,所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都应属于家庭教育。本文中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学生家庭中,其父母亲及其家庭成年人对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施加影响及教育的过程。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早期性

  在小孩出生之后,其原生环境就是他第一次接触的环境,其父母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人生整个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就是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一辈子的发展状况,家庭教育起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的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家庭教育就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校里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多或少都可在学生家庭里反映出来,而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很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根源均可从学生家庭教育中进行追溯。

  2.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

  小孩出生以后,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与自己父母亲在一起的家庭里,并不断地受到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中进行着,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在哪个时间实施教育,都是家长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来对他们的子女进行随时随地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既影响到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及谈吐品行,而且还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品行道德,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种来自学生家庭的、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终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学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学生家庭的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且学生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一) 强迫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和学生家长,把学生成才与否界定在学业优差和能否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上,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素质能力的培养,却考虑不够。这样,就使得许多家庭在对他们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强迫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采取命令、惩罚的方式来强迫孩子学习,更有甚者,采取打骂的方式来逼迫孩子进行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为了能快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制定出一些硬性学习指标;一旦孩子未能完成这些硬性学习指标,就采取罚、打等极端方式来对待。显然,长期在这种强迫性家庭教育方式下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自卑等性格特征。这些孩子一旦形成这种性格特征,就对学习充满着恐惧、厌烦,对生活充满着痛苦。

  因此,在这种强迫式家庭教育下,学生极易形成极为强烈的自卑情绪,甚至会得诸如强迫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强迫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期在这种强迫式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先不论他们能不能成才,以他们这种不健全的心理状态进入大学学习,一碰到困难、挫折,且这些困难、挫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时,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 放羊式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与上述的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正好相反,放羊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则是以听之任之的教育态度来对待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只要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与家长没有任何关系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更多地是出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一直在外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因而就出现了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的状况;只要能及时给孩子缴纳学费、给孩子按月寄生活费就很不错了,其他的诸如孩子的生活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等一概不予以理睬,全部推到学校方面。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学生极易产生放纵自由的性格特征,一旦进入大学,在与人交往中就容易出现散漫、缺少团体合作的意识,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事情。长期形成的性格缺陷日渐暴露出来,在一定条件下就引发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庭不仅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后和经受各种挫折的疗养所,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在实施各项工作中,对于开展家庭教育这项工作,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生与家长相互沟通的桥梁搭建起来,以此来加强高校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这对于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1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