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相关论文(2)
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二
《青少年的榜样教育分析》
摘 要: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注重榜样的树立及年轻一代的发展成长。开展榜样教育活动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文章分析目前青少年中出现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榜样 榜样教育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C913
一、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对于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一直以来存在着些许差异。有些研究者把年龄为13岁到17岁、13岁到21岁、12岁到21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有些研究者则把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界定为青少年时期,或者把高中时期和大学时期定为青少年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心理学发展中,青少年时期的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着分歧。我国的发展心理学通常会把青少年年龄界定为12岁到18岁这一阶段,相对处于中学教育时期。本文的青少年指12~20岁阶段。
二、青少年的榜样及其榜样教育
(一)青少年榜样类型的历史变迁,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1.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以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开端,英雄模范大量的出现在青少年眼前。由于新中国是刚成立的独立自主的国家,社会的各项工作还处于混乱状态中,各种困难和挑战迫切要求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为此全国上下的各级人民积极响应革命集体主义精神的号召投身在建国事业中。在这一阶段的榜样人物都充分体现着为社会政治服务奉献的精神,强调着把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青年榜样代表人物如: 雷锋(1940-1962),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却以服务于大众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实现了自我价值。
2.“”时期。这一时期以政治狂热为主,青少年大多会以政治典型作为榜样。尤其是对领袖的崇拜及个人的崇拜。在这一时期,既有上山下乡的知青楷模,如在当时共青团天津地委就发出《关于在知识青年中开展学习侯隽事迹的通知》,在天津地区积极号召广大青少年向侯隽学习。也有“反潮流英雄”,如张铁生,他因在一次考试中交了一份“颇有见解、零人深省”的试卷而掀起一股“否定文化的歪风”。
3.改革开放前期。在这一期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在人们经历了““””的动荡,深深体会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为此出现了类似陈景润的数学家,在这个时期有很多青少年把科学家当做人生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社会主义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更是成为了80年代的学习楷模。她因病高位截瘫,却自学针灸医术服务大众。为此她被人们称为“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当代的保尔”。
4.21世纪至今。由于这一期间的社会观念的急剧变化,使得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每个人都想“当家作主”。在这阶段,人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偶像,在商业文化的作用下,这种“实用型”偶像逐渐占主流。除此之外,各地的各级单位和机构也表现积极,纷纷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活动。如“感动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中的每个青少年,都是应学习的模范。
(二)榜样教育的定义
它是借助于电视银屏、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优秀品德形成。换言之,榜样教育法就是把别人的高尚情操、优秀事迹等更多的模范行为来作为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方法。榜样的一般做事行为及其内心的思想通过特定的社会组织及社会机构用来影响、感化他人,这样被接受者就会积极效仿或主动摒弃一些错误的思想作风及言行举止,这样就会使榜样的效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三)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作用
1.榜样教育在美好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会发挥重大作用,对于生活方向也有一定的指引,在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方面也会有重要影响,会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其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由于青少年处于由家庭走入社会的过渡期,他们总会找一个榜样向其学习,这些榜样总会与自己在兴趣、秉性、及气质等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特征。这样青少年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我,自我茁壮成长。
2.榜样教育会给予青少年奋进的力量让其不断自我成长。有句俗话说得好:“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这就充分体现了榜样树立的重要性,充分的为个体的行为提供了参照。青少年会因榜样的成就而感受到成功者的满足和喜悦。通常他们把榜样的外在形象内化为主体的追求时,榜样力量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这属于心理上的激励影响,因此青少年对外在形象的不断追求日益显著。
3.榜样教育是青少年人生中的导航,会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过程。青少年会按照社会的要求和期待及自己的特质,通过榜样教育和榜样学习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青少年。除此之外,榜样的选择也是青春期个体社会化的特征之一。例如日本爱知大学学者依田新就其归结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四大内容之一。依田新指出:“在儿童期向青春期的过渡中,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对榜样的选择,已由青少年自觉进行”。因此可见榜样就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就是青少年人生中的“导航”。
(四)青少年榜样教育状况
1.在我国社会、学校教育中,榜样教育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各地各级社会机构组织也在大力组织青少年向优秀榜样学习。青少年美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榜样的精神激励和行为鼓舞。例如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优良品德。
2.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榜样教育依然存在着的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为此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榜样模范。因此,偶像自发的产生出来。这些偶像因其产生的特点、自身的特征,分流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榜样对青少年的感染力。榜样不再局限于英雄革命人物,影视歌坛的明星及商场奇才则变为青少年争相崇拜的榜样。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榜样与偶像同时存在,但偶像崇拜超过了榜样学习;二是青少年对榜样的认同度降低。青少年未必认同英雄模范和优秀学生作为他们的榜样,但他们会选择流行人物如体育明星、歌坛影星等进行榜样学习。{1}因此,巨大的挑战呈现在榜样教育面前。
(五)青少年榜样教育效应变化的原因分析
1.榜样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多元化消减了榜样的权威。步入改革开放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变为多元化取向,这给青少年榜样教育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系数。同时也因网络的良莠不齐特点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双重变化,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又制造出很多麻烦。
2.榜样选树机制不健全及宣传方式简单化、片面化。在过去的榜样教育中,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和树立式教育占主导地位,大多进行的是单向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单向的了解与学习是青少年对榜样的认知,与当代青少年追求自主选择的要求发生冲突。有的在进行榜样教育宣传时只会针对于其表面成绩及外在的言行举止,而忽视了榜样内在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及其内在的品质。这对实施榜样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榜样教育的推广(下转第49页)(上接第46页)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对青少年心理特性的分析。由于青少年的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人们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差异性也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而变得日益增强。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更加成熟,积极向上的渴望日益增强。{2}根据埃里克森的研究所述,青年期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问题。青少年会因为身心的巨大变化而开始思考各种人生大问题。{3}榜样教育也因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而变得复杂。
(六)提高榜样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对于榜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偶像-榜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青少年往往从大众传媒里寻求自己的偶像。在某种意义上,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精神和情感,甚至是一颦一笑。因此,疏导性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要学会批判性地接受偶像,周遭的环境要理性引导分析。这种教育法旨在提炼偶像的榜样功能,使青少年学会对偶像加以批判接受。
2.榜样应该具有人格魅力,众多的榜样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出较大贡献。对于有偶像潜质的榜样要进行重点培养,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小见大,进而树立更多的偶像-榜样人物。
3.榜样宣传方式多样化及榜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用好网络这一大便利工具。要选取富有时代精神的鲜活榜样,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其先进事迹一定要真实可信。其二是时代性。榜样要体现时代精神,榜样教育要跟随时代发展。
4.榜样教育方式要不断的创新。正如邓小平所说:“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4}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时代,青少年普遍选择网络、广播电视和报刊书籍等了解信息、关心时事资讯。如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实物及图片展览、身边榜样的言行举止等都可作为素材进行对青少年的榜样教育。
5.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也要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充分的考虑进去,同时也要契合青少年的个体自我价值的追求。因此对于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实施最终体现是要落实到青少年真真实实的行动上,建立双向互动体制,只有这样才会充分体现出对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的重视,才会使青少年在榜样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释:
{1}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21-24.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78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78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317,146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4000)
[作者简介:王国贤(1991―),女,山西省太原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研究。]
看过“心理学相关论文”的人还看了:
4.心理学类论文
5.大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