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坚烘分享

  心理学是高师小教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心理学课程的现实化对未来教师的成长具有实践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篇一

  《军校榜样教育的观察学习理论分析》

  摘要: 榜样教育历来是我党在部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从科学的层面上来分析榜样教育。本文拟从心理学视角,结合观察学习理论探讨军校榜样教育。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观察学习理论,然后以射击教学为例分析了榜样教育的观察学习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最后探讨了如何运用观察学习理论更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学员的模仿学习效果。

  关键词:榜样教育;观察学习;强化

  榜样教育(example education)是一种以典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榜样教育历来是我党在部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追溯过去,众多英雄人物鼓舞着我军官兵,以他们为榜样,我军无数官兵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军队的建设事业不惜放弃个人利益。时至今日,我们不但要继承榜样教育的优良传统,更应该从科学的层面上来分析榜样教育,从中挖掘出更加有价值的东西。而心理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榜样教育的心理机制做了科学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于改进和发展我军的榜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拟从心理学视角,结合观察学习理论探讨军校榜样教育,研究如何更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学员的模仿学习效果。

  一、观察学习理论概论

  (一)观察学习概念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已有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修正,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来进行,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谈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学习的主体则称为观察者(observer),观察者通过榜样活动间接学习的过程称为模仿(modeling),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model)。

  (二)观察学习类型

  根据学习者的心理需求、认知能力等内在心理历程的不同,班杜拉归纳出几种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

  1、直接的观察学习。指对榜样行为的简单模仿,即俗话说的“见样学样”。如军校学员通过直接模仿教员的言语和行为并学会射击、游泳等动作技能。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观察学习属于这种类型,它对个体行为方式习惯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即观察者从榜样各种示范反应中抽取出共性的东西,以后再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之中。如新生确山铸剑中,学员学到了铸剑精神,并在以后的大学时光中发扬这种精神。

  3、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创造性表现在观察者通过观察,受他人行为的启发,把自己原有的行为成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反应方式。

  二、榜样教育的观察学习过程

  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教员教学员射击,这实际也是一个榜样教育的观察学习过程,下面以此为例分析这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

  注意学习对象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指在观察学习时,个体必须注意榜样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并了解该行为所涵的意义。否则无从经由模仿而成为自己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每时每刻面临无数刺激,哪些刺激才能进入我们的注意?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班杜拉认为,应该从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和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三方面考虑。三方面中,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如:学员较多地模仿教员,不同学员队干部带出的学员风格不同,谁带的兵像谁。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价值观念、态度定势、以往强化经验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使观察者选择一些信息而放弃一些信息。比如观察者认为榜样行为非常重要,他就会集中注意;反之,则容易分散注意。这显然是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称之为自我调节。第三,榜样的活动特征,如行为的效果和价值,榜样人物具有的魅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生动性等,也影响注意过程。一般而言,成功、威信、具有个人魅力的榜样模式较之失败、普通的榜样模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2.保持过程

  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要使榜样行为对观察者的行为发生影响,观察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持在头脑中。班杜拉认为这种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把榜样行动的样子记下来),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能用语言描述榜样的行为),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头脑中,记忆才能保持。其实质是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使榜样行为与个体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而保留在记忆中,用以指导个体今后的行为。

  对榜样行为的复述会提高记忆和保持的效果。复述的形式:1.内心复述(象征性复述)是利用保持在头脑中的榜样行为的表象在心理上反复出现和组织,也就是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个榜样行为。2.动作性复述,通过重复榜样行为的外部动作来复习和巩固习得的行为。观察学习的最高水平就是通过先用符号对榜样活动进行组织和复述,然后再把它付诸于外部行动。比如一次射击课后,学员并未完全掌握要领,从记忆的规律来说,教员应发动学员做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内心复述和动作性复述是保持示范行为的重要手段。

  3.动作再现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观察者只有努力将观察到的良好示范行为运用于自己的实际行为中,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才能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否则就只是以记忆表象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而失去了观察学习的真正意义。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以学员学习射击动作为例。动作的认知组织就是将记忆中的射击动作观念选择出来加以组织。学习者记忆中的示范行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完整,动作再现就会发生错误。实际动作就是将认知组织后的射击动作表现出来。如果缺乏再现某种动作的技能,再现的行为就会偏离示范行为。因此,在认知组织的基础上,学员要通过回忆和练习来弥补这些不足。由于从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一开始就能转换成准确无误的行为很少见,再现行为的反应起动以后,需要对反应进行及时地观察和纠正,这就是动作监控,它分为自我监控和他人监控两种。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尝试再现示范者的行为反应,并依靠自我和他人监控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和纠正再现行为,使之接近于示范者的行为。射击学习中,也应该不断动作再现、不断纠正,直至完全掌握要领。

  4.动机过程

  指个体不仅经由观察模仿从榜样身上学到了行为,而且也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得的行为表现出来。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最终决定个体是否表现榜样行为。班杜拉认为只有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示范行为的操作才会出现。比如学员学会了射击,但肯定不会随便射击,考核的动机才会让他们付诸行动。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班杜拉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赏,人们正是根据这种信息的预期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强化,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强化,第三种属于内部强化。

  直接强化就是外界因素对学习者行为产生的直接强化。比如学员预期行为能获得奖励的结果,就倾向于操作经过观察而获得的行为,如射击成绩优秀能够获得教员的表扬或奖学金,他就有动力去努力练习;相反,则会削弱操作这种行为的倾向。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例如,学员看到别人的成绩和努力受到赞扬与肯定,自己就加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批评或处罚等,自己就避免产生类似行为。所以替代强化实际上是指直接强化作用于榜样,榜样起到替代作用而对学习者行为构成强化。这种榜样可以扩大到电影、电视、小说中的人物。自我强化,指按自己设定的标准行动时,行为者以自己确定的自我评价标准通过奖励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它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一致时能给行为以最大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善于运用外部强化并尽可能使之转化为学员的自我强化,来推动学员的模仿学习。

  这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三、运用观察学习理论进行榜样教育

  深入学习观察学习理论,可以挖掘出许多与榜样教育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仍对我军今天的榜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如何利用观察学习理论提高榜样的正面影响,促进学员的模仿学习呢?

  1.从注意过程看榜样树立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注意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受教育者首先要注意榜样行为,然后接受、认同榜样及其行为,在对其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效仿和践行。因此,从榜样教育的接受过程讲,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树立受教育者认同的榜样,让他们能主动参与榜样的学习,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对影响观察学习过程的另两个因素,即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关系,作整体性的考虑。

  因此,榜样教育应树立怎样的榜样呢?首先,榜样特点要突出,其优点要胜过被教育者;其次,拓宽榜样群体。要针对受教育群体的不同兴趣爱好、价值观念、行为习气树立多种榜样,使受教育者能对榜样产生注意和观察,进而接受。接触多种榜样将激发学习者创造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再次,树立的榜样行为要与受教育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并符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这样榜样行为吸引力会比较大,能得到普遍的认同。榜样要真实可近、平凡感人。如果榜样完美化理想化,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降低士气。

  2、从保持过程看榜样教育引导

  保持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同观察学习一样,榜样学习也须经历一个记忆过程。记忆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和行为内化的过程,记忆是有规律的,这与行为的特征有关。行为作为人的外部表征可以千变万化,但行为特征是可以总结到的,隐含在行为中的精神内涵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同的精神内涵在不同的条件下经由不同的人就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为。

  因此,在榜样教育中,教育者要提升榜样学习的理性认识,对榜样的具体行为表现要进行分析、抽象,找出榜样先进事迹中所内含的精神内容、心理品质、行为取向等,抓住榜样行为的本质和精髓。然后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自愿以榜样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取向,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3、从动作再现过程看榜样教育过程

  再现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榜样教育要坚持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把落脚点放在教育对象的行为养成上。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员将对榜样的认识与理解转化为日常的学习、生活行为。因此,要为教育对象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创设能够模仿学习榜样行为的情境,使教育对象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经历情感冲击和意志考验,在行为反复强化的基础上,把对榜样言行的学习模仿转化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同时,受教育者对榜样行为的再现往往不能在一两次内就做到正确无误,需要对榜样行为进行反复示范和矫正。因此,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媒体传播、巡回演讲、文艺演出、座谈讨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榜样及其行为不断地被了解和熟知,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而反复的引导。

  4、从动机过程看榜样教育内化

  动机过程的理论告诉我们,要使教育对象长期践行榜样行为,就不能忽略强化因素对人的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应充分发挥外部强化与替代性强化的作用,给教育对象践行行为以最大的动机激励作用。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榜样教育研究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注重直接强化。心理学中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这是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是尊重的需要。应注意对榜样行为学习者的嘉奖,使教育对象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成绩、价值观得到肯定和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光荣感,以此营造出践行榜样行为整体氛围。

  二是要加强替代性强化,构建起保护榜样及其行为的良性学习环境。也就是要给与榜样以应有的重视和照顾,只有当榜样及其行为受到肯定和赞扬,教育对象才会产生同样行为的动机,但如果榜样只是表面一时风光,实际生活却窘迫难当,就会降低教育对象学习榜样行为的动机。因此,在树立榜样之后还应给与榜样以持续的重视和照顾,保护榜样的正当权益,真正关心榜样的成长、进步与生活,为榜样教育营造良性的学习环境。

  三是最终形成受教育者自我强化。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对于能够自觉践行榜样行为的教育对象,应该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方面给予激励和保障,促进学员认知上的积极性和学习榜样行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徐东.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o06,(9).

  [2]万美容.优选与创设:榜样教育创新的方法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3]易莉,徐惠.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榜样教育[J].江西教育,2oo6,(2A).

  [4]钱云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镇江高专学报,2O04,(7).

  [5]黄吴静,韩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及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6]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l期.

  [7]朱晶.大学生典型教育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8]刘彪.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教育[J].企业家天地,2010年第8期.

  [9]邵竞成,王建.强化典型教育 打造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J].德育纵横,200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人文社科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282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