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3)

坚烘分享

  五、综合干预

  治疗儿童ADHD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药物治疗,Shaw等人(2009)研究发现药物治疗能对儿童ADHD相关的几个脑区结构、区域活动水平和脑区间功能连接起到正常化作用,经过药物治疗后儿童的ADHD症状可以有效缓解,提高作业成绩,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抑制儿童生理发育,如抑制身高和体重的发育[22]。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也发展迅速,如上述家庭治疗、团体干预和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这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优于药物治疗之处在于没有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会对儿童身心发展带来损害,而且这些方法是家长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大多数都有较好的操作性。不过,这些方法的短期疗效都远不如药物治疗,且长期预后效果也存在质疑。因此,如何既能保证治疗效果显著,又不对儿童带来身心损害,成为当下治疗ADHD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各种方法的优劣,目前很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更倾向于使用综合干预的治疗方法。综合干预是综合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治疗手段,该方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药物治疗克服ADHD儿童的核心缺陷,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非药物治疗如家庭治疗、团体和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训练,最终达到改善ADHD儿童情绪、社会技能、学习成绩等相关的附属症状的目的。有研究者建议,在使用这一综合干预方法之前,要根据儿童的不同功能缺陷选择综合干预的模式,Wells等(2000)研究认为,当ADHD儿童同时伴有对立违抗障碍(ODD)、品行障碍(CD)或焦虑时,可以用药物治疗来控制其注意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来改进其伴随障碍或社会功能[23]。我国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使用综合干预方法,赵文君等人(2009)对72例ADHD儿童进行了药物治疗结合家庭治疗、学校干预、感觉统合训练的综合干预,发现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24]。李晶莹(2010)对90例ADHD儿童进行了药物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的综合干预,结果发现儿童学习成绩、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瑞文智商(IQ)、记忆商(WMS)、知觉组织因子商(Po IQ)、记忆/注意力因子商(M/CIQ)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追踪研究还发现综合干预对ADHD的长期疗效较好[25]。综合干预方法虽然在大多数临床研究都有较好的效果,但DuPaul等(2006)[26]和Hinshaw(2007)[27]进行的研究却发现,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 ADHD儿童的社会技能、学校成绩以及一些破坏性行为,但对核心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可见,综合干预的使用,要根据儿童不同的主导症状进行综合干预模式的具体制定。

  六、小结

  通过对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理治疗干预的主要方法(家庭治疗、团体干预和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综合干预)及研究进展的简要介绍和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都对儿童ADHD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以至于在治疗实践中依然存在质疑。诚然,对儿童ADHD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一种适合的方法对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但不容置疑的是研究者的自身素质、基本技能、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总而言之,我国ADHD儿童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加强。一是应注重短期治疗后的预后回访,有些治疗方法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却很难确定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相对优势和长期效果。二是应注重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及年龄等的差异比较研究,国内绝大多数研究都没有进行这样的区分和比较研究,某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是否有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都需要明确界定。三是应注重文化差异给治疗效果带来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能否接受一种普适性的治疗方法也应加以比较和区分。尽管存在不足,但目前我国在治疗儿童ADHD的效果上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今后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若能更多考虑以上因素,该治疗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注:本文为通辽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市校合作项目“通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问题研究”(SXYB2012132)研究成果。

  [1]卢游,杨凡,毛萌.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循证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8(8):744-747.

  [2]盖笑松,兰公瑞,刘希平.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08, 40(11):1190-1196.

  [3]金星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12-114.

  [4]Barkley R A. Defiant children: A clinicians' manual for assessment and parent training[M]. New York:Guilford Press, 1997:1-14.

  [5]王曦影,胡赤怡.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14-225.

  [6]刘琳,曾昭祥,岳淑英.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气质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1):3-5.

  [7]Corcoran J, Dattalo P.Parent involvement in treatment for ADHD:A meta- 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studies[J]. Res Social Work Practice, 2006, 16(6): 561-570.

  [8]王玉琴,张微.儿童注意多动障碍心理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382-384.

  [9]胡正,谢玲,毛春婷,宋彩云.系统性家长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评估与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9-11.

  [10]吴明飞,蒋巧,李瑞,王芳.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与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53-1355.

  [11]耿耀国,苏林雁,王洪,李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团体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09-411.

  [12]刘敏娜,黄钢,章小雷.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08-2909.

  [13]刘敏娜,王敏,黄哲,高雪婷.结构式游戏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18(1):30-32.

  [14]徐洁,张日昇.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背景与临床实践[J].心理科学,2007,30 (1):151-154.

  [15]王巧敏,黄钢,章小雷,何秀玲,王丹丹.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691-694.

  [16]刘金同,郭传琴,瞿静.感觉统合训练与匹莫林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4):227-230.

  [17]唐洪丽,王晨虎,李海浪.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ADHD儿童行为与智力问题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05,33(6):379-382.

  [18]马学梅,赵亚茹,赵云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的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8(2):46-49.

  [19]张学芳,王德民,曹延奎,王允高,曹延福,胡颖.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79-680.

  [20]李全梅.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29):3673-3674.

  [21]汤姿英,陆新容,刘海润,龚梅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首次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1):67-69.

  [22]冯刚毅,朱祖德,段懿行,张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机制及干预[J].心理科学,2011,34(4):931-938.

  [23]Wells K C, Pelham W E, Kotkin R A, et al. Psychosocial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the MTA study: Rationale, methods, and critical issue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Abnorm Child Psychol, 2000, 28(6):483-505.

  [24]赵文君,杨静,沈越美,高世泉,马力.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J]. 河北医药,2009,31(16):2079-2078.

  [25]李晶莹.综合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长期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88-90.

  [26]DuPaul G J, White G P. ADHD: Behavioral, educational, and medication interventions[J]. Educat Digest, 2006, 71(7):57-60.

  [27]Hinshaw S P. Moderators and mediators of treatment outcome for youth with ADHD: Understanding for whom and how interventions work[J]. J Pediatric Psychol, 2007, 32(6): 664-675.

看过“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1.关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3000字

2.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3.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4.有关心理学的参考论文3000字

5.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

279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