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暗示效应浅析论文(2)

坚烘分享

  心理暗示效应浅析论文篇二

  《心理暗示效应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 心理暗示在智障生数学教学中具有营造氛围,增强心理体验,以及提高学习兴趣与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暗示手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智障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心理暗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以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和谐;以温和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宽松;以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以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以鼓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关键词: 智障生数学教学 心理暗示 促进作用

  智障生数学教学工作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因为其教学对象属于特殊的群体。因为生理缺陷方面的影响,智障生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缺乏学习兴趣,即使很简单的数学教学内容也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讲解,学生配合的程度不高,这就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针对智障生这样的特殊群体与及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教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心理暗示为突破口,打造生动灵活和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为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一、以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和谐

  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与教学成效之间具有直接的关联,大部分智障生在数学学习中会感觉很难,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具有自闭心理和自卑心态,这样的消极情感会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面带亲切的笑容,和学生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消除智障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消极情感,使其积极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计算长方形面积内容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将面积计算方式与周长计算方式混为一谈,出现了错误。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会批评学生,智障生本来就很自卑,再加上老师当众批评,会更加胆怯和自卑,甚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耐心地指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式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在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保持态度和蔼,通过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式保护智障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以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智障生而言,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要低于同龄人,但是他们对成功的追求是一样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等心理暗示增强智障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树立“我能行”、“我可以更棒”这样的信念与思想,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学生对年历表的认知较困难,因为其中夹杂着节气、农历等方面内容,给本来理解能力就有限的学生造成了更大的障碍。我专门设计了简单型的年历表,只保留年份及每个月的日期,缓解智障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并要求学生说书今天、昨天、明天是什么日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难度低,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学生在正确说出近几天的日期之后,我及时表扬“你真棒”、“真不错”、“你比老师想象中还要优秀”等。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能够产生强劲的动力,教师的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其余学生也能够产生杠杆效应,激励大家更努力地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能够使智障生产生积极情感,对增强自信和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以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在智障生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平台,引导他们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以角色模拟的形式搜集、分析和突破数学问题,在角色扮演中发挥心理暗示效应,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数学模拟活动中,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在班上开设了模拟超市,以文具、玩具等为货物,制作了模拟货币,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指定2名学生担任售货员,6名学生扮演顾客,挑选货物购买、付钱、找钱,整个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超市购物一模一样。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亲身感悟,我在学生进行模拟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允许借钱购物”,“不得超支购物”,“一半钱款购物、一半留存”,等等。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进行购物,不仅加深了对钱币功能的认识,而且掌握了钱币的使用技能。在这样的实践模拟过程中,学生学习参与兴趣更浓,模拟活动中学生俨然就是“售货员”、“顾客”,顾客要求降价,售货员一分不让,大家都进入了预定的角色。心理暗示作用促进了模拟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有效掌握钱币的使用方法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

  四、以鼓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激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能够有效增强智障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情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除了运用言语进行表扬激励之外,教师还要运用眼神、肢体语言等方式对学生强化心理暗示,将教师肯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配合效果。这样的动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让学生的内心泛起一股暖流,营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思维“卡壳”,我此时对其投去鼓励的眼神,似乎在说:不要急,慢慢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这样的鼓励眼神慈祥而温暖,能够让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舒缓,思维回归正常状态,稍加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在巡视的时候也可以轻轻拍拍其肩膀让其坐下,这样的小动作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肯定,对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摸一下头表示肯定、轻轻拍一下身体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等等,让学生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正确信息,更认真地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在智障生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效率,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心理暗示效应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1.探讨心理效应论文

2.人际交往心理效应论文

3.浅谈从众心理的相关论文

4.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7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