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坚烘分享

  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阐明了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而在校的大学生,对心理这块时代的“温度计”非常敏感。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这些就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保护下,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同时,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缺乏经受挫折的经验,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遇到无论学业、生活感情各方面的挫折时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展现出较脆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从发展趋势看,大学生们不再是过去被人们誉为的“天之骄子”。同时高等教育与初等、中等教育的差异性使大学生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各种适应性调节还难以尽快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常产生情绪波动而助长抑郁心理。因此,很多人情绪低落,往往集中在很多方面,如: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

  (二)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是部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三)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问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有人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四)对未来就业的担忧。随着国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普通大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刚刚起步,在经验上不够丰富,在认识上不够深入,同样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负责全校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成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并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构筑形式多样、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别提出各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三)不断创新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当前,各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合解决发生的实际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着力构建包括健康人格、自信心、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学习策略,应对方式等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体系。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新理念,主动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积极构建主动教育和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立足高起点、严要求,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要目的。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束语

  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未来人才不仅学识渊博、智力发达,而且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 (2).

  [2]郑玉莲,陈立廷.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7,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7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