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

坚烘分享

  浅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6.8%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说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多达30人,占1.57%,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11.9%。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的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大把的时间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脱离父母老师的约束,应该好好放松,于是忙于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耗费了精力,耽误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不知该如何与人相处,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三、人际交往困难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四、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后遗症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核心,处于家长的呵护和宠爱中,有的家长出于溺爱,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专家指出这些不良的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此外,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在现实生活中孤僻沉默,对人际交往不知所措,却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在带来一定程度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使学生更加惧怕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正常交流,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更有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形成严重的网络心理依赖,从而导致自闭、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业。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目前各高等学校也都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校园心理咨询站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作为一项尚在探索中的教育、救助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形式,更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

  目前,各高等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仍然比较单一,而且流于形式。大多是在发现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异常表现后,才给予一定的关注和事后补救性的疏导,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甘肃省发展心理学研究专家彭德华认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上。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理性客观的引导,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材,为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黎歌主编.思想道德修养.陕西人民出版社.

  [2]新华网.甘肃频道(记者张目).

  [3]新华网.兰州8月23日电(记者张目).

  [4]新浪网.新闻中心(重庆晨报).

浅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4.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谈论文

267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