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论文(2)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论文篇二
《试析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摄学的主要原因。文章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重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通过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因文化建设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和谐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体现在人的心理素质方面,要使学生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心理学家的工作,而且也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或者说,它应该被纳人到我们的整体教育之中。据调查,20%的在校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为此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造就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中,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过去,我们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育中存在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健康、轻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和实践中存在的偏差,致使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目前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现实面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优虑,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应该像基本的智力教育和品德教育一样是培养人素质的一种必备分。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心理教育只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少数学生而不是面对全体学生,传统的教育也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际上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教育的意义,既在于预防和干预缺陷,也在于促进与提高心理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学有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是其必然的重要工作目标。根据中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要科学安排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要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教育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评估和监测,并要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授课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认识心理和思想的关系,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做好人生规划,正确处理好适应环境与自身发展、学习成才、交友恋爱、求职择业、情绪调控等方面的问题,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掘心理潜能、预防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2.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由于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特性和各自环境的差异性,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个别指导。心理咨询在解决大学生“特殊”心理问题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的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和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有的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失恋而产生自卑、自弃和焦虑与绝望;有的因自我评价不当或择业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矫正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走出困境。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注意教育大学生在心理压力大、内心冲突激烈、自我调节失效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寻找心理咨询的指导和帮助,以尽快克服自己的心理不适,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必须借助浓郁文化氛围的沃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对人的成长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人的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改变原有的心理状况并使之调节到新的水平。要想培养适应21世纪的理想人才,我们必须从主观上发挥能动性,创造条件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台、宣传橱窗、大学校报的优势,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高校心理健康协会应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要唤起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4.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师资队伍,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便能更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实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员。同时学校要定期对新任的辅导员和咨询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讲解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传授不同的心理沟通方法和预防危机的措施等工作,使学校的老师能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更有效地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
5.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人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