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心理案例及辅导论文(2)
青春期性心理案例及辅导论文篇二
《高职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案例及辅导》
摘要: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期,一些学生会出现青春期性心理困惑。由于学生本身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十分了解,不能自行排解因青春期性心理困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实施个别辅导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学生;性心理困惑;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61-03
一、引言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性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内容。目前,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中对性的心理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的也有相当的比例。一方面,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普性的性心理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已有明显的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必须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给予辅导、矫正,帮助其调整不良认知状态,使其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青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性发育和性心理的显著变化。随着性发育的完成,他们的性意识、性对象、性兴趣等都会发生变化而趋于成人。但由于在整个青春期中,青年人的情绪动摇不定,容易变化,加之成长历程中的异常经历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可能会使一些青年学生形成不健康的性心理。因此,不论学生本人、家长或老师,均应关注青春期的性心理变化,适时自我调适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二、心理事件
田某,女,17岁,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5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一起生活。13岁时与继父、妹妹(继父之女)组成新的家庭。继父比田某母亲小3岁,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关系比较好,气氛也很融洽。田某因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善言谈,和同学关系一般,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和班级中的男同学接触很少,平时连和男生搭话的时候都不多。可是最近两个月,田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天,田某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内容是继父对继女的性侵犯。这篇文章令田某非常害怕,她有时会不自觉的联想到自己身上,内心很是恐慌、憋闷。但不知为什么,自那以后,她开始有意无意地留心相关内容的报刊、杂志,看的时候又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不敢光明正大的去看,总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地去看。等看完整篇文章,往往发现自己已是大汗淋漓,虽紧张害怕却又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有一段时间,她开始观察继父对自己的态度,她发现继父对自己总是不冷不热的。此后不久,不知道为什么,田某突然迷上了足球。凡有足球比赛的电视节目,田某绝对不会错过,但奇怪的是,一场球赛下来,田某什么也没看懂,她只是坐在椅子上傻傻的笑。更为奇怪的是,田某还经常玩打火机,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打着了又吹灭,吹灭了又点着,玩个不停。有一天竟然差点把床单点着,把田某自己也吓了一跳:要是玩打火机把家里烧着了怎么办?田某有一位远在上海的笔友,两人书信来往已有两年了。有一次,田某给笔友写信,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再组家庭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不知该怎样和他相处?
三、心理分析
青春期的来临,随着性激素的变化,让田某的性别意识迅速觉醒,这种性意识表现为对异性有好感、产生好奇心和想接近异性的心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心态,但由于田某性格内向,几乎不和男生接触,这种对异性好奇、想接近异性的心理无法从和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中获得满足。由于偶然看到一篇继父对继女的性侵犯篇文章,使田某了解到了一种非正常的异性关系,使她不自觉的联想到自己身上,内心恐慌、憋闷,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想了解异性、想接近异性的心理又使田某特别留意相关报道来满足自己渴求了解、接触异性的心理。如有意无意留心相关内容的报刊、杂志,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到了青春期想了解异性的心理是正常的,所以看的时候是“做贼心虚”的感觉,不敢光明正大的去看,总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地去看。等看完整篇文章,由于过度紧张才会大汗淋漓,但由于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以会既紧张害怕却又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愉悦。田某对继父的情感依恋,明显的表现出她的“牛犊恋”情结。所谓“牛犊恋”是指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教师、异性长亲产生的一种朦胧的、混杂着信任和崇拜、依恋和爱慕的微妙情感。田某看足球,只是因为父亲喜欢看足球;田某喜欢玩打火机,只是因为打火机成了父亲本人(父亲抽烟)的替代物。这种理智与情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激烈思想斗争,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田某对父亲有爱的需求,亲人间的关怀和爱是心灵的阳光雨露,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田某对父亲的依恋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是亲生父亲,田某可以让父亲抱,跟父亲撒娇。但因为传统的文化背景,使得田某更早的懂得了“男女授受不亲”,只能将这种爱的需要埋藏在心底。这种对父亲的依恋中,也包含着青春期少女对异性长亲的崇拜、敬仰、爱慕的感情,尤其她知道不是亲生父亲,内心希望要是“哥哥”就好了。
四、心理辅导
在我辅导过的个案中,类似田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一个大一的女生平平,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可有一次,婶婶告诫平平,“你已经是大姑娘了,平常不能看男生,别让男孩子认为你喜欢他。”平平有一次无意中和班级的一名男生对视了一眼,内心立即不安起来,她觉得那名男生一定误会自己了,一定会觉得自己对他有喜欢的意思。从那以后,平平开始害怕和人对视,尤其是熟悉的人,后来又从熟悉的人发展到陌生的人,不敢看他们,甚至不能自然的走路,从年龄差不多的到所有年龄的男人都不能看,平平非常痛苦,而这一切,叔叔婶婶并不知道,只是不断督促她学习上要努力。这是一起因性心理问题产生对人恐惧的例子,因性心理异常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针对田某的情况,我采用了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方法来消除不良情绪和改善行为。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引导得当,效果会很好。在咨询过程中引导田某认识到以下几点问题。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田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肯定田某正常的心理需求,不必过分为自己羞愧。通过我的辅导,田某终于意识到: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心理上产生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在异性交往中,常伴有美妙而幸福的体验,这是一种自然而健康的现象。
2.调整生活学习状态,多参加男女生都有的集体活动,同时能够改进田某的内向性格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年时期异性交往的缺乏对心理发展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另外,内向的性格常常使情绪压抑,容易积攒心理能量,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如果田某多参加男女生都有的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流,了解异性,丰富个性,将能调整改善她的生活。
3.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心灵的雨季,在多姿多彩的花季体味健康向上、丰富美好的人生。后来田某终于渐渐领悟,改善了自己的认知,树立了信心。感到人生是美好的,青春更是无价,迷茫只能带来暂时的痛苦,不会是永远。信心能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经过痛苦的挣扎,心灵会得到升华。田某重新找到了自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五、启示
(1)多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2)内向的性格更容易带来心理压力,改善性格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3)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是促进青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红梅.正确对待青少年的异性交往[J].卫生职业教育,2004,(2).
[2]李美英,肖汉仕.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1).
[3]邱鸿钟.性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4]樊蔚,刘冰.大学生性观念及其性教育的缺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作者简介:刘晓华(1969-),女,河北昌黎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教师,教育学学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成长心理研究。
青春期性心理案例及辅导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