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论文(2)

坚烘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论文篇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教育需要从全方位全面提升。知识教育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考察我国小学生心理状况,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屡屡发生,从小学生、初中生到高中生、大学生都有发生,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的两名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受不了学习成绩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还有一名男学生因女友不接受自己的求爱而举起屠刀,杀害了女孩的全家,等等。他们的心里都有障碍,性格比较脆弱。有的厌学习,有的缺乏自信,经不起一点挫折委屈,有的不会与人交往,自私任性,不懂得关爱他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动不动就想离家出走,甚至轻生或者杀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国家教委新颁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说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一)不良的学习心理

  现在许多小学生都存在厌学的心理,有的学生表现为考试恐惧症,对考试感到焦虑而不知所措;好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不愿意去克服,课后抄袭他人作业,久而久之成绩下降,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很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常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小学生偏科现象也非常严重。相比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小学生热爱学习,具有广范的学习兴趣。

  (二)人际交往能力差

  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四口的小太阳,家里的成人对他的关心、爱护和包容可以称得上溺爱。无形当中,这种溺爱成为了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沃土。这让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在集体分享自己的快乐,不会和他们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小孩从小以爷爷奶奶为伴,以致不知道如何和同龄人交流。所以,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很多小朋友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开始争吵,非要让自己满意为止。同时,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有障碍的,很多小朋友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交谈的好朋友。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会感觉这个社会很不友好,从而不愿意和别人结交朋友。这种微妙的心理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最终成为自闭症、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三)品格缺陷

  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道德品格和情绪自控能力方面表现不佳。有些学生有很强的虚荣心,铺张浪费、爱攀比,小小年纪学着大人的样子请客吃饭,耍大牌等;有些学生表现出自私的心理,对于自己所喜爱的玩(文)具或零食不愿与他人共享,但是见到别人的好玩的玩具就要据为己有;有些学生表现的比较任性,听不得家长老师的半点劝告;还有的不够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非常强,缺少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便无法承受,哭闹、逃学、出走,有的甚至服药或割腕自杀。一位即将升初中的女生曾因家长不让看“超级女声”,将自己反锁在屋里与家人“对峙”几个小时;一名小学生因受不住班主任的批评,回家后将全部的教科书撕得粉碎;一名学生因为遭父母斥骂而离家出走……这些孩子之频繁出现如此极端的举动,都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加以归纳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心理素质教育设施不足。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也开始响应号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有的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有的学校设立咨询室等。然而,能长期有效地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微乎其微。有些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也只是以备必需,形同虚设,并未真正起到实际作用。此外,有的学校也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但那些都是事后诸葛,只是在学生已经出现问题之后才对个别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的疏导,而并没有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计划内,提前对学生进行普遍的教育。

  2、教育理念以学习论英雄。学习成绩最重要,这一理念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即使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很多学校和老师仍以学习成绩为教学出发点和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尺,这不仅使得教育倾向偏向成绩教育,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好而只重视学习成绩,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应该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评价标准多元化,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3、教师的注意与引导不足。在学校里,教师每天和小孩子们面对面,他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目前许多老师都是上完课就去休息,对于学生的情况不管不问,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不良情况不敢管不敢问,同时也没联系孩子的家长,使得小小的心理问题逐渐深化,最终导致严重的不可补救的后果。

  (二)家庭方面

  1、物质的满足磨灭了自我奋斗意识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从城市到乡村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吃喝不愁,要什么有什么,这代人体会不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过上与其他孩子那样奢华的生活,竟不惜放弃自己的物质需求来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这种轻易得来的物质享受,让他们体会不到只有通过艰苦的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这一真理。

  2、过度的宽容与爱护模糊了对与错

  “六爱一”的家庭教育模式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而且,这种教育抚养的方式使得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我就是没错,即使是错的,我也要一意孤行,长此以往,形成了所谓的、不能接受任何批评的“自尊心”。总而言之,在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期,不能让宽容和庇护模糊了是非。

  3、独处阻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只能由家长(主要是爷爷奶奶)陪着玩,由于年龄的差距,家长始终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基本都是家长看护,孩子自己玩玩具,看电视的生活教育模式,所以小孩子性格相对比较“独”。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分享。与同龄的孩子交往相对较少,加上每个孩子都相对较“独”,彼此不懂得谦让,所以相处起来更加难。这就导致孩子更加喜欢和死板的玩具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4、溺爱削薄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现实中,家长为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力的井井有条,孩子摔倒了家长扶起来;孩子上学,专车接送;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家长去学校理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家长赶紧请家教;家务活不让孩子干,这种种的做法让孩子失去了经历困难与挫折的机会,减少了孩子自己克服困难的机会。有的家长甚至连一句逆耳的话都不说,怎么会让孩子承受社会上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呢?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待胜负、输赢、批评的平常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心理素质教育各个阶段均可进行,但通过研究发现,在小学生阶段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为有效,主要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可塑性。小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经历都很有限,各种价值观念还未形成,思想相对简单,所以,他们的心理活动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真实的表露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捕捉小学生的心理信息。此外,小学生内心有意识的闭锁不够明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毫无保留的接纳老师的各种有效地教育信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可塑性比较大,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社会性、道德品格、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易于培养。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大好时机,相关研究也表明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确实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可见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1、建立心理咨询和治疗等长效机制。小学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对待心理咨询就向感冒看医生一样正常,有心理障碍应该及时去找心理医师咨询。心理咨询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咨询中要告诉学生彼此之间的谈话会保密的,或者学生信任之后,对学生的问题要设身处地考虑,动之以情,正确疏导。总是,遵循聆听、保密、疏导原则,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提前预防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2、开设心理教育课,用真实的案例或者参与式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心理教育课的开设方式多种多样,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引起共鸣,为了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健康的与病态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采取真实的案例让大家观看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视频,图文声合茂地展现少年如何走向犯罪的道路。(2)角色游戏。老师可以利用让大家排练“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话剧活动,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勇敢的和别人真诚沟通。(3)集体讨论。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课上讨论活动进行自由发言。由于小学生容易受集体的感染,所以通过集体成员充分发言,形成集体共识,这种共识可以影响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3、关注“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就是通常所说有各种问题的“差生”和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歧视他们,更不应该视他们为包袱,而应加倍地关注、鼓励他们,并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在教师的爱心帮助下,消除他们的敌对情绪和自卑心理。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手段,以“人人都是好学生”为理念激发每个学生的向上、从优的欲望。从而改变其说谎、骂人、作业不完成等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4、调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改变溺爱孩子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观念的形成。没有了溺爱,孩子才能独立,才能在困难面前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家长和老师要正确的教育孩子。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分享,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家长要教孩子如何交际: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用什么称呼等等这些都是家长要教的。同时,学校老师也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一些异常举动,应该及时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使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问题。教师经常性的家访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掌握孩子的脾气秉性;家长也应该通班主任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心理状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促使家长改变不良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而必要的家庭教育。总之,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仅靠上心理课以及悲剧之后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教育,将德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例如渗透到语文、品德等其他课程中。同时,渗透到家庭、社会等教育中,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等,老师和家长要携起手来,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等细节抓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努力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性格。

  参考文献:

  [1]齐书敏.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8).

  [2]韩清华.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探索――浅析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3]关丽霞.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陆远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3).

  [5]董金梅.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初探[J].科学之友.2010,(11).

  [6]任亮宝.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6).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3.小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论文

4.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61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