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论文3000字(2)

坚烘分享

  人际交往的心理论文篇一

  《谈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学生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中以社交问题所占比例最大。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交能力的强弱已称为衡量一个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倍受人们关注。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作为主题能力的表征,通过社会实践,将会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推进人际关系的高尚、纯洁、和谐。

  关键词:人际关系;同辈群体;非正式群体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既不知人也不知己: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特征和心理面貌缺乏了解。

  (二)害羞:指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的形成主要在后天。

  (三)孤僻:不随和、不合群,一种属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另一种属于有特殊的行为习惯,别人难以接纳,不愿意接受他,即怪癖。

  (四)自卑:缺乏自信,在交往活动中表现为想象成功的经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这种心理在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角色固着: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方式。一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里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你的行为特点也得有相应的变化。如果一个人不知变通,固着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

  (六)过虑: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持有适当的戒备心理是完全应该的。但如果把天下人都看成是可以的人加以提防,就会严重阻碍交往的发展。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虑的另一种表现是求知交,而不愿广泛结友。这就必然局限了自然的交往面。

  (七)封闭:在交往活动中,封闭的人试图把自己关在一统天地里,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心里有个顽强的想法,我不想占你便宜,你也别想借我的光。封闭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忧公开了自己的思想观念、身世经历后,人家就会疏远自己。

  (八)干涉癖:是爱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秘密。这种人在国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meddlesome,意思是好管闲事的。

  (九)强迫癖:有两类,一类是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强加与人,把自己的喜好看作别人的喜好,把自己的意见看作最好的意见,而且十分热情。一类是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十)嫉妒: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人总是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也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

  二、对策

  (一)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具体环境,离不开活生生的人。中学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特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基础上的。就环境来说,有家庭与学校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有社会与自然构成的外部环境。家庭环境往往是中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出发点。一个人自小生活在和睦、高尚、充满人性和挚爱的家庭环境里接受父母、兄妹的良好教育和情感培育,对其进入中学之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极大。

  不仅如此,和睦、高尚、充满人文精神的家庭还是中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感情补偿、校正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不良倾向的“血缘”基地。升人中学后,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环境。从客观方面看.学校领导、教师、员工要为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学风,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物质场所和精神场所。而从主观方面讲,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并与学校一起创造条件,自觉地、能动地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传统上,群体活动的途径特别受到重视。

  譬如集体参观学习、听报告,是党员或团员还要通过组织生活,集体参加校园的文化活动(文化讲座、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书法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新年晚会、办墙报、黑板报等)。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不仅使自己受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且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上增进了了解,产生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便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实生活的变革,并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真切的理解、对时代文化精神的体认。现代高等学校内组织的活动,在其精神实质上展示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征。

  2、参加社会实践是当今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群体交往的特点主要使其人际关系富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人际交往不仅扩大了中学生交往的时空范围,加强了他们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解与体验,而且亦使其自身发生着变革,从而造成新的力量,新的观念。如果说,人类个体早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水平一开始所受制子群体活动的话,那么越往后,主体能力的发展则越依赖于群体活动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扩大、丰富和深化。只有当人的群体活动、群体意识形成了,人才开始了真正的社会文化生活,并使人在群体活动中增进了解与理解。

  3、中学生的个体交往活动在其人际关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过去我们往往过分地强调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群体交往方式的意义,而过分地限制个体交往活动。把中学生个体与其周围的同学、老师之间的交往限定在“严格”的范围内。认为个体交往多了就会影响集体活动的凝聚力.个体交往能对群体交往起消解作用,从而把个体交往看成是“小圈子”, “意气之交”。这是非常片面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中,个体与群体二者互补,缺一则不正常。

  4、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际交往总是从首次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常常鲜明、强烈而且影响深远。第一印象在以后的交往中常常起定势作用,如果一个人给人留下的是诚恳、热情、大方的印象,自然受人喜爱,别人也愿意与之继续多交往。相反,如果留下的是虚伪、冷漠、呆板的印象,别人当然不会愿意接近。

  良好的第一印象的确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仪表。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总是趋近外表美丽、英俊、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并且常常有意无意中还会把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同他相应的身份、修养、品德连在一起,外表有魅力的人给人较好的印象,人们对之评价较高,也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美是人人向往的。第二注意言语表情。语言不俗、内容丰富有趣总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夸夸其谈、气味平庸,使人厌恶。第三注意举止。举止得体、优雅、潇洒,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修养,能增强人际吸引;反之,如果过分拘谨、轻浮、粗鲁则使人远离。总之,无论在求职、交友、恋爱,还是在课堂、集会等公共场所都应注意使自己个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以后长期交往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穆怀中《青年人际关系学》,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2]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人际交往的心理论文篇二

  《试谈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

  摘要:中职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和朋友。如何把握交往的技巧,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最根本的是提高个人的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中职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显得必要且重要。

  关键词: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训练

  十六七岁的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成长发育期,此时他们需要朋友,需要与人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使他们有愉快、乐观的心情去学习,拥有朋友才能感到社会的温暖。现实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交往是人际间借助于言语和非言语的媒介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认知与相互作用。中职生人际交往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与成人的交往,即与父母的交往和与父母以外的其他成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是与同伴的交往。中职生主要时间是在学校(特别是班级)度过的,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校内人际交往的辅导。

  一、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一般中职生进行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

  1.教师要树立个人魅力,运用好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

  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有个人魅力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权威性,这种无形的个人权威使正式交往得以顺利进行。非正式交往与正式交往相比较它有方便性和随意性,它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非正式交往也是在需要、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或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在轻松和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非正式交往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比正式交往的作用更大、更明显。在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师生间的正式交往,也要对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恰当运用正式与非正式交往。

  2.营造民主环境,塑造积极个性,培养交往能力,促进人际交往。

  教师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决定着师生双方的交往模式。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实行民主的领导方式,还需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中职生积极的个性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塑造的,其对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中职生在民主交往模式中不但能激起其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热情,提高学习成绩,还能进一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的交往。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都是在这种交往模式中发展起来的。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是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性的关键。

  中职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核心和灵魂是他们的创造性,在民主交往模式中能不断地得以提高与发展。在民主的交往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班级气氛的民主、平等、和谐、活跃,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他们畅所欲言,思维敏捷,敢于提出问题,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3.正确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促进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发展。

  中职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学生在校主要的任务是完成任务学业和学会做人,他们在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的同时而进行的互动、学生之间根据教师的倡议而进行的互帮互助和学习竞赛,这些都属于学生之间的正式交往。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较多地表现为非正式的交往,如课间、课外活动、宿舍生活区等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结果就是在班级中形成了各种性质和形式都不同的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及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往。重视班级里亲社会型的小群体,有利于班级的形成和发展。群体之间的交往是群体成员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这样的群体来,使他们形成开放、乐观、团结互助等积极个性品质。

  4.加强班级管理,班风良好才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

  加强班级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班级非正式群体就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教师应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引导,充分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因为舆论对一个集体,尤其是班集体很重要,包括在班级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如何选择交往的对象而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等。所以教师应建立班级的正确舆论环境,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各种合理规章制度,给出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让学生去遵守。同时对在交往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好人好事更要给予宣传和表扬。教师要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学生的非正式交往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对个别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的辅导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个别中职生存在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的感觉,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害怕、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自身具有交往困难。分析之,原因可归纳为受个体生理特点的影响与个体心理特点影响两方面。

  1.有些生理缺陷,或学生本人认为的生理缺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如缺牙、身材矮小、伤痕等,这些与其他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使他们感到自卑。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让他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一方面引导帮助他不要把缺陷夸大化,尽量通过修饰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一方面引导他发掘自己的优点,与此同时,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其在同学们热情的帮助、毫不嫌弃的交往中漠视自己的生理缺陷,将其看得淡然化。

  2.对由个体心理特点影响而导致交往障碍的学生应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辅导:

  (1)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妒忌、猜疑、偏激、报复心强等特点,这些心理自然就会影响到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教师应根据不同心理设计出适合的教育辅导方案进行矫正。

  (2)个人能力方面的缺陷的心理。

  如言语表达能力差、缺乏交往的技巧、不善交往等,这些学生生性怯懦,很少与人打交道,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常采取回避行为。针对这些情况要进行如下辅导:①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找出原因,取得学生父母的支持和配合。②在学校里,教师应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创造更多机会进行练习,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③鼓励并帮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和同学们多称赞、多倾听,以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肯定自己。(3)曾经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缺乏人际交往信任的心理。在交往中有的学生过于自信偏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屑与人交往,因而使人敬而远之。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交往失败的原因,创设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再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交往中的诚信等。

  (4)嫉妒心理。

  由于学生的认知面比较窄,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长远,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样的心理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常常在心里不自觉地将别人与自己比较,而影响了交往。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辅导时态度要坦白和诚实,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敞开心怀引导和纠正。与此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步,引导他们用别人的长处来完善和弥补自己的不足,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

  (5)情绪化、逆反心理的辅导。中职阶段心理的不成熟很大反映在情绪化上,男生比较多见,如经常容易发怒,经常与同学、家长和教师发生对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又不愿承认错误。同学们都不愿与这样的人交往。

  笔者建议用如下措施来辅导这样的学生:①要让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认识到,经常性的发怒不仅伤害了别人,更加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②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数数法、内部积极暗示法、冷处理法等。③在学业之余适当学些艺术,用艺术来陶冶情操,丰富学习生活。④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其对集体生活的归属感和荣誉感。⑤学校和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要适度,要循序渐进,要讲究方式方法。⑥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与父母在学生面前要做好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师生之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三、对中职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的几点建议

  1.社交知识和规范训练。这需要学校、教师的重视,如开设讲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其本原则等的课,编制规范性的行为要求,组织孝心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看相关的书籍。

  2.三分钟演讲训练。利用读报课或政教活动时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演讲,先请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做示范,以后则要注重让一些有交际障碍的同学一试身手。

  3.角色扮演训练。通过变换角色、变换身份,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社交技巧和应变能力。比如,为了管理好班级,学生干部的力量是不可轻视的,于是叫同学演说假如你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你将如何搞好班级管理。这样既选拔了人才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自我想象暗示训练。考试前为消除紧张心理,可以用冥想法放松自己,想象自己处在空旷的山谷中,让思维驰骋起来;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想象自己处在难堪的人际交往情景中,通过积极的暗示:“我能行”、“这没什么可怕的”等,使自己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樊伟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与克服对策”[J].求真杂志,2004,(2).

  [2]吴增强.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辅导[J].河南教育,2001,(3).


猜你喜欢:

1.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

2.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000字

4.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毕业论文

5.浅谈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论文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心学方面的论文”

253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