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论文
通过加强情绪管理,可以使大学生正视和理解各种情绪困扰,学会恰当表达和控制情绪,有效处理情绪问题,自觉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篇一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通过加强情绪管理,可以使大学生正视和理解各种情绪困扰,学会恰当表达和控制情绪,有效处理情绪问题,自觉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
关键词:情绪管理 改变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 注意转移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表现出来。情绪管理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功成才乃至提升人生幸福指数都有重要作用。
1 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情绪管理通过提高人们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从而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情绪管理具体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控、情绪表达、自我激励等多方面内容。第一,情绪识别,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智商的核心是情绪认知能力,即当自己的某种情绪刚一出现就能觉察的能力。完整的情绪认知能力不仅指情绪的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第二,情绪调控,即培养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控主要是指对负性情绪的控制、疏导和消除,并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它是在准确识别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缓解。情绪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进行情绪的归因能帮助人们提高情绪的自我理解和领悟能力。第三,情绪表达,即合理地表达情绪以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因为交往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体验到各种情绪,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交际的内容和方式。正确的情绪认知和表达可以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别人更了解你,增进彼此的关系;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往往会出现许多防御性不良互动,会让彼此关系变得紧张。情绪管理要求我们在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恰当地表达情绪,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自我激励,即通过自我调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这就要求人们了解良好的情绪状态的表现,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自我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如能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不断明确目标,使情绪专注于目标等。通过自我激励,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完善。
2 大学生情商管理的策略
2.1 改变认知
改变认知指当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出现时,个人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正确地分析引起情绪反应的主客观原因,理清思路,冷静地做出应对。对同一刺激,不同的认知和评价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认知角度,灵活的看待问题,努力从客观事物中分析、寻找合理积极的因素。理性情绪疗法又称为ABC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它关注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三个方面:理性、情绪和行为。其中,“理性”是指思维、推理和认知;“情绪”指各种情绪状态、心境和感受;“行为”指具体的做法和反应。埃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其中A(Activating events)指诱发性事件,指的是人记忆中的、当前体验到的或将要发生的令人担心的各种境遇的总称,B(Beliefs)指个人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相应的信念,即对诱发事件或情境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Consequences)指结果,即由信念和看法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情绪方面的结果既包括焦虑、愤怒、抑郁及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也包括幸福和满足感等积极的和愉快的情绪。行为方面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自我救助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伤害的、适应不良的,比如在遭受挫折后,对他人进行指责或报复,就是一种自我伤害性的行为结果。埃利斯指出,情绪(C)不是由某一个诱发事件本身(A)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所引起的。因此A只是C产生的间接原因,B才是C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决定了C的性质。
依据理性情绪疗法,我们之所以会有不良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推向了一个绝对的境地,诸如“应该”、“必须”、“要求”等,这些“要求”和“必须”再加上我们非理性的自言自语的述说,就形成了偏执的、不容妥协的非理性信念。当这些非理性信念和荒诞的联结相结合时,就会产生诸如焦虑、愤怒和抑郁等强烈的不良情绪。
2.2 接纳相处
接纳相处,指的是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否认、不排斥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当作客观现实接受下来并与之和平相处。这里推荐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承认自然的规律,包括世界发展的外自然的规律及生理、心理发展的内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就应该认识到并接受“人非圣贤”这个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的。所谓“为所当为”,就是在承认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做你应当做的事情,即外自然规律下的事情,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通过做事情,将人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注意所做的事情,从而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
依据“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感,并陶冶一个人的性格。要摆脱痛苦,就得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通过实际行动体会生活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体会成功的自信。
2.3 注意转移
注意力转移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外在的事物与场景的影响,所以,外在的事物和场景发生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注意转移有两种途径:①做事转移。当焦虑、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时,最好的排遣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来。卡耐基说:“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或者做一些能让自己专心投入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将不愉快的心情暂时忘记。感觉是随行为而动的。当事情做完时,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原来造成我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已经消失了。例如:看喜欢的书、和朋友玩、做义工、听音乐、看电影、睡觉等。②运动转移。体育运动使人感觉敏锐,观察力加强,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并能增强自信心,培养灵活、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研究发现:一组抑郁症患者服药四个月,另一组每周运动三次,每次45分钟,连续四个月结果都有明显改善。六个月后,运动的一组效果更好。另外,维吉尼亚大学心理治疗教授布朗博士研究了一百零一位沮丧的学生,将他们分为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布朗博士发现:二星期慢跑五天,十星期就能明显地降低沮丧分值。而一星期跑三天的人,亦有同样的成绩,但在这期间不运动的人,却没有任何改变。
2.4 理智控制
2.4.1 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就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不良情绪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用言语或行动不失幽默地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编造一些“理由”,以此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与其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如自我解嘲、自我化解。放弃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
2.4.2 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暗示、想象某种事物存在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达到放松紧张心理、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通过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意志,从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例如当考试焦虑出现时,不妨这样自我暗示“我已经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备考了,我相信自己在考场中能发挥得很好”。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减轻紧张焦虑的心情。
2.4.3 升华。升华就是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把它引向积极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高水平的调适,通过其他事情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失败处境、改善自己的心境。如屈原被放逐以后,写出《离骚》流芳百世;司马迁遭受凌辱,身陷囹圄,却以《史记》传世;歌德于失恋中得到灵感与激情,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成就永恒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杜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娜.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新探[J].学理论,2010(8).
[4]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篇二
《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摘要:文章认为情绪影响压力感知与应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积极情绪对成功应对压力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情绪管理过程及相关方法。
关键词:压力;情绪;调适
一、情绪影响压力感知与应对
生活中我们常说,压力是把双刃剑,会使强者更强、弱者倒下。在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压力调查中发现,93%的大学生感到有压力,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经济压力等。在这些压力面前,有的同学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有的同学被打倒,出现了交际恐慌、上网成瘾、睡眠障碍、自闭、悲观等心理问题。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差别呢?
人类进化的历程告诉我们,人类正是在积极应对压力、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对当代大学生也是这样。有了学习上的压力,我们才会充分利用时间,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了人际交往上的压力,我们才懂得宽容、尊重、体谅、互帮互助等。我们的生活需要压力来滋养。况且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在重重压力中获得了成功。追溯他们的成功之路,笔者以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的制胜法宝是积极努力的心态或者说是积极情绪。
我们不能消除压力,但如果压力过多、过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或生活,我们有必要探寻调适或缓解办法。基于这一考虑,许多学者从压力的产生与机制、压力的影响、压力的调适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从压力的产生与作用机制来说,当外界刺激打破有机体的平衡或超过个体的能力时,就体现为压力[1];外界刺激本身并不一定能产生压力,这要经过两个阶段:针对外界刺激的初级评价阶段和对自身可利用的应对策略的次级评价阶段。初级评价阶段反映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威胁程度和性质的知觉,次级评价阶段反映了个体对其应对能力和可利用资源的知觉。这两个阶段共同决定了个体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做出包括生理上的、行为上的、情绪上的和认知上的可能的反应。无论是在哪个阶段,都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如性别、个人生活阅历、个性、自我效能感等,情绪就是其中之一。生活中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即当压力事件发生时,若正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个体更易感知到压力,也更易采取情绪应对这一非理性应对方式;若正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个体更易采用理性应对方式,积极寻求资源与社会支持,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日渐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体验也趋于丰富,如时而郁郁寡欢、心如止水,时而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在冷静与冲动、积极与消极之间不断变化,呈现出丰富性、不稳定性、冲动性及层次性等特点。一项关于大学生情绪现状的调查表明[2],当代大学生总体处于平静、愉悦、轻松的积极情绪状态,但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的也较为普遍;在平静、焦虑、自卑、恐惧等情绪方面,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在兴奋、骄傲等情绪方面,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男女生相比,女生的负面情绪如压抑等较男生多。这恰好解释了一个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同学在学习与生活中,一有不顺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遭受压力困扰。
二、积极情绪有助于成功应对压力
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历程。它与生俱来,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主观性、可变性等特点。同样的刺激事件,对每个人所引发的情绪并不一定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体、同一事件也会因当时的具体情境及认知结果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它随着个体身心的成长与发展、对情境的知觉能力以及个人的经验与应变行为的变化而改变。也正是这些特点,笔者有理由相信情绪是可以调控的。事实上,周边的成功人士或职场精英也向我们证明了这点。他们自身肯定也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但他们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处理事情时得心应手,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其善于控制情绪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积极情绪对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消极情绪如沮丧、紧张、愤怒、焦虑、抑郁等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但也并非无积极意义。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消极情绪对我们人类的存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身心的警觉程度,使我们的身心处于唤醒状态,调动所有的心理资源去应对困境。如果说消极情绪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与自我保护意识,那么积极情绪则有助于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积极情绪的研究认为[3],积极情绪有助于扩大我们的注意范围,使我们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保持清晰的意识,对新的事物和活动保持开放性,并接纳这些新事物。更为重要的是,在压力情境中,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体的即时思维和认识,提供多种可选择的行为方式。这就意味着,积极情绪能够使处于压力情境中的个体打破思维定势而产生多种想法,能够获得更多可选择的应对策略。这为成功应对压力提供了可能。有学者对此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4],情绪智力可以调节个体对压力的主观反应情绪变化和压力知觉。情绪智力较低、经常体验低自尊和负面情绪的个体更易消极地看待事件,并产生过度反应,甚至可能与压力源交互作用,身心更加紧张;情绪智力较高的人,在遇到事情时,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有很好的觉察和管理,并能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感知到的压力较小。
当代大学生生活于物质丰富的年代,生活体验少,对很多事情往往持“必须是这样”、“应该是这样”的态度,这种对事情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的认识是非理性的。一旦情绪状态不佳,就更容易感知到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只要个体改变对诱发事件的看法或评价,情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学者对情绪调节在人际压力对应对策略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5],情绪调节在人际压力与应对策略间起着调节的作用,且主要是起着调节认知因素的作用。其中,情绪调节对应对策略有直接作用,在几个认识因素上,如人际归因、领悟社会支持、自动思维等,均起着调节作用。 三、情绪管理的方法
其实,当遇到压力事件时,无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当感知到压力时,我们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调节情绪,力图达到“回避消极情绪体验,增强积极情绪体验”的目的。一个完整的情绪管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正确识别情绪
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他人的一个表情、不经意的一句话,情绪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个体需要明确此时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以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下棋为例,下棋肯定会有输赢,参与活动的同学都熟悉这个规则,一旦输了,也能坦然地面对。但是某一天,旁边的观众突然对输了的同学露出鄙夷的神情,甚至是说了句“烂棋”,有的同学可能面子上就挂不住了,当场与旁边的同学打闹起来。其实,当遇到类似的情形时,输了的同学关键是要弄清楚自己此时是哪一种情绪?是没有赢的沮丧还是因他人嘲笑而引发的愤怒?识别情绪可以从身体语言、内心的感受与情感、大脑的思维与认知等方面来进行。如果刻意忽视,长期积累,它们将继续增强和蔓延,最终演变成不良情绪,造成更进一步的压力。
(二)正确表达情绪
很多时候,个体是需要表达情绪的。再以下棋为例,面对他人的嘲笑,你很愤怒。愤怒会使一个人变得有侵犯倾向,于是你很想冲对方发脾气,但你知道这不利于同学相处。或者是你很沮丧,棋局很难继续,你并不想造成这样的局面。那么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或沮丧情绪呢?是吵闹一场?众所周知,愤怒的表达不仅仅是宣泄,它也会对他人产生极具杀伤力的影响。所以当你想和对方沟通时,大喊大叫是没有持久性的效果的,因为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一举动很可笑、很幼稚。有的时候,解决冲突的真正有效的表达是让对方产生负疚感。你可以尝试着跟对方说:“是吧,就刚才的几步指点一下,主要是哪里失误了呢?”这样,你既用用合理、自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也没有失礼的举动,且与同学相处能更融洽。总之,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善用“我”信息,正确、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既能避免冲突,也能避免不良情绪的累积。
(三)接纳情绪
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毫无疑问,都是此刻你必须面对的,正视它的存在,并给它一个宣泄或放松的渠道,具体有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宣泄法,包括口头语言的发泄、运动发泄、抽象发泄等,跑步、打沙袋就属于运动发泄,而我们常用的写日记、发表说说、写博客等属于抽象发泄,其中,运动发泄是经很多人证明了的一种相当有效的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
2.音乐疗法,是一种通过音乐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刺激作用来影响情绪的方法,其原理是: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实践表明,它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身、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情绪。通常的做法有:紧张时听一些轻音乐,如《雨的印记》、《风的呢喃》等;焦躁时选择一些能引导思维趋向宁静的音乐,如二胡曲《阳关三叠》、《云水禅心》,琴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流水》等;抑郁时选听欢快、自然、舒缓的音乐,如《喜洋洋》、《喜相逢》、《步步高》等。
3.心理暗示法,其原理是心理暗示会影响人的情绪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运用此方法须注意两个要点:一是信息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发出,二是个体无意中接收到信息。生活中,个体可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时常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安慰,避免过分的自责;始终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不患得患得患失;忘记过去的失败等。
4.放松训练法,也称松驰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放松所产生的身体反应,如减轻肌肉紧张、减慢呼吸节律等,可以使机体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应付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情绪十分有效。
总之,当负性情绪出现的时候,个体需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愉悦自己感官的事情。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发呆,也能够让你的内心感到愉快和平静,也具有心理治疗的力量。
当然,在宣泄情绪的时候,应特别注意避免带来进一步的压力。无论采取何种调节方式,都不要过度。比如,吃东西、购物、饮酒确实有放松的效果,但要做到适可而止。如果是暴饮暴食、透支信用卡、酒后闹事等,这就让我们丧失了理性,行为完全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给自己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因此,所选用的宣泄方法应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同时注意发展多种调节方式,避免单一、成瘾行为的发生。
(四)改变观念,调整认知
很多负性情绪都是因为我们不合理的认知而产生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在因为某个压力事件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检讨一下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是否有偏见,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认知中增加新的可能性,就能使个体免于被负性情绪所困扰。事实上,面对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它的认知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以校园中常见的失恋为例,失恋一般来说是一负性事件,它带给我们的往往是负性情绪。但是失恋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它会让我们思考:自己的恋爱目的是什么?在以往的交往过程中,自己付出了多少?在恋爱的过程中,自己真的没有要求回报吗?当我们理性思考恋爱的目的、自身的付出与需要回报的期望等问题后,我们的负性情绪会得到真正的缓解,更有助于我们未来好好对待恋爱。
虽然情绪的调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压力,但是压力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信念。而要有效地应对压力,关注与调节好情绪是首要的一步。因为情绪没有调整好,问题解决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钦.普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4:270
[2]周静.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9:48.
[3]蒋长好.积极情绪与压力应对[J].中国临床康复,2005.07:180.
[4]巩文冰.个体知觉的压力与情绪智力关系的元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48.
[5]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压力与应对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03:206.
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篇三
《浅谈员工情绪管理》
员工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队伍的整体潜能是保障员工精心工作的前提,企业基层领导者应意识到员工队伍的稳定,素质的高低,创造性的大小,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一、影响员工个体潜能发挥的几大因素
1.个人能力。能力是指从事各项生产活动,适应生存发展必需的心理特征总和。主要由知识、智力、技能构成。员工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高低差异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差异。
2.个人性格。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重的对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是千姿百态的,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要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环境因素对员工性格的塑造作用,管理人员要做好自身的人格培养,具有自信进取、坚强乐观、求实、关心下属、不折不挠等性格。
3.家庭因素。家庭是员工的重要精神支柱,夫妻是否和睦、子女是否孝顺、青工的恋爱观以及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好坏都会对员工的心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态度的好坏和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4.组织环境。也是外部刺激环境。有研究表明:压力水平与个体的潜力成抛物曲线,当持续过重的压力使员工个体无力处理并导致身必受损时,最终的潜能或成绩反而大大降低,只有中等水平的压力才能使员工的潜能最大,成绩最高。因此领导要注重优化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注重教育引导。
二、员工心理与行为惰性导致工作低效率的具体表现
个别员工的心理与行为惰性会在单位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工作氛围,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使员工对团队的忠诚度大大降低,缺勤率、违纪率和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员工与管理层难以产生心理共鸣,导致员工心情不舒畅,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企业制度实施得不到支持,管理失效。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沟通不畅。
总之,高效的管理经验要求管理者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环境等,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最好的业绩。
三、激活员工个体潜能的有效途径
1.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人,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员工的工作生活中,向员工讲清企业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激起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让员工透彻了解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目标和美好前景,激起他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勇气,使员工懂得企业发展、员工受益的道理,激起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勤奋工作的动力。
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人,就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用制度拉近员工、管理者与公司的利益,激励员工为共同利益努力工作的动力;与员工个体相结合,不同的员工个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员工需要赏识和鼓励,有的员工需要担子和压力;与各种生动活泼的文体、公益活动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树立整体观念;与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员工多送温暖,多予关心,激发员工潜在的内在动力。
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人,就要用榜样激励人,单位领导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和带动员工忘我工作,大力宣传操作战线模范人物事迹与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励员工健康、向上的情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用积极的企业文化鼓舞人。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理念,而且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方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具有塑型功能和激励功能。
大庆炼化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不仅有了自己的经营理念,而且积淀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即三相文化―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心灵、情感和潜在力量的作用,如何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智慧,增强每个员工的才干,以最佳组合来实现企业目标,便是企业文化灵魂之所在。
3.用创新的方式管理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实现对人的管理的最终目的,就要在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有效地激活员工队伍。
一是实施“双赢式”管理。注重个人和整体的结合,既强调整体性,又突出个体性,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员工个人利益与单位整体利益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使每个员工对单位产生使命感、依托感;给予员工个人空间,让员工学会对工作负责、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和自豪感;促使不同想法、做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搞好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实现整体与员工个体的利益双赢
二是实施“走动式”管理。岗位操作人员看重领导的人情味,看重领导的身先士卒。如果领导高高在上,故作神秘、威严,员工难得与他见一次面,就会失去“人情味”,员工就会对他敬而远之。领导应经常深入一线,与员工座谈、沟通、交流,让员工不但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了解他,与他探讨工作、学习、人生和家庭琐事,甚至与他争辩是非曲直。领导时常在工作一线巡视,能常到基层员工中体察民情,了解实情,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使员工产生知遇感,员工觉得自己受到领导的重视,感觉领导需要我,工作起来就会很卖力气。领导的行动是无声的号召,作为基层领导,不仅需要充满“人情味”,更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日常管理中,一句勉励的话语,一个友情的提醒,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能起到激励和感染员工的作用。
4.用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人。需要的满足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人的原动力越大,则人的潜能发挥越充分。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活力。
一是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公平民主,开展内部的合理竞争,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有能力的员工,要发现挖掘其潜能,为其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让员工感觉到企业需要我,从而施展人生才华,释放人生能量。要营造支持员工干事、支持员工干成事的氛围,让人的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在激发班组活力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班组长的工作潜能,党支部首先明确班组长的权利,赋予其独立的管理权、指挥权、10%的奖金考核权,班组的生产调整、班组内务管理、班员工作业绩的考核都由班长自主管理,并从制度入手重新修改了奖金考核细则,并与创建“五型”班组相挂钩,每月对班组进行排名,按名次发奖金,激活了班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猜你感兴趣:
1.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