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

坚烘分享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篇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课堂教学,第二是指班级活动,但主要还是课堂教学。可以说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与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指导,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和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等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人格培养与性心理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是来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即“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校,以及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

  (一)在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1.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和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教师兼职做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小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可以接触许多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二)教师指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其实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和家长沟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晓孩子幼稚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要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

  (三)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

  总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今天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定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1,第1版.

  [2]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第1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篇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关键字:心理健康;赞扬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会严峻挑战等这些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学校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开展。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重治疗,轻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一刀切”。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的新理念。

  二、重个别,轻团体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投放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去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心声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项目。这些都属于个别辅导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于整体来说,效率还不算很高,也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团体教育应受到重视。从进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为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类。团体教育,是指团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去尝试学习或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团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会发展造成激烈的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只注重个别教育去消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反地,应该是更普遍地使用团体教育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才能的最充分显示和最完美发挥。

  三、重说教,轻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较为被动状态: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之举。只询问症状,就事论事,做泛泛的说服教育工作,只在具体问题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状缓解”效果,很难根治。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把心理教育渗透、贯穿于各育和各科教学中。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均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2、注重教师的心理保健,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3、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轻优生

  差生出现的“自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学习障碍”等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光晕效应”,优秀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老师们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活的学生中,学习优秀生所占的比例是极少数的。其实这里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的。在“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要知道优秀生在赞扬中成长,在崇拜中学习,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虚荣”等不良心理。一旦离开那些优厚的条件,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不得。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22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