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论文3000字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大学期间的恋爱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敏感问题、难点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恋爱心理3000字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毕业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 “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经验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情故事,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1).
[3]邓桂兰. 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3000字论文篇二:《浅议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
摘要: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大学校园里永不过时的热议话题。大学期间的恋爱问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敏感问题、难点问题。随着高校的大面积扩招,大量女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对情感的敏锐体验要远远超过男性,女性的自控力和耐挫力也比较薄弱。在恋爱过程中,感性、细腻的女大学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加强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教育现状和特点
一、女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为了解女大学生恋爱的现状,笔者在参阅已有资料的同时,自行设计了女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问卷,对部分高校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行为普遍广泛
女大学生恋爱本身算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个女孩走到一个阶段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属性在青春期的一种需要,是一个人在生理成熟之时都有的一种延续种属的需要。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恋爱本身持较为理性平和的态度,没有刻意去追求。在问及“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时”,有33%的女生表示“正在谈恋爱”或“曾经谈过恋爱”,45%的女生表示“在等待爱情的到来”。在问及“你对大学恋爱是大学必修课的态度时”,有69%的女生选择了“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可以谈”。
2.动机复杂多样
恋爱动机是恋爱行为的内在动力,它决定了恋爱目标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动机复杂多样,体现出女大学生在恋爱价值观上的模糊与彷徨。有的女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目标,对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无心考虑,仅仅把恋爱当做一种消遣方式,想找一个异性朋友解解闷,排除寂寞;有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看到室友们、闺蜜们都成双成对地出入,认为没有男朋友说明自己的魅力不足,攀比心理占上风,借恋爱寻求刺激;或是看到别人有了对象,唯恐自己落后,故随便找男朋友先处着;有的担心毕业后谈恋爱没经验,不如先在学校预热一下;有的则是因对学习失去兴趣,兴奋点转移及出于经济目的;还有的则是遵照父母意见,想在大学找个如意伴侣等。在本次调查问卷中,问及“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时,28%学生回答寻找生活伴侣,40%学生回答丰富生活,体验人生,4%学生回答证明个人的价值和魅力,22%回答大学生活很无聊,排遣寂寞,还有6%选择其他。
3.性观念较为开放
女大学生往往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追求爱情,她们谈恋爱主要寻求的是精神和情感的慰藉,但她们的恋爱又不可能是纯粹柏拉图式的。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性”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恋爱产生于性的生理机能成熟,性的成熟使其对异性产生倾慕,彼此靠近交流的渴望。
女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未婚同居现象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大部分女大学生对未婚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75.13%。2007年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曾在大学生中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71.71%的女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部分女大学生受西方弗洛伊德等著作中有关性革命的理论的启发和刺激,出于对“性”的好奇而大胆地尝试体验“性”,她们认为男女间肉体的触摸是最真实、直接的情感体验;有的女大学生是在当男友提出性要求时,不敢拒绝,害怕伤男友自尊或者怕失去男友而以身相许,部分较为偏激的女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反对一切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把贞操看作是对自由的束缚,出于叛逆,跨越禁区,偷尝禁果。在本次调查过程中,问及“你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看法时”,43%的女生选择了“赞同,是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行为”。
4.注重网络化和信息化运用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化和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脱离不了时代留下的烙印。网络作为人际交往、大众传播的综合体,其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这极易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尤其是情感丰富的女大学生摆脱现实社会人伦、道德等约束,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责任的重要性,只考虑当时的感受,释放当时的情感,不考虑后果和未来。部分女大学生将在现实中本来难以启齿的话语,恋爱的期望和心情,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互联网特有的便捷性、隐蔽性让部分大学生迅速接受了这一恋爱方式,“网恋”成了一种时尚。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的回答中,有过,并成为朋友或恋人的占15%,网聊的占46%;对“你对网恋的看法是什么”的回答中,很正常的占42%。
二、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感性与理性交织
女大学生面对爱情问题,比较感性,往往多愁善感,心地善良,对爱情怀着纯真唯美的期盼,渴望浪漫激情,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缠绵恩爱的爱情。受青春偶像剧的影响,她们可能一直暗恋某个心仪的男生,并时时关注着对方的动向,但她们又不主动表白,期待着童话中灰姑娘式爱情的降临。恋爱中的人都是对美最敏感的生物,她们对爱有着美好的预期。女大学生风华正茂,青春蓬勃,涉足恋爱本身无可厚非,她们集知识女性和青春少女于一体,她们比男大学生更关注恋爱问题,对自己未来的情感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她们对恋爱和婚姻的选择更少地受制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因而更加自由,更重视感情生活的质量。这些也深深影响着当代女大学生。在长期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她们逐渐形成了自身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对恋爱观念和态度也有着独特的视角。她们思想解放,价值多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越来越强调自身的价值。在恋爱过程中,她们表现出更多的独立自主和开放性,遇见心仪的对象,往往不再害羞,而是大胆表白主动追求;在恋爱时顾忌减少,对恋爱失败的担心也有所降低;她们重视对方的个人素质,重视双方的情感因素,相对轻视对方的家庭、经济;她们深知真情和尊严需要自己去把握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富裕不代表精神财富的同等富裕。 大部分女大学生也能理性看待大学恋爱,不把恋爱作为目标来追求,也不拒绝恋爱的到来;在面对将来的事业和家庭时,她们更加理性地选择两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延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在面对当下出现的离婚率高、婚姻变化无常的现象,当代女大学生渴望爱情,但也会注重爱情和婚姻的统一。
2.传统与现代结合
千百年来,中国女性都被伟大的光环笼罩着,她们美丽、善良、柔弱、甘愿牺牲和奉献,这些品质成了中国女性的人格特征,而这样的人格特征在慢慢演化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代女大学生,作为中国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虽接受了良好的现代文化教育,但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女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偏向外表英俊、有才能、品格正直的人,在表达方式上呈现东方式的含蓄、矜持、自重,注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注重恋爱的浪漫,对爱情极端专注,盲目追求情感的满足,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另外,她们又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独立选择自我的生活方式,愿意承担政治角色,甚至在恋爱中主动出击;对于大学生在校结婚、恋爱中性行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恋爱的婚姻趋向性较弱,贞操观淡化,体现出现代性和开放性的一面。因而,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过程兼具传统与现代,是两者的统一体。
3.纯爱与功利并存
爱情是一种复杂、神圣的感情活动,它是由两颗心灵弹奏出来的和弦,关系到事业、理想和人生。爱情的本质就是承担,就是给予,而不是以此为理由的索取和占有。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真挚的爱情,当代的女大学生大多心思细腻,渴望有罗曼蒂克的纯真爱情。她们欣赏父辈们“同赴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忠贞不二和豪气云天,她们也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不顾家人朋友劝阻,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爱情选择。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曾经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女大学生,其中一个印象格外深刻:小熊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外貌出众、学习很好,能力很强,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但她一直不为所动;后来才知道她一直暗恋自己的高中老师,当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向自己的老师表明了爱慕之情,并最终冲破了层层障碍,走到了一起,虽然年龄上有不小的差距,也曾经遭来不少非议和不解,但如今的她生活得很幸福。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象牙塔中的唯美爱情也褪色不少,大学校园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女大学生们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沾上功利的色彩。她们已经悄然走出了王子和公主的童话,不相信有一见钟情。她们作为天之骄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很大程度上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她们的思想也由简单变得复杂,在对待恋爱、婚姻问题上,也采用了“功利式”的思考方式,更有不少学生由原来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变成了对金钱、对物质的崇拜,在高校中形成了一股拜金主义之风。这部分女大学生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这种女性往往具有强烈的依赖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对方身上,只想找一个理想的“靠山”,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地靠一辈子。可见,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在追求纯真爱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功利色彩。
在校女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处在发展、定型时期。通过对恋爱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全面、理性地看待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她们解决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实际工作层面入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全体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乐.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婚恋面面观[J].商场现代化,2009,(09):101-102.
[2]2011年3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查.
[3]田珺瑶,王永明.网络时代背景下女大学生婚恋观探赜[J].黑河学刊,2011,(03):96-97.
[4]陈豪.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若干思考[J].网络财富,2008,(10):8-9.
[5]杜鹃.女大学生恋爱误区分析及教育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9):30-31.
[6]胡艳萍,曾汉元.当代女大学生功利型恋爱观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3,(02):22(1)89-91.
大学生恋爱心理3000字论文篇三:《浅析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表现及对策》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被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亦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生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发生的问题也就变得纷繁复杂起来。对于当代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恋爱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和教师的关注,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
目前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时期的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更加强烈。从身体发育的角度看:大学生们在经历了高中阶段紧张而充满压力的时期,进入大学后,不但身心轻松下来,而且身体的发育已经成熟,压抑和潜藏的对异性的爱和渴望自然地浮现出来。从学习任务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恋爱;也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考上了大学就该放松了,因而对学习就采取应付的态度。由此就有大量的剩余时间,无所事事,于是就萌生了谈恋爱打发时光或寻找精神寄托的想法。从经济能力上看:多数大学生在父母的支持下,经济方面没有顾虑。从校园环境看: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的约束;大学校园又是青年男女大量聚集的场所,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就变得容易而自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便于学生扩大交往,加深了解,在长期的交往中,男生女生彼此熟悉了解,产生信任和友谊,具备了极好的彼此交往的外部条件,有助于城市爱情。基于上述因素,很多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校园恋爱。当然校园恋爱让很多大学生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也受到了爱情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了对爱情的困惑。
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表现
1.恋爱动机不纯正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大学生活对多数学生来说意味着脱离了以前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建立全新的各种关系,通过交流排解烦恼、寂寞,并完善自我。而共同的校园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让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特别是新生入校后,看到出双入对的师哥师姐,压抑已久的对异性的渴望和爱慕情绪被激发出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还有不少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涯中没有恋爱经历就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会被人瞧不起,会被别人认为自己无能或缺乏魅力。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并不打算恋爱的大学生,为显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虚荣心,也盲目地加入到恋爱大军中。这样的恋爱动机不纯,不是因为爱情本身,有着为弥补内心空虚、孤独和从众的心理,大学校园中动机不纯正的恋爱使得传统的婚恋观受到了挑战。恋爱的重心不再是两情相悦,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外貌、金钱和对方的家庭地位的追求。恋爱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历,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加上近年来不良文化和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本身缺乏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责任意识淡漠,产生了游戏人生、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害人害己,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陷于空虚、麻木、精神匮乏的境地,丧失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2.恋爱受挫后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爱情是一种美好崇高的感情,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人们对异性的爱和渴望恋爱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是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双方的相互考察和相互适应,也需要双方真正懂得爱是一种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在恋爱这个相互考察的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生理、饮食起居、经济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恋爱受挫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社会阅历不深、思想单纯,依赖心理较强,一旦恋爱就会过分依赖对方,要么有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将自己全部的经历都投入恋爱中,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要么把对方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心,只付出不索取,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把爱情过于理想化,缺乏恋爱双方的平等和尊重。当恋爱受挫时,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自控力和耐挫力较弱,无法恰当地处理恋爱中的情感问题,无法理性地评判和审视自身、他人。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有的大学生失恋之后,丧失信心,一蹶不振,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以至于悲观厌世,甚至还有人将对方看做仇人,肆意诽谤,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
面对目前大学生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困惑,高等院校和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采用讲座、咨询等形式,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调节和宣泄情绪的途径,减轻失恋的痛苦,及时纠正和抑制极端的悲观心理倾向和行为,让大学生能面对恋爱挫折,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活。
1.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决定了他与别人的关系,这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与异性交往的基础。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对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与异性交往及幸福生活的建立产生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如沙龙、讲座等,训练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自信心,完善自我。高校和教师除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外,还应该和大学生们一起反思“什么是爱情,爱情在人生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由此明确大学阶段是个体成才的黄金期、成才的准备期,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智力和能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应该珍惜大学时光,以学业为主,真正处理好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2.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
随着大学生生理的成熟,情感体验的丰富,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执著不言而喻。高校可通过礼仪培训、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选修课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质、服饰、气质、知识结构等方面完善自我;也可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当然除了相关知识和法律的普及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男女双方的恋爱基于高尚的道德才会有纯洁的爱情,爱情作为男女之间一种持久专一的情感,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高校和教师应重视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和研究,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合理增加精力投入,将大学生恋爱道德和恋爱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引入课堂;将传统道德观与现代婚恋观合理地结合起来,及时帮助学生解除恋爱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认识到正确的恋爱观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获得幸福的需要。
高校和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让学生懂得举止得体、自尊自爱、彼此尊重,在健康和高尚的心理基础上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完备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
3.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需要爱情,但不能为爱情而活着。青年学生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能投入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
在恋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单恋或失恋的情况时有发生。当缘尽情了时,有些大学生能够调节情绪,尽快走出失恋的阴霾。但有的则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影响个人及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尽可能地营造健康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高校应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学生吸引到健康、丰富、多彩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中来,减轻大学生入校后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
总之,对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校园恋情是美好的。如何端正自己的恋爱观甚至是婚恋观、协调好学业和恋情、人际关系和恋情的关系,无悔于自己的大学生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红英、潘丽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晓华.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