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范文

坚烘分享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一:《浅析微表情》

  摘要:不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有一点是相似无疑的,那就是我们的身边从不乏谎言。本文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为例,讨论微表情研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表情,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铁道部,高铁事件,说谎,《lie to me》,真相。

  2011年7月23日D301次高铁列车行驶至温州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伤的严重事故。

  7月25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代表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其中语出惊人,会后网络传言沸沸扬扬。但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王的话几句真几句假?下文参考以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姜振宇的微表情分析,来探讨王在此次发布会中的“小动作”。

  什么是“微表情”呢?微表情属于新兴的心理学名词,是内心掩饰的不自觉表露。顾名思义,微表情的动作幅度及持续时间都很小,甚至有的只会闪现1/25秒的时间。虽然这种下意识的表情动作只出现在一瞬间,却很容易暴露人们极力掩饰的情绪或真相。

  人类属于社会性动物,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地嗅探及体会这个社会。这个过程心理学称作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事件或他人整个的认识和推理过程。主要分为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归因三个阶段。不幸的是,谎言在整个社会认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剧《lie to me》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人在每十分钟的谈话里就有三句谎言。欣慰的是,大多数谎言中并无明显敌意。 下面转回新闻发布会,在开始之前,王勇平先鞠了一躬,随后坐下。正式开始后又站起,询问要不要站着说。但此时,他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首先,皱眉纹,左侧眉头略有上扬;上眼睑提升。脸颊隆起,有鼻唇沟,嘴角轻微向两侧后方拉开(证明有上唇提升和颧大肌运动)。但是在笑容中,上半脸的眼睛周围特征有效性优先级别更高(通常理解为更难伪装),所以这样的表情形态缺少了笑容的必要形态特征,说明这是试图表达友善和诚恳的伪装笑容,结合上半脸形态特征,可判断实为恐惧类表情。但是他为什么会恐惧呢?且看下面,“(并非对着大家说的,而是麦克风收音效果:一个要我坐下说,一个要我站起来说)那么我就站起来说,好吗?”在这句表述的同时,脸上保持刚才的恐惧类强制笑容,在言语结尾,将双手背后。但是其双手拘束,属于冻结反应,原始意义在于减少肢体扩张面积和无谓的运动,试图保护自己,且此动作还有表示疏离感或排斥感,映射负面情绪,是不自在的一种表现。

  他为什么会不自在呢?一个要站着讲,一个要坐下说,这种被指挥摆弄的刺激源,让他产生了自尊意识,但迫于当前事件情境,一方面要完成发布会,一方面又确实害怕失去对事态的控制,心存恐惧,所以才会不自在。这里也说明了他之前的恐惧来源。

  在回答第一个记者提问前,(问题是为何事故还在调查中就处理了三个铁路局官员,此次事故后,还是对高铁有信心,这信心从何而来?)整理了话筒,梳理头发。过程中意识有要插话,立刻改面部表情为笑容,随后又马上恢复严肃表情。通过这种快速的表情变换反应,可知其外在表现主要由思维进行理智控制。因为基于情绪的差异较大的表情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变换。在此次发布会上,他要求自己呈现出礼貌、客气、平和,做到善待媒体。

  在回答掩埋车体的质疑时,他说道“车体为什么掩埋?其实我今天下飞机的时候,接机的同志说,在网上面已经看到有这样的信息,在此之前因为我在飞机上还没有掌握到。” 此时皱眉,眼睑闭合,上唇提升。这样的情态,既表达了否定的厌恶感,也表露出了困惑:怎么会有这么低级的事情发生?

  他接着说道:“我也问他,怎么会发生这么愚蠢的问题呢?这么一个举世都知道的事故,难道能够淹没的了吗” 自行提问结束后,表情出现异常变化。皱眉减轻,眼睑闭合程度减轻,右侧嘴角翘起,下唇紧闭、向外凸出。这个明显的变化,映射其内心对自己的回答内容给予肯定。

  “他告诉我,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故是无法掩埋的”然后又是一个与上句结束后如出一辙的表情。

  “我们已经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传递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掩埋,后来他们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相信大家到现在仍然记得这段话,此句一出,立刻火爆网络。但可能很少人会留意到王在说这段话时忽然增加的一系列下意识的动作。

  因为当时——出现握拳做捶桌状动作,此举为增强表意效果

  在现场抢险——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此举强调给信息接收者,“你要知道!”

  下面是一个泥潭——出现双眉高挑表情形态,用于表达说、听双方之间的默契,表意为“你应该知道!”

  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再次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

  所以他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连续用双手配合表意,强调“掩埋”的动作 至于你信不信——出现手掌弯曲,做出用手指为锋,向下切的动作,此举是谨慎商讨并对自己所言内容有掌控感的手部动作。

  我反正信了——出现了挺直脊柱和颈椎,使躯干和头颅抬起成竖直状态,此举属于领地反应,表达强烈自我认同,以及对可能的质疑持疏离与俯视态度。

  在这里,王使用了一连串动作及表情用来强调他的话,《lie to me》的主人公 lightman说过,一个人说话时,突增一系列肢体语言,说明他在说谎,从一方面来讲,他是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对方相信他的话,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一个表现。

  至此,可以看出,“我反正信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不仅在于此话本身,更在于,不仅是别人不信,连他自己都不信!

  综上所述,虽然王勇平在记者会之后一度流露得意之态,殊不知,稍有对微表情有所研究的人士都可看出其自始至终纰漏百出,谎话连篇。

  经研究发现,和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保持较密切和较稳定联系的面部肌肉大体上分为三个区域:额眉区,眼、睑区,鼻、颊、口唇区。很多情况下我们轻微的表情变化并非主观所能控制。“微表情”一闪而过,甚至是清醒的做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但是人的大脑依然会受其影响,改变他人对表情的理解。例如某人很自然表露“高兴”的表情,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即使观察者没有察觉到,仍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个面孔是不可信的。

  结束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揭谎与说谎,相生相克,永无停歇。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微表情热潮。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也就是谎言总会有揭穿的一天,无论其看上去多么完美,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参考文献:《微表情》 凤凰出版社 作者:姜振宇 2011年8月1日版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二:《探讨微表情在人质谈判中的应用》

  摘要:人质谈判是一项风险高,策略性强的工作。在人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可以根据劫持者通过微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来确定劫持者所提出的要求的可信度;可以通过劫持者的微表情来判断劫持者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自身通过运用微表情来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氛围。总而言之,谈判人员可以综合运用微表情来提高谈判的成功几率。

  关键词:微表情;人质谈判;劫持者;谈判人员

  劫持人质犯罪是指劫持者公开的侵犯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权,并以杀死、伤害或继续扣押人质相威胁,强迫第三方或人质做或不做某种行为,以满足其某种需求的行为。这在我国属于一项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在处理劫持人质案件的工作中,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人质谈判进行妥善解决,人质谈判不仅仅是风险性很高,而且也有很强的策略性,这就要求谈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准确的了解劫持者的需求,然后迅速制定适合劫持者的谈判策略,有的放矢,提高谈判成功的几率。在谈判中,谈判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劫持者劫持的方式,提出的要求,或通过提前了解劫持者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综合判断其的真正需求。在这种突发状况下,情绪激动的劫持者的真实想法就会不由自主的通过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果谈判人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到劫持者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那么就可以根据劫持者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或肢体语言来帮助判断劫持者的实际需求。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如何利用面部微表情提高谈判成功的几率。

  一、如何通过微表情判断劫持者的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信息要完整的传递给对方,55%依靠的是面部表情。然而一个人的面部不仅仅是只有耳、眉、眼、鼻、口这五官,还有额头、脸颊、下巴等部位。

  1、多变的眉毛

  眉毛是显示人内心情绪的一个重要部位,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着一次心境的变化。眉毛可以有很多变化,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眉毛可以做出20多种不同的变化,来表现人内心不同的情感。在人质谈判中,当劫持者的将眉毛皱起,就表明他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当他的双眉上扬,并且挤在一起,也是表示一种恐惧的心理;当劫持者将眉毛倒立时,就表示其极其的愤怒,比如在谈判过程中发现谈判人员根本没有完成其要求的行为,只是在一味的拖延时间,感觉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或者觉得自己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就有可能出现倒竖眉的表情;当劫持者的眉毛抬高,就表示其内心非常的惊讶,比如现场出现了出乎他意料的人或者是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是他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2、内心世界的窗口――眼睛

  眼睛是人最诚实的部位之一,因为眼部肌肉为了保护眼睛免受外部的伤害刺激,具有很强的反射性。FBI的人质谈判专家加里・内斯纳在1982年参与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毒贩劫持了自己妹妹的两个孩子乘火车运毒,当开始与毒贩谈判时,毒贩只说想要一辆汽车,就没有再说其他任何要求了。但是随着谈判的进行,内斯纳发现毒贩的眼睛左右转动,眼神轻飘,于是他猜想毒贩可能是有顾虑,在随后的谈判中,内斯纳开始针对毒贩可能存在的顾虑与其进行谈判,随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他担心投降后,警方会杀了他,内斯纳承诺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最后,在得到多次保证后,毒贩终于投降,谈判取得胜利。

  3、诚实的鼻子

  鼻子的运动空间十分的狭小,因此鼻子在运动少的同时,也决定了它不善于伪装,更不易伪装,鼻子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时最为直接的。在人质谈判中,当劫持者的鼻子紧缩,就是内心非常的愤怒;当劫持者鼻头冒汗时,表示其内心的紧张或者表示劫持者的要求非常的紧急;当劫持者的鼻孔张大时,通常表示其在抑制情绪,如需求被满足的激动,也可能是内心极度的不满。鼻子是五官中最缺乏运动的部位,鼻子的情绪表达也都是比比较隐蔽的,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就要求谈判人员更加的耐心和更为细致的观察。

  4、嘴巴上的秘密

  嘴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口形上,嘴唇的曲线变化可以很直接的暴露内心的活动。在谈判中,谈判人员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与劫持者进行交谈,因此,嘴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在人质谈判过程中,当劫持者出现咬紧牙关的动作,就表示其对谈判人员所说的某句话产生了怀疑,甚至认定谈判人员所说的某句话是假的;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劫持者在说某句话之前忽然清嗓子或者在说某句话的时候忽然变声调,就表示其对自己所说的没有信心,或者是对自己所提的要求没有信心。

  二、在人质谈判工作中应用微表情的意义

  通过运用微表情的识别,使谈判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的掌握劫持者的真实需求。需求的存在是谈判产生的前提条件,需求得到满足是谈判的最终目的,商业谈判是这样,人中谈判亦是如此。不论是不折不挠,还是委曲求全,不论是开诚布公,还是暗度陈仓,一切做法的最终目的和产生的基础都是需求。在谈判中,能够熟练的运用微表情的识别工作,就有助于谈判人员迅速准确的掌握劫持者的需求,以及及时应对因为突发状况所导致的劫持者的需求的变化。

  在谈判中运用微表情的识别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谈判人员自身可以主动的通过表现微表情,在无形中传递给劫持者自己想表达的信息或者这是想营造的氛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通常人们更喜欢和那些睁大眼睛的人进行交谈,因此,当谈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刻意的睁大眼睛,就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劫持者一个信号,使劫持者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更加容易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

  人质谈判的成功,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谈判之前,要了解劫持者的生活背景,还要对劫持案件进行了解,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劫持者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传达出来的内心活动,迅速准确的判断其真正的需求,还可以根据劫持者的微表情,随时准备应对谨慎多变的劫持者,不仅如此,谈判人员还可以通过微表情来传达营造出有利于谈判成功的氛围。只有诸多环节的紧密结合,才能加大谈判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孔萍,郑芳芳,智世勇.浅议人质谈判中如何确定劫持者的心理需要.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杨超.FBI谈判术.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

  [3]李娟娟.FBI谈判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4]文捷.微表情读脸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三:《试论微表情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 微表情是不受思维控制,持续时间短暂或肌肉收缩不充分的表情,其对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微表情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微表情在公安工作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 微表情 数据库 侦查讯问

  微表情,也叫面孔微反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二十五分之一秒到五分之一秒内,不由自主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一个人,可能因为知识、阅历、能力的原因,能够在内心波涛汹涌的时候做到面不改色,他也许很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微表情。因为微表情是面部肌肉不充分收缩而产生的,它作为微反应的一种,是人类经过长期进化而遗传、继承下来的,是人类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将微表情应用到侦查审讯中,能够帮助我们判定他人说法与想法是否一致,从而使我们的判断更加准确有效,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一、微表情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风靡全球的美剧《Lie to me》就是以研究微表情为题材,其灵感来源于行为学家Paul Ekma博士的真实研究。虽然微表情是一个积极有效的辅助判断工具,但由于一定的复杂性,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却差距较大。

  早在1872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表《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在书中他第一次对人类表情进行了研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kman受此启发开始了对人类微表情的研究。之后,Ekman与Friesen围绕人的面部肌肉群对表情的控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开发,并于1978年发布了“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s”,该系统在2002年进行升级后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高达90%。在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

  虽然微表情在国外很早就有深入的研究并现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中国,直到2009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付小兰才在国内率先对微表情展开研究。近几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姜振宇老师针对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展开研究,并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2012年8月20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对双方合作开展的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决定将研究按计划推进到第二阶段,即专家介入实战进行现场指导阶段。至此,微表情的研究应用才慢慢进入司法领域。

  二、微表情在案件侦查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微表情测谎与cps多道心理测试的结果已有初步应用,可以作为侦查人员侦查过程中的侦查导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制出第一台测谎仪之后。截至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云南等二十几个省市的司法机关配置了各种类型的心理测试仪100多台,总计办案达1000余起。在海关、大型活动安检等工作中,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已将微表情技术运用于其中,他们可以通过被检查人员的非常规言行举止来判断此人是否可疑。在侦查审讯中,大多数民警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对犯罪嫌疑人的言行做一个主观的判断,其实这也是潜意识里的微表情技术应用,只不过未经过专门训练的基层民警对微表情的运用不熟练、不系统、不够准确。

  随着21世纪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面对逐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所需基层办案民警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侦查讯问、询问工作中,很多案件无法侦破并不是办案民警不尽力或专业素养不够,而是他们过多关注可以伪装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语言方面,却忽略了比这些更可靠的微表情研究。审讯的过程其实就是公安民警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心理博弈的过程,如何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识破谎言,使他们自愿的说出真实情况,这是所有办案民警共同的难题。而正确使用微表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将微表情技术应用到审讯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其广泛的推广到基层公安工作中。

  三、微表情应用到公安实际中的对策研究

  (一) 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结合的创新思路

  随着人们对微表情的认识逐渐深入,如何将微表情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基层公安工作中,已成为专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大胆提出将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方便广大基层民警学习并使用微表情技术的现代化应用工具。人的面部有43块肌肉,而这些肌肉又被分为若干个运动单元,简称为AU,把每个运动单元――AU+数字(即其编号)作为数据库中微表情关系模型的键,由此可以高效快捷的找到相对应的表情及其可能的含义。另外,由于应用运动单元来查询过于困难和繁琐,我们在数据库中提供了通过面部器官的运动状态来查询的功能,即以面部器官的运动状态作为查询关系模型中的主键,AU编号作为其中的外键,连接资料与查询两张表,同时,为了让更多无基础的民警也可以享受这项技术的成果,我们也会编写一个可供使用者学习与测试的应用软件,使得广大基层人员通过系统地学习,即可完美地使用查询功能。

  (二)数据库技术对微表情的推广及应用

  目前,如上文所提,微表情测谎技术只能作为辅助调查方法应用于司法实践,仅能作为侦查人员侦查过程中的侦查导向。即便这样,测谎技术也能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不小的作用,比如在审查过程中,已有的证据证明力不足,可以将微表情测谎结果有限的使用于有效证据的发掘和判断上;再如,用来辅助考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陈述以及证人证言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对于近来越来越让人感到棘手的高智商犯罪的审查有巨大的作用,此类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本身的特殊性,犯罪分子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某种专业技能训练,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此类案件的调查中,此类犯罪分子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虚假证据的编造往往让办案人员无从下手,同时部分高智商犯罪分子对于诉讼过程的高度熟悉,更让其有空子可钻,给办案造成了困难。而微表情这种“稍纵即逝”难以控制的面部变化却能“出卖”犯罪分子的内心思想,给办案人员提供突破口。

  虽然微表情技术有如此之多的应用,但与公安的技侦部门的专业技侦人员一样,微表情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因此微表情技术局限于极少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有效准确地使用该技术,所以一个短期高效的培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这种现状。

  以微表情及相关信息构建的数据库,并没有将高深的理论展示给使用者,而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运用概率统计学,将各种微表情的含义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不仅降低了微表情技术使用的难度,而且不容易造成错误的认识。因此,这种方法所具备的高效性,准确性是不可否认的,对于微表情技术使用的局限性也就迎刃而解。它不仅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运用微表情,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基层民警也能运用此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构建以微表情数据库应用系统为基础的培训机制

  在美国,测谎技术已经应用于司法实践当中,他们对于专业测谎人员的培训也是十分严格。据有关资料,美国的专业测谎人员必须在专门的测谎学校中接受六个月以上的专门培训,并且在测谎专家的指导下完成150个以上的测谎案例才能获得相关证书从事测谎工作。在另一个承认测谎结果为有效证据的国家―日本,则对测谎人员有着更加严格的学位要求,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作为测谎人员的候选人,经过后续的一系列专业培训和实习才能成为正式的测谎人员。而我国没有一个成文的标准和实际的操作规范,因此对专业人员的培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侦查、讯问的专业知识和微表情理论的学习与结合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所应用的微表情理论和对象与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研究的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训这方面人才时需要更加注重侦查、讯问相关专业知识和微表情理论知识相结合。对于侦查、讯问的相关知识笔者在此不多赘述,仅针对微表情理论知识的培训提一些看法。目前微表情测谎最为广泛且有效的训练方法便是由微表情“鼻祖”美国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于2002年发布的“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该工具包含前测、训练、练习、复习和后测五个部分,能够有效的测量未受训练的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并且给予其适当的训练及复习。经研究“METT”提供的训练能在1.5小时内提高人识别微表情的能力,且训练效果能持续较长时间。经过“METT”的训练并拥有一定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后再以“METT”配合该微表情数据库熟悉常见微表情的特征和其所代表的心理状态,能让受训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针对各种微表情迅速了解嫌疑人的心理,并能以此制定下一步的讯问计划,寻找突破口。

  (二)注重讯问提纲的制定和“刺激源”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真表情与假表情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是思维控制的还是情绪引发的。现有的研究发现情绪的产生来自人们遇到的刺激与自己的主观预期(人类根据自己的思维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判断)不符。所以,侦查人员在制定讯问提纲时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找到被讯问人的主观预期。在能够确定或者假设被讯问人的主观预期后,进而通过一些问题或者措施(播放相关视频录音,展示相关照片,甚至找体型相似的人佯装其共犯等等)制造刺激源引导他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微表情反应),通过”刺激源”与微表情反应的逻辑关系来验证侦查人员的推测。比如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中,如果对犯罪嫌疑人展示某项证据后,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是眉毛上扬,眼睛瞪大,牙齿上下分离(典型的惊讶的表情特征),但是如果这三个反应持续了一秒以上,那就说明这个表情是犯罪嫌疑人故意伪装的,那么此项证据很有可能就是假的,此时侦查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犯罪嫌疑人伪造这项证据的目的,找出犯罪嫌疑人想掩盖的犯罪事实。

  (三)建立“应用+反馈”的培训模式

  所谓“应用+反馈”的培训模式,就是在培训甚至实战应用中详细记录每一次的讯问提纲和被讯问人的微表情反应,整理后反馈给相关技术人员,筛选重要的数据加以分类然后扩充到现有的数据库中,该种模式有助于了解一些微表情的特定反应和含义。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结合在我国的侦查讯问中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然而我国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80种以上的语言,其中汉语的方言就分为七大种,数十小种,各地方的风俗习惯又有所不同,同时现在的犯罪呈现地域性强、跨地域性广的特点,因此在实战应用中建立“应用+反馈”的模式对于扩充针对的实战应用的数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组织交流研讨并加大宣传

  许多老民警在职多年,接触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案子,早已无意识的积累了许多该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养成了十分“毒辣”的眼睛。因此,定期组织富有讯问经验和看人经验的老民警与从事微表情测谎的专业民警进行交流探讨,有利于专业民警的理论知识和公安实际应用相结合,并有利于对现有微表情数据库的补充和功能的拓展。

  五、结论

  将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的应用相结合,建立微表情数据库应用系统,不仅将微表情信息进行了规范统一,同时为公安司法工作人员全面系统掌握微表情技术提供了方便,可以有力地促进微表情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振宇.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凤凰出版社.2012.

  [2]李冬雪.测谎技术实践应用调查报告.辽宁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1.微表情心理学励志书籍特别推荐

2.表情心理学论文

3.说话时表情透露出的心理

4.关于表演心理学的论文

    211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