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

斯娃分享

  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社会风气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职业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一: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强化策略

  摘要:当前,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既是新闻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新闻从业者形象,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需要。本文就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对策、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意义;对策与思路

  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性事业,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传播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观察者、信息传播者、新闻报道者和舆论引导者的新闻从业人员,其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的高低程度,不仅影响着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程度。因此,需要从社会、媒体、新闻从业者自身等方面多管齐下地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一、健全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教育是提升人们道德层次的重要途径。对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须贯穿于新闻职业行为的始终。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对新闻院校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完善新闻单位的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制度。三是重视新闻在职人员的岗位职业道德培训。通过上述三个环节来健全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体系,使得每个新闻从业者从就业前到整个从业过程都始终能够受到及时的职业道德教育,这对于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准将会起到有效作用。

  二、提升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质量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育的质量。目前,全国有500余所大学设有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在各种层次学习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在校学生达十几万人。据了解,在这些新闻院系中,大多数只是在新闻理论和某些新闻业务课中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捎带讲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教材、缺师资等。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对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新闻院系没有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正式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这样就很难在时间上和制度上保证教学和教育的质量。因此,当前着力提升新闻院系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十分重要。另外,新闻机构对新闻从业者的岗前与岗位职业道德培训工作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新闻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考核、评估和奖惩的机制,争取实现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这样才能确保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升新闻职业道德自律程度

  新闻职业道德属于一种软约束,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新闻从业者的自我修养,靠其自律来实现。因此,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的自律程度,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的博弈异常激烈,如果没有强大的道德自律作支撑,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就难以避免。为此,新闻机构要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职业道德自律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制约与惩罚机制。同时,要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学习与熟知我国现行的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准则与法规,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自律的自觉性。

  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他律调控

  新闻职业道德仅靠个人的道德自律,不足以完全防止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所以还要将新闻职业道德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在加强道德自律的前提下,积极吸引社会与公众对媒体进行监督,形成他律机制,使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处在行业自律和社会他律的双重调控之下。在对新闻职业道德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最具威力和最有效的当属法律调控,因为这是一种具有较大强制力的调控手段。我国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新闻事业要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就必须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实现法律调控。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这对加强法律调控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行为的依据。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快新闻法治建设的进程,从而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法律调控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五、完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完善新闻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也是提升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许多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很多都与缺乏完善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有关。完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等,这些监督都应当加强和完善,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实践证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只靠内部制度约束的静态管理方法,还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包括社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机制,这对于促进和推动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六、明确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主体

  要加强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调控,首先需要明确监管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监督和调控新闻职业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监督的主体是多方面的。其中,公众是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最核心的主体。公众通过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作品及其传播行为的批评和监督,对不同职业道德发挥着自己特殊的监督作用。当然,公众作为对媒体及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监督的主体是属于非组织化的主体,这种非组织化主体的监督作用不可忽视,但组织化的主体的监督作用更加直接。例如,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行为,中宣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曾于2005年5月发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同时为杜绝虚假新闻,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12月1日通过了《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对媒体发布虚假新闻的行政责任以及相应的补救、惩罚措施等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些均是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来进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梓良.郑保卫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教材(下册)[M].新华出版社.

  [2]肖安,刘艺波.试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二: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冲突及统一

  【摘要】新闻记者作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向社会及时报告事件进展及因果的重要责任。但是记者常常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突发事件,在及时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与友爱、互助的人类道德之间,在报道与被报道者之间,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社会公德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新闻职业道德建立在普遍的社会伦理规范、道德基础之上。因此,社会道德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

  1.1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用于调整新闻行业内外的矛盾关系,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它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一般而言,新闻职业道德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提出的,一类是由某一新闻单位、某一新闻组织或团体提出的[1]。前者是存在于新闻工作者心中,是其自身所认同的内在的职业道德约束,后者是在权利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媒体机构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要求。

  1.2社会道德

  如果说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记者无疑也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无记者作为个人,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旦代表人民,力量就显得强大,说话也有了份量。《南方周末》作为一张崇尚“理性,正义,爱心,良知”的报纸,一纸风行天下,曾旗帜鲜明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在舆论监督上声名显赫,其报道之严厉、批评之尖锐,人所共知。《南方周末》在受众中有很高的可信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其身后,支撑起风骨的精髓也就必然归于那些乐于、敢于深入百姓中间,反映百姓风雨疾苦的有崇高社会道德意识的新闻记者们。新闻界有句话:“先做人,再作文。”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把社会道德放在首位,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以上如以新闻工作本身而言,是敬业;如果在道德上讲,它体现的就是记者的一种情怀民生的情结,是记者的良知本能的社会道德体现。

  2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现实冲突

  当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同时扮演两种或多种角色,或在执行专业任务时,面临个人利益、组织利益、社会利益与专业责任间的冲突,便会产生利益冲突问题,陷入角色忠诚度的困境,也就是“角色冲突”。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记者的基本职责是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向公众传播有用的信息。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政治控制的工具,而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甚至有限度地评判政府政策、制约政治权力的功能。同时,中国传媒行使监督、制约功能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既是政治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又承担了国家与社会“中间领域”的角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反映社会的要求,表达和整合社会的呼声。由此看来,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在社会中担当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和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当这三种不同“角色”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有不同的期待时,就构成了大众传媒最常见的角色冲突。无论是利益冲突还是角色冲突,都是个人或组织的专业角色和其他角色间冲突的细化。造成传媒组织及个人角色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多种角色所追求和维护的利益之间的冲突——个人/商业利益和公众/社会利益。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问题。随之而来的社会良知与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已成为“四大公害”之外的另一重要问题,危及传媒的社会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佛山小月月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记者职业道德的批判和思考。女童被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在冷漠蔓延的同时,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和收视率,无视人文关怀,袖手旁观。人们发问:究竟记者是应当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不顾一切地抢新闻,还是应当以社会良知为行为的先导,维护新闻采访客体的人格尊严与个体利益?当天灾人祸正在发生时,记者是应该迅速报警,或者作为社会成员参与救援,尽力避免灾难的蔓延,还是端起相机等着灾难发生,以便完成自己的职业任务,甚至不顾及周围人的感觉和被采访者是否受到伤害,把镜头对准血腥和恐怖,追求报道的感官刺激?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同时也折射出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道德的缺失和新闻价值取向的偏颇。上述事件都可以看作是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发生冲突的典型例证。这些事例反映出同一个问题:记者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不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所接受。长此以往,其结果将必然导致媒介伦理与公信力的渐渐丧失。

  3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必须和谐统一

  3.1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共同价值观

  对于记者而言,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真实报道是崇高的职责要求。但是作为一名记者,他首先是一名社会人,其次才是一名新闻人。应该自觉遵循通行的伦理道德原则,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他才会在一些所谓的很难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的冲突中,舍弃片面的新闻专业理念、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尤其是生命麻木不仁的态度,从而寻找和参照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6]是一种和谐的新闻价值观,这种新闻价值观在技术层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既重视正面新闻,同时也重视负面新闻,强调新闻的平衡性,重视新闻的正面效果;第二,既强调新闻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又强调新闻配合政府的功能,在社会转型时期,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氛围;第三,既关注成功人士,同时又关心弱势群体,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把版面让给那些成功人士,而忘记了劳苦大众;第四,既重视社会新闻现象,同时也重视社会新闻观点,强调事件新闻与观点新闻并重,努力发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充分体现新闻的引导价值;第五,既宣传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也关注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做到广纳善言,为政府献计献策;第六,既尊重司法独立,同时也强调司法监督,恪守新闻报道的分寸,在司法判决尚未生效之前,努力克制自己的报道欲望;在司法判决生效之后,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第七,既关注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关注民生新闻,努力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积极增加社会信息的供应量;第八,既强调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提供舒缓权利与权力之间紧张关系的渠道,努力化解分歧,尽可能地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第九,既强调新闻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鼓励竞争的同时,防止不正当竞争;第十,既强调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又尽可能地防止信息市场驳杂混乱,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3.2如何促进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和谐统一

  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是新闻记者的左膀右臂,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

  3.2.1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3.2.2加强记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

  素质高的记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给受众,记者要把真实性放在首位,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和负责。但是作为记者,还一定要以正当合理的手段获取新闻,要坚持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钱,只唯真。在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出现冲突时,作为记者一定要有人本精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2.3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监督

  加强媒体的道德建设,就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协调配合。首先要提高媒体的道德自觉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构筑当代中国传播伦理学学科体系;加强媒体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媒体与社会的相互监督,加强大众传播立法,这也是媒体道德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3.2.4加强政治和业务教育

  要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教育,使新闻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进行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藤竹晓.现代大众传播理论[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社,196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郑保卫.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2004,5.

  [4]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评议[J].新闻知识,2005,7.

  [5]任庆,吴朝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相关文章:

1.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2.关于社会道德论文

3.新闻直播的论文

4.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

5.电视台新闻记者编辑的素质要求综述论文

6.关于新闻采访论文

    12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