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范文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篇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针对女生群体的特点,在宿舍内设立心理守护员,在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在系里设立女生心理辅导站,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形成多位一体的女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校女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困扰
从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由于学习问题出现的困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焦虑和考试应激障碍,其次为学习动机过强、学习适应不良、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疲劳等,其中学习适应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低年级女生身上,学习焦虑、动机过强及动力缺乏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大二、大三的女生;大四女生则主要表现为学习疲劳。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女生都会在考试前出现考试的应激障碍,如过度焦虑引发的失眠、情绪失控等,甚至个别女生考虑采取作弊的方式以求取得好成绩。
(二)职业发展困扰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较大等原因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性别歧视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女大学生面对职业发展,表现出性别自卑感,严重的甚至出现依赖心理和悲观怯懦心理。从笔者的调查来看,有61.3%的女生认为企业用工歧视女性,有22.6%的女生对考研、就业信心不足。
二、导致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首先,从根源上讲,我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导致高校女大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就被深深烙上了男女不同的烙印,诸如“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性别观念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其次,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复杂的矛盾和事物容易造成女生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不稳定。最后,学校基础教育的缺憾。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情商和心理的引导,尤其是专门针对女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远远不够。
(二)家庭原因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仍然是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很多女大学生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差。甚至在个别多子女家庭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受重男轻女旧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其关注及关怀严重缺失。
(三)女生群体的个人主观原因
高校女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阶段,年龄在18-23岁之间。这个阶段是人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她们虽然在生理上发育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自我意识不够健全,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往往会因为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乃至发展成心理障碍。
三、加强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对策
(一)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贯穿于大学女生的全部求学阶段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公共必修课程,但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内容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笔者认为为增强高校女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女生所出现的心理困扰不同,如低年级女生多以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比较突出,高年级女生则面临异性交往、就业、升学等巨大压力,在大学的每个阶段都开设专门针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以便及时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二)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相结合
首先,要在高校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做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全员重视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帮助女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用灵活、自然的方式向女生传授、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将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女生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女大学生加深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她们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针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女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悦纳自我,展现自信,追求自尊,加强对她们的人际交往、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等。
(四)积极创新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有效途径
1.注重开展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建立系统完善的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高校应组织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准确诊断每一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症状,以便尽早干预,及时解决,确保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针对女生心理情感比较敏感,有时不愿意直接面对心理咨询师的现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作用,通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让女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可以组建朋辈心理互助中心,培训一部分对心理咨询工作富有热情及责任感的学生,通过心理热线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开展朋辈间的心理咨询与帮助。
(五)构建宿舍、班级、系院、学校多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针对女生群体的特点,在宿舍内设立心理守护员,在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在系里设立女生心理辅导站,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形成多位一体的女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总之,女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的特殊青年群体,她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与其成材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因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地悦纳自己,帮助其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邱远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20
2、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杨祥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3-30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篇二:《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讨》
摘要: 大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的学习能够体验到强烈的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质变与升华。拓展训练课的开展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符合体育教学论的要求,能够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种素质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下,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一些平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拓展训练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六类,而这六类又可以总结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与自我相关的责任心,包括自我责任心、任务责任心、承诺责任心等,另一类是涉及到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责任心,主要是指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等。在拓展训练中通过每个游戏的锻炼,能够提高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譬如说“求生电网”,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任务,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是否能够去主动的与他人合作完成团队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承诺、自己承担的任务都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那么又怎么能对他人、对团队有责任心。通过对拓展训练的学习,每个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反思,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2拓展训练可克服学生心理恐惧
拓展训练中,学生需要克服各种障碍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如器械等,所以容易带来恐惧感,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勇敢精神,克服恐惧心理。当学生战胜恐惧,把具有危险性的动作做成功时,他会有重塑自我、信心倍增的感觉;面临危险动作时学生的潜能还会得要发掘。但是,选择与设计具有危险性的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保证有危险性却不会带来危害。
3拓展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的自觉支配行动,攻克难关,来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意志有不一样的品质,好的意志品质会向前进的方向与具有高尚的社会价值。意志品质应由几方面组成:精力、毅力、果断性、坚持性、自觉性、自制性。拓展训练多困难就多考验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困难下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训练具有很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能加强训练对象自信、自尊,推动学生具有正确评判自我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自我观念。要是难度很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荟萃欧尚学生的自信与积极性。所以,只有练习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自身水平,才能收货较好的促进心理发展的效果。
4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一个团队应该表现出目标明确、沟通便捷、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工作方法、成员的合理搭配等多种特征。一个团队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学习和锻炼很难成为有挑战能力的团队,经过拓展训练课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在拓展项目中慢慢学会团队沟通和协作,慢慢形成团队的意识和团队行为。每个人的责任心都融合到团队里,那么团队的凝聚力也随之提高。
5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和机会把握的能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很多都是自主创业,那么学会风险的分析和机会的把握十分重要。拓展训练中的高空项目一般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感受在特殊心态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变化以及在团队激励和帮助下对个人完成挑战的价值。通过高空项目让学生知道风险的存在与完成任务的时机,并且在完成任务时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风险的存在也是我们参与拓展训练的魅力之一,体验风险并将它抛在身后的感觉很惬意,在安全的边缘挑战是参与者经历的一个方面,努力的将风险化解为安全,才能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各种能力。
6结语
大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的学习能够体验到强烈的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质变与升华。拓展训练课的开展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符合体育教学论的要求,能够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种素质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下,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一些平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拓展训练项目活动虽然受心态影响大于身体素质本身,但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危机与困难出现时对自己身体控制的能力。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能够在项目难度增加时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根据高校现有的资源及大学生的自身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积极地、合理有效地进行拓展训练课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杨雪花,戴梅竞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06-25
2、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黄万琪;周威;程清洲;中国公共卫生2006-02-28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论文篇三:《浅谈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际中重视纯政治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重文化考试分数,轻心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的承受力、适应力差,不善交际,自律自制性弱,难以经受客观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承受能力也远远不及成人。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导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中职学生是我国高中学生中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因为中考的失利,他们在父母、老师的心目中不是读书的材料,被划入了另类。虽然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但仍然存在种种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习焦虑问题。
虽然没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的学习压力,但厌学仍然是目前中职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学习期望带来的苦闷和学习动力缺乏带来的疲软造成他们心理上有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如果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我们将背负更多的负疚感。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部分中职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导致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老师与其交流的时候,往往表示诧异甚至对教师的不满。另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投其所好,只讲好的,不说问题;也不能不顾家庭特点,一味否定学生。对于心理过偏激的学生,我们更有必要与其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取得他们对我们的理解、支持与认可,并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学生培养的目标。
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还必须把日益增多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而不是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而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__,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在现阶段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不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了更大地发挥孩子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