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论文

斯娃分享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是否健康事关人生幸福与事业发展。大学阶段培养和保持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论文范文一: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瑜伽在古印度梵文里的意思是“结合”,瑜伽是由体式、呼吸和冥想组成的。古人修练瑜伽的目的,是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需要深刻的认识自身,寻求一种消除后天与外界因素的刺激影响所产生的烦恼、疾病和痛苦,以获得身心宁静的方法,并祈求个人的意识延伸至更高的境界。瑜伽的呼吸法能减轻压力,冥想法能调节心理,平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并调节人体各种腺体的激素分泌的平衡,从而影响人体各个系统,达到人体整体的平衡,改善睡眠状况,缓解疲劳,使人保持一种平静、祥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研究对象

  选取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选修瑜伽课程的15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和硕士论文数据库的检索,以及阅读相关体育心理学和期刊等相关资料,同时参考了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网上查阅瑜伽的相关信息,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信效度检验要求。

  (三)访谈法

  对专业课老师和瑜伽选修课老师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记录下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心理测量法

  分别采用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对比,对比她们的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

  1.女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大学女生年龄集中在19到24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生活圈子狭窄,朋友圈单一。时间充裕,以及有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脑旁,导致许多大学女生的身体和心里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例如,不明原因的失眠、睡眠质量差、白日倦怠、时常感冒,无聊、空虚等情绪问题。她们无法调整自己的思想,不会减压,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多表现为:适应能力差,精神焦虑,心理自控能力缺失等。

  2.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法选取在抑郁、焦虑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30人,根据瑜伽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的各种功效,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瑜伽处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外活动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为期15周,每周3次的隔天练习,采用心境症状自评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表现均有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和情绪控制提高明显,环境影响和人际关系其次。

  3.练习瑜伽对神经系统的益处瑜伽认为,自我处于心脏区域,通过一个巨大而肉眼不可见的经络或渠道把它的影响力遍布全身,其中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瑜伽体式的关键在于围绕中经脉的锻炼。正确的体式和冥想术对整个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练习瑜伽,不仅仅能够保持神经系统健康,而且还能使不正常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功能,同时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这样受这两个系统影响或支配的各个内脏器官不会太亢进或不足,从而达到平衡和和谐统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瑜伽通过呼吸法能减轻压力,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发现,参与瑜伽锻炼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压力明显减轻,情绪得到控制,同时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瑜伽是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同时提高睡眠质量的一种运动。通过瑜伽体式、呼吸法和冥想的结合,可以让活跃的内脏器官得到平衡,从而起到调节情绪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2.瑜伽通过冥想调节心理。瑜伽冥想是一种与自我心灵对话的方式,人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冥想是安宁和平静的力量来源。冥想是自发的,每个女大学生都能够掌握冥想,从而进入冥想状态。是一种易于掌握的精神减压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注力,控制自身意识以及调节身心,从而达到平静和祥和的状态。由此可见,瑜伽冥想可以更好的调节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二)建议

  1.瑜伽课程的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比例进行分配,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

  2.瑜伽模式的开设应为体式+呼吸法+冥想,同时根据女大学生情绪波动大的特点,融入舞蹈和健美操元素,动静相结合,提高教学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论文

  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

  (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

  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学生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组成,且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因此学校有必要与专业的心理医院联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就心理疾患进行防控合作,同时开设24小时心理咨询与辅导援助热线。此外,大学的心理教育顾问由心理专家及医院医生担任,以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务必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的防范,具体从上述四方面进行把握,由此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及心理健康的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

4.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11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