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坚烘分享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有这不可言喻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篇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日战争的中华民族之魂》

摘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训,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最精粹的概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且有着祖国利益至上的庄严责任感,为了祖国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在本世纪的抗日战争中,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其突出也极其辉煌的表现。正是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中国人民克服了一盘散沙的状况,取得自1840年以来反对外来入侵之敌的第一次的彻底胜利。爱国主义是抗日战争凝聚中华民族之魂,是团结各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梁柱。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灵魂

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我国人民抵御外侮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曾经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汇成全民族的抗战洪流。爱国主义使抗日战争具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的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解决民族矛盾放到主要地位,毅然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行全民总动员的全面抗战路线,极大地唤醒了全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和领导作用,不但使中华民族一向具有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且使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升华,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抗战时期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空前广泛的性质,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之中。当时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有几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侵略军拼死厮杀,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处不涌动着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工农兵学商、各社会团体、广大海外侨胞,都把挽救民族危亡列为头等大事,抗日怒涛席卷神州大地,正如同火山喷吐欲出,如波涛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工人阶级踊跃参加抗日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组织抗日团体,成千上万工人加入抗日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决死队。太原各工厂工人在中共推动下,成立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后发展为拥有5000人的工卫队,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军。井阱煤矿工人游击队一度攻入日伪井阱矿务局。唐山30000矿工于1938年10月举行抗日罢工,接着有7000人举行武装起义。

农民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无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所需人力物力都主要来自农民。农民还多次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0月,中共领导的冀东农民抗日大暴动,波及21个县,参加人数达20余万。平型关大捷后,数千农民踊跃参加抬伤员和运送战利品。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参加自卫军、民兵和游击队,直接参战。妇女和儿童也积极参加保卫根据地和支援抗日前线的斗争。

文化界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到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等口号,自觉地把文化活动汇入到全民族的抗日斗争之中。他们创办报刊,创作歌曲、戏剧,组织剧团,撰写报告文学,大力进行抗日宣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高呼:“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悲壮的歌声表达了中华民族发自心底的最深切的爱国主义的召唤!

工商界以很高的热情投入抗日运动。在凇沪会战期间,上海商界把已有的职业界救国会改为职业界救亡协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上海市商会成立了救国公债劝募总队,动员各商店认购公债,支援抗战。全国各地商界广泛开展了义卖捐献活动。沿海沿江城市的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保全企业的愿望,将工厂迁入内地,这对发展大后方经济、支援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宗教界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不少地区的佛教、回教界,成立了救亡会、救难会等抗日组织。“七?七”事变一发生,中国佛教协会即致书日本佛教徒,吁请他们“自觉觉他”,“联合大众的力量,制止少数军人危险的行动”。凇沪会战期间,上海佛教徒组织了120多人参加的僧侣救护队,前后救护负伤军人和难民8000多人。西藏活佛发表《告蒙藏人士书》、甘肃佛教徒发表通电,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忱。蒙古族人民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威震敌胆成为全国影响较大的一支回民抗日队伍;朝鲜族人民在长白山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东北地区抗日联军,广东东江纵队,海南琼崖支队等,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紧密团结,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抗日战争中,爱国华侨心系祖国,他们从人、财、物各方面支援了祖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女华侨白雪樵背着父母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她在临行前留给父母的信中说:“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在每分钟内,我的心起着无数次的矛盾冲突。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又如,马来西亚华侨一次就组织了3200名机工回国支援抗战,其中不少人血洒疆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象这样的动人事迹,真是数不胜数。另外,华侨的巨额捐款和侨汇,曾是抗战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华侨捐献的义款共70亿元国币,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汽车500辆、大米1万包和寒衣30万件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

正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最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旗帜具有无比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所有这些前方和后方,各个阶级、各个党派、各界人士、各个民族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日斗争,汇合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一致对敌,共赴国难,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这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整体性的大发扬,是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抗日战争得以持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四万万同胞为了生存和保家卫国,“抗日高于一切”,自觉自愿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本民族遭受外敌侵略之际,就有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或请缨杀敌,血洒疆场;或威武不屈,以身殉节;或挥毫赋诗,壮士悲歌,留下了许多英勇不屈的业绩和慷慨激昂的诗词篇章。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其赤诚报国的忠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所体现的为国家和民族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英勇斗争的民族气节,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同志即在《论反对日帝国主义的策略》演讲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卢沟桥事变后,毛泽东等红军将领通电全国,响亮提出“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口号。国民党领导人也表示,如果战端一开,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太原和上海即将失陷之时,毛泽东同志又在讲演中说:“坚持打到底,一直打到最后一个人一根枪还要再打”,“为保卫国家流最后一滴血”,这是“目前时局的根本方针”。

抗日战争中成千上万、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最壮丽的篇章。抱定“流最后一滴血”的决心,整个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或站死沙场,或牺牲在敌人的酷刑之下,或不甘受辱而自戕殉国。佟麟阁、赵登禹是抗战爆发后最早牺牲的两名高级将领。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后慷慨陈词:“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赵登禹受重伤弥留之时请人转告他的老母:“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捐躯也算对得起祖宗”。忻口会战中牺牲的军长郝梦麟,在战地发出的家书中表示:“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血战台儿庄前,川军师长王铭章率众扼守滕县,在同敌激战中身负重伤,他为了不当日军俘虏,乃举枪自毙。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她们相互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深处,演出了“八女投江”的悲壮一幕。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共产党员杨靖宇,在东起长白山,西抵辽沈平原的广大地区打击日寇。虽然环境极其艰苦、但他机智勇敢,身先士卒,打得敌人闻风丧胆,英名威震全东北,日寇把他叫作“顽强的敌人”。杨靖宇战斗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剖开了他的腹部,胃里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八路军班长马宝玉、葛振林等五壮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到狼牙山顶峰之上,子弹全部打光了,就以石头为武器打击敌人,最后英勇地跳下悬崖。这就是流传于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凇沪会战时率800壮士扼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经四昼夜激战,毙敌200余人,胜利完成了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退入公共租界后,带领“孤军营”坚持操练,三年如一日,日伪对他威逼利诱,丝毫不为所动。他写下遗嘱:“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生死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终于被敌伪收买的叛兵所害。谢晋元部壮士孤军奋战的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战死者的鲜血唤醒了民众的复仇烈火。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人的英雄业绩,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民众血战沙场,为国争光;佟麟阁、赵登禹、“四行”仓库八百勇士等爱国官兵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抗日战争中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历史永远是教科书,历史的经验总是为后来的人们提供启示和告诫。抗日战争的烈火硝烟已经熄灭半个多世纪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满怀信心迈入21世纪的中国人民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爱国主义过去是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精神支柱,今天仍然是激励广大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的历史说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分裂则国运衰,统一则民族兴。当年,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禳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才得以乘虚而入,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发动起举国一致的抗战。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经过八年全民族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多少中华儿女为此引以自豪!但遗憾的是,在66年前抗日战争胜利时脱离日本侵略者魔爪的台湾,至今仍与大陆处于分裂状态。台湾的李登辉1995年6月跑到美国从事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使日趋缓和的两岸关系出现了严重倒退,给祖国统一大业蒙上一层阴影。大量事实表明,李登辉是阻挠、破坏两岸关系的罪人。国际上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甘心看到中国的统一强盛,总想利用台湾问题从中渔利。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人士永远受到人民的尊重,都是流芳千古;认贼作父的汉奸卖国贼,永远受到人们唾弃,遗臭万年。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理应求同存异,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重新携手,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抗日战争的历史说明,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弱国,却能战胜强大的侵略势力,胜利的关键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动员、组织和武装起来,同仇敌忾,流血牺牲,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气壮山河的斗争,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有了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有了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和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虽然和过去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中国繁荣富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我们的祖国成为繁荣昌盛、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强国。

抗日战争的历史还说明,落后就要挨打。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一百年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列强都侵略和欺凌过中国。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这一方面是由于旧中国在政治上衰朽腐败,另一方面由于旧中国在经济上积贫积弱。因此,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救亡图存,追求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还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想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就必须发展经济,繁荣科技,厚植国力。目前,日本还有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贼心不死,到处散布美化侵略、拒绝反省的言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责任,不是躺在祖国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祖国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而是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当祖国遭受外族侵略时,爱国主义表现为保家卫国、戍边杀敌;当祖国面临分裂局面时,爱国表现为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而和平发展时期,则表现为为建设祖国献智献力。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爱国就是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就是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爱国是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是否爱国,是衡量其人格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有无人格尊严的标志。我们不能只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之际,讲一阵子爱国主义,而是要长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改革开放,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让抗日战争中所焕发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鼓舞鞭策我们奋发向上,我国人民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将放射出前所未有的格外灿烂的光辉!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篇二:《浅谈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

[ 论文关键词]形势政策 公民 教育

[论文摘要]公民教育视野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让青年学生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党的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全面而系统地探索 现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公民教育,对于加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 发展道路具重要意义。

一、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例如 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公民意识培养薄弱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视公民义务教育,而忽视公民权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属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师作为权威,基本以大班讲课的方式进行灌输,学生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的公民参与大都是被动的,大学生往往处于金字塔的底层,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相关活动是被动式的,无法彰显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二、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义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在于切实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所谓“融入”意味着有机结合和渗透,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和公民教育工作不应该是“两张皮”,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才能“润物细无声”,使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内容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势政策 教育融入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

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也就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识培养

应当注重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道德品质,使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具备坚定的 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传播,可以促进学生对多种价值文化产生思辨,以增进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二)多开设相关形势政策教育讲坛、 论坛

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经历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四个阶段。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 经济社会的 发展现状,建议多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教育的讲坛、论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聆听。要通过国内热点形势的阐述,引导大学生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当下可以结合建党__周年来回顾党史,重走长征路,体验国家发展等,为大学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

(三)建立价值坐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努力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要注重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把形势政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 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总之,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顾党史, 总结经验,引领学生更好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媒介,更好地树立 现代公民意识,正是当下我们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 参考 文献】

[1]孙静.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形

282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