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sci的论文怎么

家文分享

  Web of Science是美国Thomson Scientific(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开发的产品,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那sci的论文怎么下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sci的论文下载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sci的论文下载

  方法一:

  对于没有购买使用权的用户,web of science会提供基本的搜索功能,搜索的结果只能看到论文的摘要部分。以”离子液体“为例搜索,找到自己想要论文后

  2点击论文名链接

  3这样页面就会跳转到论文的较为详细的介绍页,包括期刊,摘要,作者信息等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便有了获得论文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根据作者信息里提供的的电子邮件地址,给作者发邮件索取论文原稿。一般文章作者都是很乐意提供论文的原稿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自己论文的他引数

  但是此法缺点是有的作者信息中没有提供电子邮件地址

  方法二:

  首先,通过web of science 获得我们所要论文的名称,直接复制期刊的名称,进入谷歌学术搜索页,粘贴进搜索框,点击搜索

  在搜索到的结果中找到你的文章,很多时候谷歌学术搜索的结果便可以免费的下载论文全文

  此方法的缺点:也有很大一部分的论文是不能免费下载的,有时谷歌学术还打不开

  方法三:

  通过web of science 获得我们所要论文的名称,作者,期刊名称,以及卷页码等信息

  这样我就可以去一些知名的学术论坛上发帖求助了。以零点花园为例,首先登录零点花园论坛,进入文献互助版

  选择发帖,发布悬赏

  将需要填写的信息,填写完全后,点击发布

  基本上三五分钟后,就会又好心人回复,将需要的论文的全文免费下载地址给你,你只要点击下载就行

  此法的缺点:零点花园现在不开放注册了,需要邀请码

  方法四:

  通过QQ群获得,首先我们需要在QQ中找到一个研究领域的学术群,点击QQ上的查找

  在查找框中选择找群,输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比如”液相色谱“点击查找

  在搜索结果中,找一个人较多,看起来比较专业的群,申请加入

  14等群主通过了之后,你便可以在群里面求助了,中国好人还是很多的,一般都会有人给你回复的

  此方法缺点:需要找到合适的群,并且能遇到好心人

  15这四种方法联合使用,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一般的SCI文献的免费下载了,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sci的论文

  从SCI看科研评价体系

  [摘要] 随着我国的科研论文总数在全球占比的不断提高,SCI论文数量的增多但被引用的次数却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状况下,仅仅依靠SCI为单一硬性的评价体系是无法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本次研究立足于我国科研体系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科研体系的误区,提出了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SCI; 科研; 评价体系; ESI; 全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9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60- 02

  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凭借其应用广泛性获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然而近年来实践中主要采用SCI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短视现象备受学术界的质疑。与此同时,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则以SCI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分析范围在10年内,注重了论文质量而获得长期评价效果,可以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

  1中国的科研现状分析

  1.1我国科研论文的基本情况

  (1) 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国际论文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2010年,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共12.15万篇,其中19.7%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其学科的平均水平。论文的总数在时间序列比较中,比2009年提高了4.2%;比2008年提高了8.2%。

  (2) 国际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均有提升。2001-2011年,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达83.63万篇,总量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2位;引用次数达519.14万次,处于世界第7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每篇论文引用平均值为6.21次,2010年该值为5.87次,即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5.8%,于此同时,世界的均值为10.71次,比2009上升了1.3%。显然,在此项中,我国的平均值与世界平均值的差距非常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

  (3) 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6位。2001-2011年,我国不同的学科论文10年段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达5 856篇,处在世界第6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但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差距大。

  (4) 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处在世界第5位。到2011年11月为止,在世界热点论文总数中,中国以196篇(9.9%)处于世界第5位,比2010年提高1位。热点论文数排名前4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1.2我国科研现状基本情况

  (1) 当前我国的科研论文总数在国际论文中所占比例增加。

  (2) 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有所提升,但是距国际被引用平均值的差距大。

  (3) 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在世界排名提高,但是,距国际领先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4) 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许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都以SCI论文的发表作为工作能力、职称评级和奖励的重要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气氛,带动了科研的发展,但是单纯以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易导致科研评价的短期行为,造成科研质量的不高,满意度差,不利于科研创新的发展。

  2单一的SCI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SCI评价体系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的作用体现

  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的创建,开创了研究文献的新角度。引文功能的使用,促使SCI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研究状况、把握国际学术的前沿和获取最新信息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践中,SCI作为国际公认的检索评价系统之一,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创新步伐。同时,该数据库的期刊影响因子功能,是根据2年内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期刊引用论文的频次分类和计算分析,获得的学术期刊的权重,可以反映不同期刊的影响力情况。我国也利用SCI的引文功能和期刊影响因子,拓展了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视野,并推动了科研创新的发展。

  2.2利用SCI进行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存在误区

  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顾研究能力的基础,将SCI论文数量作为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指标,对人员的科研贡献能力、科研项目进行计量考核,依据SCI论文数量来发放奖金,甚至在学位的申请、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职务的提拔方面都仅仅依据SCI论文数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考核,结果导致近几年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界评价不满,对学术腐败的质问。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我国的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不高,与国外论文存在明显差距。SCI在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论文数量,二是被引频次。前者注重的是科研人员的文献产出数量或科研能力,后者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质量高低和影响效果。但是,进一步可以发现,考察论文的被引频次形成的影响因子,在时间上比较短,而且不能直接反映科研人员的单个引用情况,即单个科研机构或作者的科研水平,评价存在不全面性。

  3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全面构建和深入发展

  3.1逐步构建SCI和ESI共同发展的体系,注重论文数量和质量

  SCI作为一个国际平台,其作用明显,于此同时,ESI的开发和利用,将科研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推向更广的范围。ESI的功能体现在检索及评价功能上,两者相互融合,其评价结果是基于检索功能的。ESI评价范围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以及引文分析三大主要模块。通过ESI,可以明确掌握单一作者在科研中发表文献的学科影响程度,对单一机构或者作者都有明确的结果显示。同时,ESI是长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囊括研究学科中10年内的研究情况,发现科研影响程度的时间长,评价的有效性增加。与此同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在今后的科研评价中,充分合理地发挥SCI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但是,需要转变科研评价的侧重点,即论文的质量是未来科研评价的重点之一。在SCI和ESI共同组成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要有高质量的论文,并支持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2取消单纯利用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规定,将其评价反馈机制转为社会性评价

  欧洲各国均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对科研机构、大学等进行评价,形成了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反馈机制。在我国,未来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有多元化的反馈机制,需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这与当前的现实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其教学和科研评价大部分是由行政部门完成,虽然有一些中介机构,但其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是大学科研,存在偏差,不利于当前反馈机制有效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确立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性评价反馈体系,从科研、教学、声誉等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构建全面的科研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秉福,霍丽华. 自议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J]. 科研管理,2007,28(z1):182.

  [2] 孙湘兰. SCI、ESI、H-index在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的功能比较及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2009(12):29.

  [3] 孟凡兴. 中国科研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基于我国SCI论文水平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1(18):237.

  [4] 周青. 如何正确认识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69.
看了“AAAAA”的人还看:

1.什么是sci论文 sci论文的要求

2.sci论文写作问题全攻略

3.sci论文如何撤稿

4.sci论文接收函

5.sci论文结论怎么写

    224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