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500字物理小论文怎么写

家文分享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500字物理小论文怎么写篇一

  鱼洗与共振

  一、选题原因与摘要

  《物理技术与实践》已经结课,起初是想写一篇课程心得体会的,但想来也大多是些空话套话,没什么意义。想写物理装置的改进,但身为一名文科学生,还是觉得有些困难。因此,考虑到自己的学术水平,还是决定选一个老师已经讲过的物理装置,更深入地学习其中的物理知识来写一份报告。 在710教室的物理装置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鱼洗,本文就是先回顾了老师对鱼洗的介绍,查找资料后更深入地阐述其原理,再解释一些小细节,最后介绍共振在生活中的一些其它的应用。

  二、鱼洗简介

  鱼洗是一个由青铜铸造的具有一对提把的盆,大小和一般脸盒差不多。在盆内盛有半盆水,用双手轻搓两个把手,盆就翁嗡地振动起来,盆中的水在盆的振动中可从水面与盆壁相交的圆周上的四个点喷射出水花,若操作得当,激起的水花可高达400-500mm。

  鱼洗始现于汉代,距今已有 4000 年历史。喷水鱼洗的起源年代,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迄今尚未见到有资料可以证明,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已发现鱼洗的喷水现象。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观赏胜,更具有深刻的科学价位,它是我国古代成功利用干摩擦激发耦合非线性振动的范例。

  三、原理解释

  鱼洗的物理原理可以分为三个过程来说明:

  1 手搓双耳

  这个能量输入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自激振动过程。人手与双耳上表面接触处产生滑动摩擦力,而鱼洗下表面与桌面接触处可以认为无摩擦,人手的单方向运动会使双耳产生振动。该滑动摩擦力有时做正功,有时做负功,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所做的正负功相消可以维持双耳的振动。因此,该过程实质上是单向力激起双耳振动的过程。外界通过摩擦双耳将能量输入鱼洗,就能激发洗体,以其固有频率振动。

  2 驻波共振过程

  两个双耳安置于盆内侧面的对称两侧,它们的振动可以耦合为整个盆体的驻波共振,这种驻波属于横驻波。所以,沿鱼洗侧壁的二维驻波是鱼洗喷水的原动力!一旦摩擦双耳激发起侧壁二维驻波的某些本征振型,鱼洗盆就会发出嗡鸣声,喷水的条件就已经具备。

  3 波腹振动激起水花过程

  在波腹处,盆体振动最剧烈,该振动迅速传导至水面,水的振动动能不仅可能突破水的表面张力势能极限值,还有可能克服重力势能继续向更高处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喷射很高的水花,甚至可以达到约半米的高度。

  四、一些细节

  1、为什么鱼洗的水花喷射基本与人手掌摩擦耳把的频率无关?

  手和锅耳之间的摩擦就会产生振动,不管手运动的速度如何,这种摩擦造成的振动是一定的,产生共振的是这种频率,而不是手的运动频率。

  2、在操作鱼洗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能搓出水花,有的人却不可以? 其实,搓鱼洗是有技巧的。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罢了。

  技巧详解:假如你搓的时候,感觉那把手很光滑,你的手很顺畅的滑过去,这样就没有震动铜盆,更谈不上引起共振导致水花了。所以说,搓把手的时候一定要要感觉滑的很勉强,震动把手,以致震动铜盆,引起共振!而且又要注意速度,不同的频率也是无法引起共振的。

  五、共振的其它应用

  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从宇宙大爆炸到微观世界的“共振体”,从人类说话交谈到虫鸣鸟吟,都是共振的魔力。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紫外线射向地球时,是臭氧层的振动频率与紫外线产生共振,从而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地球;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光合作用;甚至连色彩的产生也是因为各色光线与物体的共振所赐。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共振也是我们的好帮手,人类利用共振现象的能量特征,发明了不少实用的东西。

  “共振筛”是利用共振现象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它是把筛子用四个弹簧支撑起来,并在筛子上装上偏心轮,偏心轮在皮带的带动下转动,是筛子受到周期驱动力的作用,做受迫振动。调整偏心轮的转速,可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筛子的固有频率,筛子发生共振,获得较大振幅,提高筛子的效率。

  在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工人在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时,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边灌混凝土,一边用电振泵进行振动,使混凝土之间因振动的作用而变得更紧密、更结实。像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这些都是利用共振原理工作的。

  现在许多家庭使用微波炉来加热食品,但为什么微波炉在加热食品时食品内外能同时升温呢?原来微波炉中的磁控管产生915MHz或2450MHz的微波,即一种超高频率交变电磁场,它经波导传送出去,再经风扇搅拌器把它反射到炉腔各处,食物是吸收微波的一种介质,而且食物分子的振动频率跟微波的电磁场频率相同或相近,大量分子就在食物中原来位置的附近剧烈振动而摩擦出大量的热,使食物内外介质的温度同时升高,食物很快被烤熟。这是共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总之,共振技术普遍应用于机械、化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及分子、原子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

  500字物理小论文怎么写篇二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摘 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活 各个领域 存在 物理学家 同学们 身边 科学意识 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李荣明 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8期

  [美] L.爱波斯坦 [美] P.哈威特 《趣味物理寻答集》

    21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