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城市管理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篇一

  《 科教创新区城市管理工作分析 》

  摘要:通过对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小政府大社会引发的思考,分析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探讨城市管理工作经验与启示,向社会购买服务,推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

  关键词:苏州;城市管理工作;经验;启示

  城市环境是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门面”,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和品位。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考验职能部门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笔者作为一名铜仁派驻苏州工业园区的挂职干部,总会被苏州工业园区有序美丽的市容环境所折服:绿草如茵的草坪,干净整洁的街道,穿行有序的车辆,清新淡雅的生态,城市风光处处可入画,生动地诠释着城市的理念,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区,这里的城市管理是整个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的缩影。该区是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该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长住和暂住人口13万人,有25所高等院校和1所国家级研究所入驻,在校生人数7.63万人,教职工5000余人。4万多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76%以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城市管理工作由创新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城管局双重管理。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设立城管执法中队(简称执法中队)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市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科教创新区管理分公司(简称市政物业分公司),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工作。

  执法中队由苏州工业园区执法总队派驻,实行双重管理,全额财政拨款,有正式编制、外派人员、合同工共21人,有4台执法车,4辆摩托执法车,管理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负责违规摊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水域环境执法、施工场地治理等工作。市政物业分公司以公司化运行,财政全额拨款,共有员工12人,管理区域99.3平方公里,其中市政道路256万平方米、绿化养护317万平方米、机电照明305万盏。主要职能是市政设施管理与维护、绿化养护与管理、水体环境卫生、环境卫生保洁、机电照明的维护与管理以及施工场地管理等。园区城市环境管理已引入“智管”模式,形成园区“大城管”格局。这里管理人员少,服务范围却较为广泛,人员组成较复杂,但管理井然有序、卓有成效。

  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合理规划为城市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苏州工业园区是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联合共建的。建园伊始,就是按50年不落后的理念超前科学规划,功能划分非常明确。商务区、工业区、生活区划分非常科学,路网系统、环境绿化一次性完成,布局规范合理。建设初期即采取“四先四后”(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二产后三产、先基础设施开发后商业地产开发)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同时,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检讨制度,每五年对全区总体规划进行一次全面检讨和调整,动态地修订和更新规划,保证了园区开发建设与时俱进、适当超前,为投资者营造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这些条件为城市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城管”管理模式为解决难点问题建立可行机制。

  一是实行共建共管。执法中队与高校、物业小区、社区工委联合开展共建共管工作,多方协同配合,开展宣传教育与疏导、服务工作,改善整体环境,形成“大城管”宣传管理格局。二是实行分类管理。采取重点区域重点值守、一般区域流动巡查、全天候监控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

  针对人口集中,流动摊贩较多的区域,则实行蹲点式治理和部门联合管理。针对突出问题,由科教创新区管委会统筹城管执法、工商、规划建设、公安、环保、水务、交警、公交公司等部门实行多方联合执法。比如:工程施工首先由交警部门规划渣土车规划行车线路,对工程车实行登记制度,统一发放通行证。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针对工程渣土运输存在的抛撒滴漏、偷倒乱倒等行为,实行从车辆、运输企业、驾驶员三方着手,多部门联动遏制渣土运输的违规行为。由城管局与规划建设局、交巡警大队联手,对车辆、渣土运输单位、驾驶员实施“三位一体”计分处罚,任何一次违规行为都将对车辆、运输单位、驾驶员三方面造成影响。计分周期内分数达到一定限额,渣土运输单位将被“拒绝”在园区承接新渣土运输业务,运输车辆则无法拥有新通行证,驾驶员也将被限制受聘。

  三是实行路长管理模式。把创新区范围内道路、绿化和水体,分为条块,分给区域内的各单位,明确为路长单位,每个管理路段由单位负责监督管理,实行责任捆绑制度,所属单位的管理区域出现问题,路长单位将一同受罚。路长单位明确专人将存在的问题反映到执法中队或市政物业公司,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向市场买服务与政府发挥监督指导职能形成良性互动。一是环卫、绿化、市政管理与维护、机电照明维护全部面向市场,以招标形式向有资质的公司购买服务。街道环卫工作按每100米每月1600元左右对外公开招投标,装备由中标公司负责。

  绿化养护与管理按每年每平方米4.2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市政设施以每年每平方米3.5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园区市政物业各部门对养护承包单位坚持做到每周考核评分不少于2次,每月考核评分不少于10次,考核得分直接与养护费挂钩,年末对养护承包商通过业绩综合评定,在下一轮养护招标时,做到有选择性地对业绩良好的养护承包单位优先考虑。向市场买服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不达标者自然要作出相应的惩罚。

  为了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原则上中标公司使用当地被拆迁的劳动力。二是聘用第三方城管加强监督。为尽可能减少城市环境“死角”,工业园区以购买的形式引入第三方巡查队伍,每天巡查员们穿行于自己“领地”的大街小巷,寻找城市环境“瑕疵”,并拍照取证,同时将问题通过手机终端实时上传至园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依托第三方的主动巡查,园区的环境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第三方巡查的介入不仅仅是发现细微环境问题,更对环卫人员的工作起到了“反向助推”的作用。一方试图发现问题,一方努力不让问题发生,双方工作的相互“监督”让城市环境问题无处“逃遁”。财力大投入为城市建管并重提供必要保障。城市环境的维护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牵涉的部门很多,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工程,而且老百姓这种关注和要求是在不断的提高。

  城市管理工作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变化,永远没有止境,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明天还是重复今天的故事。同时,城市环境的营造常常是花钱难见长久效果的工作,但稍有疏忽,不足便暴漏无余。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良好的环境,也是投入的结果,并且是长期的投入。每年财政就要投入3840万元用于该项工作,其中环卫1529万元,绿化维护与管理1167万元,市政设施的维护与管理755万元,机电维护324万元,其他投入65万元。智慧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迈出现代化步伐。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城市管理,是当前许多城市正在探索并运用的管理模式。所谓“智慧城市”创建,由“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构建为“智慧城市”,涵盖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智能交通、智慧政务等,是采用多种应用及复杂系统构成的综合体。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首先是城管部门与公安天网工程共享数字化平台,对公共区域进行监管。

  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数字化平台,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一夫当关”“一览无余”,然后将这些问题迅速反应至“数字城管”平台,被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环卫人员,并及时迅速的处理。其次建立园区智慧化管理的信息库。信息库由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公司将整个园区的地理进行测绘,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设立1454个视频监控点,2个监控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精准定位,自动派单,及时处理。其三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实时采集苏州工业园区70个路口,727个车道的车速、流量和车牌信息,从而通过交通信号实时控制。同时每辆公交车安装GPS定位系统,车行至哪里,是否进入公交站台,随时都在监控之中。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是瑕不掩瑜。常抓不懈、长期坚守、细处着手,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规划是管理的基础,引入先进技术实施智慧管理是趋势;市场可以做的事,政府面向市场买服务,既可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又可以引入竞争提升管理水平;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到如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思考如何在创新创造中塑造城市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督指导协调上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造城市正能量、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内涵。经验只能参考,模式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试验先行才是解决问题关键所在。

  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篇二

  《 城市管理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

  摘要: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习惯于运动式、行政式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持续发展,现行的管理方式、流程等机制必须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最为突出的是建立和优化4个机制,即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城市管理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结合国内外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通过实证分析与专题研究,对4个机制路径分别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持续发展;机制;路径分析

  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城管”是狭义的城市管理,即:为满足广大市民生和工作需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城市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公共事务、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方面的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当前各方面比较关注的焦点。以往我们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习惯于运动式、行政式的管理方式,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的庞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持续发展的机制路径是复杂的、动态的,管理方式、流程等机制都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实需要来看,以下4个机制的建立和优化最为迫切,即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城市管理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1建立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

  1996年美国巴尔的摩市首创311市民服务系统,97年美国联邦电讯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将311预留为非紧急救助号码。后来有多个城市陆续建成311市民服务系统,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交流、改进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2000年,巴尔的摩市的市长MartinO'Malley提出并实施了城市管理的CitiStat(由城市city和统计statistics组合而成)模式,强调以公众服务为导向、以数据统计为手段、以问责制为核心的城市绩效评估和管理方式,是信息化运用到城市管理中的较为成功的案例[1]。国内外的众多实例说明,现代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保持高速、高效的运行状态。

  “效率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尺度中的头号公理”[2]。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建设部推广的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最初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即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城管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监控;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库支撑的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建立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是指挥、调度、协调系统,一个是监控和评价系统。

  基本建立起了由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组成的城市管理流程。研制并运用了配有输入网格地图的“城管通”(具有电话、拍照、录音、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专号13910001000。东城区的城市管理运用了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和网格技术,搭建了一个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探索和创新[3]。

  划小范围、摸清家底、快速发现、数字定位、明晰责任、及时处置、科学考核、体制新颖、机制顺畅,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特点。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有“物件”管理,也有了“事件”的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范围有了新的推广和拓展。朝阳区数字化城管模式(Citi-PODAS)的运作流程则是反映问题社会化、确定问题标准化、解决问题责任化、监督过程公开化、分析问题数字化、组织机构权威化[4]。

  现在看来,在一般城市的数字化城管的建设上,还应以物件管理为主,核心是发挥平台作用,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真正解决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工作流程中各个部门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定期通报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情况予以奖惩。对于系统的拓展,一个是面向应急的响应问题,即针对当前城市防汛等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发现、指挥和协调作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生产过程的监管,如城市供水排水的水质监管、集中供热的服务质量监管、环卫作业车辆的监管等等。三是向下延伸,即向建制镇拓展,实现城管工作的地域延伸。

  2建立城市管理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

  “……伊拉克战争、SARS危机,这一连串打击全球经济、震撼全球社会、严重破坏我们生活秩序的事件,揭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我们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风险社会’之中”[5]。城市管理是典型的公共管理,内容宽泛,涉及面广,问题也复杂,风险点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管理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存在不同的风险。在众多的城市问题中,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美国真正的城市问题是种族和经济分异,这在许多美国主要的城市地区都产生了所谓下层社会阶级”[6]。在我国城市,社会分化问题在城市管理中也有表现,人们的很多不满情绪会在城市管理中发泄出来,这一类的风险最为突出。就一般的管理工作来说,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就是风险点,就是隐患,必须要进行问题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心中有数,尽快抓紧解决。

  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就现象抓现象,就问题抓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上找原因加以解决,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才能使管理取得明显和持久的成效。再就是,城市管理中有关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等,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要进行风险评估,及早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另外,舆情动态也透露出一些风险点,要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做好舆情判断,制定防范预案,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对城市管理的关注程度很高,信息量很大,传播速度和范围惊人。要关注网上声音,科学研判,及时应对,防止工作出现被动。常见的风险还是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演化成风险点。中国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认为;城管形象具有暴力执法、执法失当、行政不作为、内部管理失当、违法违纪等5大类高危风险。

  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大“效应”:窗口效应-城管队员的不当言行可能随时被现场直播;放大效应-个别问题被夸大为整体常态行为;变异效应-便民服务往往被视为“别有用心”。越是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开展工作,越要注意把握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做到解决事、不惹事。应当把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多些“大禹治水”的管理举措,不要一味地堵、赶、罚,而是更多地去帮、疏、导。针对当前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占、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问题,抓紧组织编制集贸市场、停车场、广告设施等专业规划,按照规划建设相关设施,让广告有地方贴、车辆有地方停、摊贩有场所去,真正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方需求。再比如,马路摊点不一定都要取缔,在不影响道路、不影响群众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一些便民摊点的存在,每天限时经营,这类由“堵”变“疏”的尝试对管理部门和市民都有利。可以通过编制城镇道路摊点设置导则,规范摊点管理。

  对现有街头摊点,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规范,明确设置摊点的道路路段、摊点种类、经营时间和保洁要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严重干扰交通、影响城镇容貌、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予以取缔。在摊点经营人员上,对失业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予以照顾。建立处理突发事件和化解危机的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暴力执法引起的社会群体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此类事件,必须迅速平息事态、化解矛盾。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科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注意发挥领导小组、活动办公室等各类“任务型组织”的作用,虽然这类组织“因任务的出现而设立,又因任务的完成而解散”[7],但在应对危机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完善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及12319、12345热线等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和克服危机。加强宣传和社会力量动员,走群众路线,把危机管理体系“整合到更广泛的社区领域中,必须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8],构建起政府-社会联动机制。

  3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和运作关系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共利益”[9]是城市管理行业亟待研究的问题。国外实践表明,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城市把市政园林环卫、广告物业灯光停车等行业的运行维护,通过政府合同外包、服务外包等方式,引进私人资本参与,缓解了了资金压力,提高了管理水平。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每个地方政府都通过竞争性招标将年度预算的一半项目承包出去;丹麦多数城市和一家私营企业福尔克(Flackcompany)签订合同协议来提供消防和救护服务[10]。19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以法的形式规定6种基本市政服务必须经过竞争性招标来安排,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收集、街道清洁、公共建筑清扫、车辆保养维修、地面维护和饮食服务等(金舜,2007)。城管行业的维护和运行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工作生活、城市的运行安全。

  现在看来,所有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都由城市政府大包大揽不行,效率低、资金不足是共性问题;全交给市场也不行,这些行业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可以花同样的钱,让市民得到更好、更多的服务,但政府的监管责任仍要落实好。基本的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干管分离的原则,在部分行业或者环节引入市场机制。“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11]。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主要承担规划、组织、调控、监管职能,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打破垄断,放开市政公用行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设施的养护维修等可以由市场承接的都交市场来运作。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经营运行机制。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发展产业化、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目前,可以在一些较为成熟的行业来推进,如城市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作业市场,就可以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作业企业或作业人,签订作业合同。在落实养护经费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实施以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4强化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个新型的社会共同体,往往是在与传统结构相决裂的变革力量作用之下促成的。这使得我们在强调价值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利益’,考虑不同利益力量之间社会冲突的固有因素[12]。”城市是由人组成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城市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是城市管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城市治理就要研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如何建立城市主体间的新型运行规则,以形成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城市本身的发展[13]。”如何让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都是城市管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多方利益协调机制。

  比如,汽车进入家庭之后,城市交通中很明显地分出了有车族和无车族两大群体,在无车族里还有步行者、骑自行车和公交乘客等多个类型的交通参与者。在城市交通组织、设施规划和建设上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小车优先、公交优先,还是步行者优先?有的城市把机动车道加宽,取掉了行道树、绿化带,压缩了人行道,就是突出了机动车优先的理念,忽视了行人的基本要求。

  有的城市完善了公交车专用道系统,使公交车跑的比小车还快,这就是公交优先的体现。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香港就实行了政府物业停车场对外开放,效果很好。诸如此类的利益协调还有很多。再如摊贩管理,对摊贩自身来说,约束越少越好;对购物群众来说,越方便越好;对多数居民来说,卫生、秩序、食品安全更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中,规划部门关心的是城市总体的布局、景观的协调等大的方面,项目四邻的业主关心的则是自身的采光、交通、私密性等切身利益,哪一个更重要?北京市朝阳区拆除72座报刊亭引起热议,各地取缔三轮车、老年代步车引发群体事件,说到底都是一些利益的冲突。

  现在看来,以人为本是一个大的原则,真正落实起来却十分困难。人以群分,以人为本是以哪一部分人为本?立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着眼弱势群体的实际应当是基本的原则。在城市管理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应该使决策更加民主、透明,最大可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充分兼顾多方的利益诉求,防止政府包办带来的“好心办错事”;更加积极主动地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多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手段,以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程序正义、手段正当。建立并完善沟通机制,上下、左右、内外都要做到信息畅通、目标协同、行动协调。

  参考文献

  [1]徐林.城市管理:问题、体制及政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74-75.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

  [3]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20.

  [4]叶裕民.数字化城市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22.

  [5]刘廷.风险社会与全球治理[J].社会科学家,2004,(2):35-38.

  [6][美]戴维鲁斯克.没有郊区的城市[M].王英,郑德高,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7]张康之,李圣鑫.任务型组织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49.

  [8]田松青,张德耀.构建多元参与的危机管理体系:北京市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初探[J].北京观察,2005,(2):32-33.

  [9]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10]戴景斌.现代城市公私伙伴关系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3-115.

  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篇三

  《 城市精细化管理思路 》

  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国内一些先进城市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充分吸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宜城市城市管理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曾创造了一些宝贵经验和成熟做法,近期宜城市被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城市。面对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促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城市管理的实践和近一个时期的调查研究,现就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作如下几方面的框架性思考。

  一、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精细化是现代企业广泛推行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到城市管理领域,就是按照“精益、精确、细致、严格”的原则,以标准化、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思路,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城市管理精细化是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代表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党的报告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城市管理作为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具体体现。

  当前,城市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管理职能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城市规模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城市管理专业化程度就越细,对城市管理效能的要求就越高。这就要求城市管理的事情要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也就是用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先进的城市管理思想对城市管理创新起着引领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在管理领域先后产生了精益管理、敏捷制造、流程再造、扁平化运行等现代管理理念,在经济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为城市管理创新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精细化管理是在认真吸收传统城市管理经验基础上,对陈旧落后的思维惯性和粗放的管理方式的否定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构。这种管理思想无论是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是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是一次全新的设计和创造,是管理思想在城市政府管理工作中成功应用的范例。所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理念超前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方法。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是破解城市管理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宜城市“3+3”城市创建中的反馈意见和日常检查的情况来看,市区存在的卫生保洁不及时、卫生死角比较多、城郊环境卫生不平衡以及各种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不好解决的难事,而是该做到的事没有做到或没有及时做到,造成城市管理工作缺位、不到位问题。

  其原因在于落后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方法,习惯于主观随意的人治思维和运动式、游击式、突击式的管理常态以及各自为政的管理行为,使城市管理空间划分不细致,对象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考核不科学,奖罚不分明,导致了“四个没人管”:一是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二是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三是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四是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城市管理出现了“保大街不保小巷,保检查不保平时,保领导不保群众”的问题,这说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不是现代城市、和谐社会所应有的模式,而精细化管理正是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始终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以人为本贯穿在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当中。二是把一切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作为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不搞大而全,重点从解决简单、常态但做不到位的城市问题入手,在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及时、反馈灵敏、处理快捷、成效显著。四是要有敢破敢立的决心和气魄,坚决破除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等不痛不痒的做法,围绕管理空间细化、管理对象量化、管理流程优化等方法,大刀阔斧地推进城管革命。

  五是要整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成果,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六是最大限度地体现群众参与。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主动接受民主评议、公众评价和舆论监督。围绕这几个问题,宜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造宜居城市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管理成果为出发点,量化细化城市管理标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注重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执法效果,进一步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粗放变为精细,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思路,重点要推行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创新。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位监督的协调指挥机制。目前,宜城市城市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集中统一、对城市管理全权负责的组织协调机构。城市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专业部门缺乏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各干各的事,联动机制不健全,协调配合不够,加上部分部门职能交叉,有的事情无人管,有的事情多头管,既浪费了管理资源,又降低了管理效能。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高位监督的协调管理机构。根据国内先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做法,建议按照“两轴垂直、监管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管工作机制。建议设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市监督中心派遣任务的处理和辖区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工作。

  这种管理体制的优势:一是实现了市城管监督管理机构与各有关专业部门之间的垂直管理,强化了市政府在组织协调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二是实行监督层面与执行层面的监管分离,把事前和事后的工作纳入一体化监控,把事中的执行层面交给各个区和专业部门,有效避免了自我监督、体内循环的弊端。这种管理体制,打破了现有的松散式、串联性、各自为政的体制模式,形成市政府统一调度指挥,各区和各个职能、专业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从而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细化城市管理空间,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科学划分管理空间,细分管理区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宜城市城市管理区域与责任都是按照行政区域或事权来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一种行政概念性界定,导致管理空间过大,管理对象不具体,出现了都管却都管不过来,也管不到位的问题。城市管理要有新突破,首先要解决管理空间细化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管理责任、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的定位及管理方式规范等问题就无法落实。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解决空间细化的有效方法。他是把网格作为空间分析的一种方法,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在城市管理区域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划分出若干边界清楚、无缝对接的网格单元,把城市管理对象定位在万米单元网格,使城市管理人员与城市管理问题准确定位,实现小区域模块化管理目的。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同时,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延伸空间。管理空间的细化是管理工作量的明确界定、管理责任的适度定位、管理内容的负载均衡、管理对象的状态可控,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实施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法。对于城市管理者,城市管理究竟管什么,只能说个大概,但谁也无法真正说清楚。城市管理一直是一种模糊式、粗放性管理,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况,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解决这个弊端,就必须把我们所管理的城市摸清楚,精确掌握管理的每一个对象、内容、状态、位置、属性等,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因此,借鉴制造业中“部件管理”的经验,从城市管理的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属性,可将管理对象划分为城市部件和事件,实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及其他等六大类;事件分市容环境、社区卫生、户外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及其他等七大类。以上每一大类又可细化为零件性质的几十个小类。

  据此,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每个部件一个编码,相当于“身份证”,实现城市管理内容的具体化、标准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精确定位解决了精细化管什么的问题,但怎么管,标准是什么,需要编制一整套适用于宜城本地的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和规范。

  就是要根据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将城市管理内容细化、量化,根据各个行业和专业部门的特点和规范,本着“两统一分”(工程建设统一标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统一标准,容貌卫生按严格控制、重点控制和一般控制来划分标准)的原则,在市政府总的框架指导下,由市政、园林、环卫、城管执法、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各责任单位对管理对象的处置程序、操作规程、完成时限、责任范围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量化标准》、《城市精细化管理操作指南》、《城市精细管理服务手册》、《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和规范》等,汇编成册,作为城市管理执法、监督、执行等各个层面的工作指南和执行依据。

  (四)优化信息资源,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许多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先进的管理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成为衡量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当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成果来看,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也正是因为有了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才为城市管理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所以,要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下气力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建设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有效支撑新模式的运行。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投资,交叉建设,应按照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规划、建设、城管、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形成链接市级、市直部门和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网络信息平台,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做到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解决。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开发、维护技术队伍,实现系统自我维护和更新。为确保系统运行数据的现实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建议将数据更新和处理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以招投标模式确定长期外业数据采集测绘和内业数据处理队伍,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准确、顺利运行。

有关城市管理本科生论文范文推荐:

1.城市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城市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浅谈城市管理毕业论文

4.城市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5.城市规划毕业论文范文

6.关于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7.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157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