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斯娃分享

  民俗文化依附于人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产生的一种社会性的趋同性生活模式,经过历史的积淀而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俗文化论文篇一:《浅析民俗文化环境的构建》

  摘要: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的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民俗文化;环境

  我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我们首先尝试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构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时刻备受民俗文化的气息熏陶。

  1.背景墙设计融入民俗元素。我们提取民俗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元素,在户外环境中加以运用和表现,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剪纸为例,将墙面以“回形纹”剪纸纹样为二方连续图案,连续地出现在墙壁的上下两侧,中间设计一幅幅民间游戏剪纸,如舞龙、秧歌、抖空竹、跳绳、踢毽子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还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美的享受。

  2.楼道构建民俗长廊。我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欣赏、学习“冀东文艺三枝花”,我们在一楼的楼道内,把评剧、皮影、大鼓的创始人、发展史、道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及制作材料、著名桥段等,均以图片注释的形式详细说明,以此增强孩子对家乡民俗艺术的了解与认知,也让孩子们以家乡的文化而自豪。

  3.班级再现民俗个性美。班级以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再现了民俗个性美。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展现班级的主题文化特色,并将系列主题活动以互动墙饰的形式保存下来。民俗文化环境创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的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马翀炜;民族研究2006-09-25

  2、民俗文化学发凡钟敬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10-27

  民俗文化论文篇二:《试谈民俗文化建筑的特征与要素》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文化建筑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热点问题。如通过对民俗建筑的合理设计和规划,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达到保护并发展的双重目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从事建筑设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建筑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建筑的趋同化也越来越严重。小城镇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旅游、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会提升地区品牌效应,为地区旅游、建筑旅游、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笔者从民俗文化建筑的概念出发,对民俗旅游建筑的特征与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在民俗文化建筑中应遵循的设计和规划方向,以期对从事民俗文化建筑的设计和规划的同业人员有所帮助。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在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趋同化十分严重,导致城市建设缺乏个性,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民俗文化和活动的载体。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文化多样,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在城镇规划中,应该重视对民俗建筑的保护,使民族特色得到创新与开发。若民俗文化建筑规划实施地好,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发展当地旅游业、第三产业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对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建筑概述

  通常认为,民俗文化建筑是一种吸纳传统建筑及相关文化特征元素,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特殊建筑类型,除满足旅游观赏的功能外,更多的是以满足游客吃、住、娱、购等各种要素功能需求为目标。民族文化建筑地大量建筑使用于民俗景区、主题公园、民俗风情村寨、宾馆、工艺街等民俗型旅游场所地;山水风光等其他类型景区的休憩、卫厕等附属建筑设施也常常采用这种风格。

  民俗文化建筑在旅游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体现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有机组合部分,满足旅游功能,综合反映特定时期、地域、民族的多方面的文化特性。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是在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工具。现代旅游开发不仅涉及众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还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和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对一些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地方的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起到了带动作用。中国传统民俗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下逐渐发展成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同时也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在不断加深,文化入侵和文化趋同现象愈演愈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建筑设计领域使中国文化获得生长空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大量开发农耕用地作为建筑用地,有历史价值的老民俗建筑尚未被人所知就被肆意拆毁。

  城市建筑作为一种城市语言,是不同地域性的城市标志,是被展示出来的城市历史,代表城市精神的古建筑被拆毁,城市文化也在随之流失。建筑的创作离开了历史和文化,就无从谈起,成为无源之水;城市市区了古建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型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只有城市建筑保持其历史传统风格的延续,才能使原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性格得到传承。但是,快速的城市化破坏了老城区和老民宅,切断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和新、奇、怪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建筑,也就失去了城市的文化,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若建筑不再有地域特色,大江南北全是相同的建筑,将是十分可怕的景象。中国古代的民俗建筑具有亲民性,城市院落的空间尺度被人们所认同,但是现今,由于人口的增加,这种空间尺度的亲切感在消失,城市的原有特色和文脉传承也逐渐消失。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以中国传统特色而驰名中外,可是与十五年前的王府井再也找不到过去的记忆;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重庆的吊脚楼如今已经成为稀罕物。人们在现代高楼大厦生出自豪感的同时,不免又增添了一种生存的窒息感。

  现代建筑极具理性主义,但缺乏感情色彩和人情味。现代主义的理念就是要将所有的要素变换成均质化、抽象化的形式,在现实中否定风土、气候、历史等固有的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失去了与人类心灵产生共鸣的精神感染力,传统文化的神秘感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交流而消失,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但民俗性文化的文脉仍然被传承。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时代的象征,不能发展为一个纯功利性的机器。传统院落式的建筑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人被关在一个与一个盒子之间,失去了交流,人情味变得更淡。建筑的情感淡漠影响着人的情感,所以民俗建筑的文化回归成为必然。而一种新的方法开始受到瞩目,那就是建筑要与地域的传统,历史和生活习惯相融合,回归充满人本主义的“地域主义”。

  二、民俗文化建筑的特征与要素

  1.民俗文化建筑的特征。无论是传统的民俗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只要具有独特之处,就能吸引游客;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价值。有些民俗文化建筑正在向着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又满足旅游建筑功能的转化,成熟的民俗文化旅游建筑应具有以下的特征。

  (1)文脉性。文脉是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景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文化氛围、文化脉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等内容。民俗文化建筑都与过去的历史文化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旅游建筑就必须把这种具有标志性的风格特征展示出来。

  (2)生动形象。在民俗旅游建筑设计中,仍然需要保持其原有的地域性建筑风格,体现其相应的历史时期、地域性、及民族特征外,还要强调个性化要求。

  (3)功能性。对于旅游建筑来说,它首先应满足旅游的基本功能;从建筑的结构与空间构成上,满足旅游建筑的旅游服务功能,运用与民俗文化相对应的材料,并结合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工艺,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使民俗旅游建筑即显示其原有的民俗文化特征、文化背景,营造出旅游的气氛,同时又要满足旅客的餐饮、住宿、娱乐和游玩等多种旅游服务功能。

  (4)经济性。建筑的经济性要求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民俗建筑经济性的实现途径较多,如,采用一些具有民俗特色、质朴的内部装饰或具有民俗意义的游乐方式;一个空间多种用途,分不同时间段,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兼容性,即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又丰富了旅客的游玩;使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材料。

  2.民俗文化旅游建筑的要素。

  (1)建筑架构。中国传统民俗建筑主要以木构架建筑体系为主,该结构体系是一种土木共济,形成土木相结合的构筑体系。该种结构具有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优势,既经济又环保。

  (2)布局模式。中国传统民俗建筑在布局方面,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形成了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布局形式。

  (3)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除少数大型宫殿建筑有石材的使用外,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的建材主要有木材、石材、泥、竹等天然建材、绿色建材。民俗建筑主要以土木作为建筑材料而民俗旅游建筑需要反映民俗特征,在材料的处理选择上表面质感相似是最基本的要求。

  (4)建筑色彩。色彩装饰在民俗建筑中是非常必要的。如中国古代建筑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还在梁,杨等处进行彩绘。色彩运用细腻,既重构成,也重肌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运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民俗旅游建筑的应用中,要遵循合理协调为依据。

  (5)装饰要素。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艺已经在很多现代建筑中得到使用,其中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可以直接应用到民俗旅游建筑当中。

  三、民俗文化建筑的设计和规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文化建筑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热点问题。如通过对民俗建筑的合理设计和规划,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达到保护并发展的双重目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从事建筑设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另外,设计人员在民俗旅游建筑设计时还要注重创新,对传统的空间布局、建筑装饰进行归纳总结,对新的技术手段、文化理念进行借鉴,力求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代技术达到生态平衡、和谐共处的机制,在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民俗建筑项目要重点考虑当地环境控制基本指数标准、项目本身及地方旅游服务硬件接待能力、居民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或容忍程度等方面的环境性问题,强调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陈勤建民俗研究2002-06-15

  2论民俗体育文化官钟威;李红梅;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2-28

  民俗文化论文篇三:《浅谈影视艺术与民俗文化的互动》

  纵观历史长河,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有许多电影工作者从民俗事项等角度创作影视作品,并融入了许多剧作家的思想情感,形成风格各异的优秀影视作品。诸多优秀民俗文化也正是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视听效果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眼球,征服无数世界观众。我们常说,艺术是没有国界,且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没有种族、肤色之分。而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文化载体以及娱乐方式,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信息交流与娱乐消遣的同时,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的平台,更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

  一、影视与民俗文化概述

  对于民俗文化的分类,学术界已普遍达成共识,认为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及社会民俗。民俗文化的三大部分在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渗透与再现多元化的民俗文化生活,如衣食住行等物质民俗;诞生、成年、婚姻、丧葬等社会民俗;音乐、美术、舞蹈等民间艺术民俗。民俗文化的多重文化品质为影视作品的创造及影视的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文化特征和民俗现象,营造了良好的民俗氛围。影视作品作为新时代一种传播速度快捷的传播媒介,其承载着传播、娱乐、文化载体等多种功能。

  二、影视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及保护作用

  对于影视这一新兴传播媒体形式或平台而言,其肩负着传承和传播文化两大重要任务。影视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民俗元素运用于影视作品创作当中来表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意识。一般我们常认为其所体现的民族意识包括社会道德取向、个人价值取向、各类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内容,利于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

  (一)影视艺术的特性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

  影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具备表现力强、感染力强、直观可接受性强等多种特性。因此,当人们观看时,很容易便能理解到或者接受其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及民俗事项等。不仅是影视,任何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都具备这一特点,都能够产生震撼人心和渲染气氛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影响,并产生与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情感,即共鸣。

  影视作品以图像表达为主,与文字相比更加直观形象。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直观可视性,逼真活动的人物影像,这种以形体语言、行为动作为主的表现形式更加利于人们建立共同理解。影视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对文字的依赖,同时也突破了广播形式对于语言的依赖,而是采用图像信息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传播阻碍”与交流困难等问题的存在。

  在现代社会,影视作品无疑成为推动传媒普及,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最直接与最直观的渠道之一。一部成功的民俗影视作品,是人们了解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与各种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的主要方式,更是促进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文化窗口,且其作为一种民族民俗风情解读和宣传的一种方式,已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社会文本。

  (二)有利于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事项渐渐现代流行的生活方式所代替,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消亡。当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如何记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拯救中国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回顾历史、温故知新、教育现代的必然要求。影视作品因其真实、科学、动态、多维等诸多特点,使其成为记录、保存、保护民族文化原生形态的必选媒介。通过影视作品以及各种先进的影视手段,可以对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更加真实的记录和再现,并成为后来了解民俗文化、民族生存状态以及各个民族自然生活、文化生活的动态记录。

  (三)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都拥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但经历时间长河后,很多文化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有一些民俗文化被传承下来了,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更能是人们对于认识文化的形式里所蕴藏的本质核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每一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都蕴含了作者的意愿和情韵,都是作者在对民俗生活、经历与情感进行深入发掘后的一种影像表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各不相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方法。因此,从他们的任何一个角色或细节都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

  影视艺术,运用镜头,以视觉效应表现为主,并蕴涵多种审美意识,使其成为一种记载各类文化意识形态,包罗万象的传媒形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记录和民族文化的固化,是一种站在未来的角度拍摄现代的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个角色或细节都能够体现着一个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

  (四)以民俗文化为创造题材的影视代表作品

  以民俗文化为创造题材的影视代表作品往往主题鲜明,吸引观众。例如,在章家瑞导演执导的电影《花腰新娘》之中,通过对我国云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其风光绮丽的风景以及花腰彝族世代相传的崇龙舞龙传统民俗活动,增加了影视作品的民俗气息。影视作品提及花腰彝族古老的族规,当新郎新娘成婚之后,最少要经过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在夫家居住。而电影主人公风美却是一个拥有花般容貌、山一样野性的彝族姑娘,在嫁给舞龙高手阿龙后,全然不顾族规,闹着要进洞房,使得阿龙完全不知所措。

  这部影视作品讲述的是一对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而电影之中,无不穿插了许多少数民族民俗 文化,其具体表现在婚俗、族规等方面上。本部影视作品扎根于花腰彝族传统的舞龙习俗,并将此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特别是在市场 经济下, 社会逐步开放,多种多样的婚俗、族规、舞龙大赛、烟盒舞、花腰带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加纷繁多彩,魅力十足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少数民族真实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让广大观众能够通过这部影片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文化 心理、民俗风情以及文化底蕴等有所了解,更能使社会大众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社会的和谐、繁荣和稳定。

  三、民俗文化对影视创作的影响作用

  (一)新鲜独特民俗文化元素为影视 发展提供更多题材

  与灵感风采各异、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影视的创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进现代影视 艺术的成长与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群体而言,民俗文化是其经历长期历史发展后,与历史更迭、自然 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一种先天选择和天赋的民族性。固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民俗已随着时间渐被淡忘或消亡。值得一提的是,受共同心理影响而产生的文化框架极难改变。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是一种对于中华人民人性的回归,是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社会大众的结晶与心理情结。奇葩的中华民俗文化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为影视事业的发展与成熟给予了极大的推动。

  民俗与其他一些优秀的历史遗产一样,其所体现的是一种集体性、程式性的意识形态,是广大人民群众经历坎坷历史长河所形成的一种群体共同文化内涵与心理素质的深层的体现,其凭借自身强大的感染力及约定俗成等固定的特性对于影视的创作及被接受十分有利。民俗支配下群体共同文化内容和共同心理素质都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品质、性格形成、气质风貌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影创作者在创作电影时,都是以作者自己所在的时空背景、文化背景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当中选择与影视作品向匹配的意象实现对于影视作品主题的烘托和助推,从而使得所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丰富的民族气息和风格。民俗意识对于影视作品当中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主题的提炼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增强了影视的艺术性

  文化元素对于影视的存在、发展以及成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俗的真实性、独特性为影视作品中故事的叙述以及环境的渲染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突出影视艺术的画面 语言魅力,有利于提升影视的审美娱乐性、增强影视的艺术性。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蕴含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时下许多电影 工作者也将少数民族民俗为题材的影视当做一种特色的电影样式来看待。各民族民俗文化因其所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自然风景的不同而具备独特的特色,正是用民俗文化色彩的多样性使得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大胆的对其进行独特渲染、民族奇观和民族风情的营造,并综合运用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烘托环境气氛,如此种种皆成为影视作品之中最引关注,最突出的视觉元素,从而满足各类广州的视听快感,突出电影的艺术本质特性。

  四、结 语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其民俗文化都是人类古老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同时,在电影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无疑成为一种展示和发扬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且民俗日益成为一些作品的表现主题和中心。目前许多民俗文化影视作品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 热点,并日渐成为国内外关注了解民族文化的窗口。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但是对民俗文化的单纯影像复制,更是一种保留、传承,并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或现代视觉技术,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审美娱乐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民俗文化与影视有机结合,对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影视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1.关于民俗文化的作文500字

2.中国民俗文化作文

3.关于民俗文化论文范文

4.传统文化作文3000字

5.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

6.民俗文化方面论文免费下载

    126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