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关于财政学期末论文范文怎么写

斯娃分享

  财政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学好财政学有助于日后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分析》

  摘要:乡镇作为我国政府的基层服务组织,其资金监管是否到位,关系着我国基层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引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概念,着手分析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最终达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从而优化我国政府的基层服务,提高其服务质量。

  关键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思考

  在我国,尽管国家在平衡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乡镇仍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进一步平衡城乡发展,造福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若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首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经济水平,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经济水平最基础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乡镇财政部门是最基层的政府财政部门,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处于最末端。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我国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好坏。本段主要通过介绍乡镇财政资金的概念,阐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所谓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国家通过监控、检查、稽核、制裁、督促和反映等活动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性。实际意义上的监管,则是指监管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人等,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日常资金监管由县(市、区)财政局及其派出机构乡镇财政所、分局具体负责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纳人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从而达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更好地造福乡镇居民的目的。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仅仅是提高乡镇基层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平衡国家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果要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手段进行优化,则必须从问题的根源着手,从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并优化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加强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

  (一)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对于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仍不完美,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仍然科学合理、规范严谨。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断推进体制改革。“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给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注人新鲜血液,不仅提高了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更强化了我国乡镇财政部门对居民的服务功能。

  (2)形成“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所谓“四位一体”,即是指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四大监督手段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行监督,从而防止财政资金被私自挪用、滥用等,最终使乡镇财政资金能够被最高程度地使用于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3)加强上级财政监管系统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程度。我国的财政监管系统自上而下对乡镇部门财政监管手段采取推进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乡镇部门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更是凸显了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2010年3月,《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下发,不仅引导乡镇基层政府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管理,更是确定了新形势下我国乡镇财政监管部门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断朝着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道路上发展,但是由于其发展并不够成熟,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不少问题:

  (1)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我国乡镇财政部门的基层领导缺乏对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意识,导致财政资金在分配和申报阶段足够合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私自挪用财政资金和虚报财政资金使用量等现象,基层领导对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疏忽,导致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低下。

  (2)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不合理。财政扶持作为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支出的一大重点,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跟我国乡镇发展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但是在我国乡镇部门进行财政扶持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扶持面广,很多乡镇部门重视短期成效,前期资金投人量大,但收效甚微,导致我国乡镇部门在资金扶持方面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扶持政策与税收挂钩,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其成长趋于稳定,税收较多,其得到的扶持资金也多,反而那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由于税收低,得到的扶持资金也少,但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却比相对趋于成熟的企业更需要扶持;最后,为了能够招商引资,各政府部门相互比较,导致招商引资成本高于一般水平。

  (3)我国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我国乡镇部门往往只注重财政拨款环节,缺乏对于所拨款项的使用效益的关注,从而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

  (4)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信息闭塞。一方面由于中央财政部门的一些政策公开和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之间有很大的时间差,导致信息公开不同步;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不完全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导致信息公开不全面,使得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信息闭塞。

  三、如何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通过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现状已经有了深刻了解,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将依据上述问题对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1)以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仅仅以分配和申报的合理性来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不仅会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更会导致我国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混乱,不利于合理使用乡镇财政资金的目标。

  (2)优化我国乡镇部门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一方面,要注重企业扶持的长期效果,不应该着眼于短期效果,缓解扶持压力;另一方面,要解除扶持与税收挂钩的政策,对需要扶持的企业进行综合考虑,不能只顾着眼前的税收,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些,扶持更有潜力的企业,这样才能促进乡镇的发展水平;最后,国家应该严格控制城镇之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不良竞争,保持招商引资有序进行。

  (3)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管。如果想要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则必须将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使乡镇财政资金得到最大效益的使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跟踪问效制度,了解投资的资金是否得到完全的使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4)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关联的信息形式、内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关的信息的透明化和及时性,及时的让乡镇居民了解到政府是如何执行中央发布的相关文件、了解到政府是如何利用这些财政资金,不仅可以让乡镇居民更加了解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更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工作的进步。

  (5)制定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的法律。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才能使得在使用财政资金时能够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去约束一些肆意使用、私自挪用乡镇财政资金的行为。

  (6)最后,在做到以上几点以后,更应该经常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前期不管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都将成为以后成功的基石。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了解到乡镇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层组织,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财政,也是最贴近民生的财政,其处于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能否充分刊用乡镇财政资金,关系到我国乡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使乡镇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民生,促进我国乡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只有加强国家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平衡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现有的优势和问题,寻找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的方法,最终得到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丁琳.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3,12:72一74

  [2]宋丽静.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21:178一179

  []奚建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05:33一34

  [4]汤志荣.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促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53一55

  财政学论文范文篇二:《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

  摘要:按照西方经济学对公共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的研究,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公共财政学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工作,应以政府行为及活动的研究为中心,兼顾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学专业;国内研究

  一、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国内研究两派意见

  国内对财政学的课程设置研究的方面,主要有两派意见:即强调财政学的综合性和强调财政学的专业性。有的学者认为,财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构筑一个主平台(理论课程体系),两个辅助平台(实践教学和实训),形成“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的学者提出,课外辅助教学比课内教学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进,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竞争能力,成为通晓专业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的张晋武认为基础理论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力量,但不能直接给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必须强化应用类课程建设。湖北经济学院的邓毅教授则认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应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保证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条件的行为,财政学课程设置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因对象进行。因时就是设置课程的时机,因势是开课要有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因地就是要弄清你培养人才服务的地域性,因对象应是要考虑施教一方的条件和受教一方的基础知识能否吃得消。

  二、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张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二是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代理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三是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如《税务管理》与《税务代理》可以合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代理》;《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三、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主张

  1.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就业导向

  如果按计划经济体制设计课程,财政学就是为各级财政部门培养人才的专业;如果面再宽一些,再加上为财政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或者相对于企业财务还可将财政拓展理解为为公共部门培养财务人员。这不但面向的岗位有限,而且从业还有如需报考公务员等其他方面的更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院校财政学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上不着天下,下不落地”的困境。因此,应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财政学专业定位于适合范围更广更有前景的企业税务规划人才方面。财政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

  2.课程设置应使人才培养更具可朔性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推进,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变得更的广泛,主要是面向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公务员。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财政管理等方面。二是银行业。财政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全面的经济知识结构和对国家宏观财政的较好把握,所以在投资银行中财政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三是财务会计。近些年来掀起的大型企业兼并的浪潮方兴未艾,各大公司纷纷进行合并,大规模的集团公司为了协调内部财务,一般都设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这种财务机构对财政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四是考研。本科对财政学不是很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在考研学科上可以选择相近专业。

  3.课程设置应与全国税务会计相关的资格考试相关联

  时下,财政学专业的一系列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师、经济师、全国注册会计师、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多项国家重量级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年年都有新内容,考试难度也不断加码。这对于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结语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务代理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必须完全改革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财贸经济,2002,(12):33-36.

  [2]石丁.财政学课外辅助教学研究[M].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

  [3]张晋武.一般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保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彬斐.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M].兰州大学学报,2007.

  财政学论文范文篇三:《试谈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运用》

  财政学是一门思辨的学科,从狭义来看,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刻领会财政学的要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财政学的教材主要将财政学分为三大体系:一是财政支出理论;二是财政收入理论;三是宏观经济的监督、调控、管理理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很多新的内容在引入,在宏观方面,财政对供给侧改革影响、大国财政问题的出现等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微观方面,“营改增”的问题、税制结构调整的问题引起来人们的关注,在实践层面,地方债的问题、政府预算的问题逐步成为热点。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也开始在财政学领域不断突显,如财政政策领域对于经济周期的把握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之道的关系,财政集权与分权领域与郡县制、科举制之间的关联,“三公”支出不断增加背后人情文化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财政学知识,增进其对财政学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氛围。本文将以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线索,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财政学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由来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走入了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在教育体制上,沿袭着前苏联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学科上,有着经济发展初期的印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个时期重工业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教育领域主旋律,至于经、管、法等社会科学在那个时代并没有那么受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来临和高考制度的恢复。改革意味着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开放意味着对国外管理经验的引入,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高校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个时期的教材往往是通过“拿来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而这种“拿来主义”往往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

  其中最大的不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与时代发展结合不足。1978年之后的中国,是翻天覆地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旧的观念不断消亡,然而,“拿来主义”的教材却并没有反映出变化的特点。即使是做过一些更新的教材,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快,也不能完全反映出时代的特征。换句话说,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材存在着“时滞性”的问题。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改革前面临着全面的冲击,而“拿来主义”基本是一种照搬照抄,因此,在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材缺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本身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这些教材也存在着“本土性”的问题。

  在存在“时滞性”与“本土性”问题的教材引导之下,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的课堂往往缺乏“实践性”,而兼具经济、管理、法律领域特点的财政学这门学科更是如此。尽管如此,对财政学的教学而言,相比较而言,“时滞性”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突出。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滞性”的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长和短的问题,没有有和无的问题。二是由于教材的更新,很多在新的事物引导下出现的新观点不断地补充到教材中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而“本土性”的问题则显得较为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史问题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领域也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同时,由于多极化世界的出现,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思想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所以相对于“时滞性”的问题,财政学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更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表现

  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领域:

  1.政府预算领域

  在政府预算领域,“三公消费”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公款吃喝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公款吃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的问题,有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传统文化也是问题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情文化,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表达感情的,酒能伤身,通过伤害自己来尊重别人是酒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喝酒这种现象往往是在饭局中产生的,因此吃喝问题深入人心。普通人的吃喝无所谓,但公务员的吃饭则涉及到很多问题,一是经费来源的问题,二是吃喝背后往往与各种小团体、小帮派结合起来,附着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干扰正常的政治生态,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公款吃喝这种风气必须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的八项规定的出台有效地扭转了这一风气,实现了不敢贪,但从财政的角度,不能贪,不想贪还是要从政府预算入手,花国家的钱不心疼到花国家的钱没能力,再到花国家的钱不愿意的转变。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政府预算的控制,说到底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某些糟粕宣战。

  2.财政间财政关系领域

  政府间财政关系领域中国文化的问题很多,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领域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领域的博弈问题。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领域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中涉及到分权的理论有一种叫偏好误识论,即不同地区的人们总有不同的偏好,如湖南人爱吃辣的、江浙人爱吃甜的、内蒙古人爱吃羊肉,同样是辣的,湖南偏辣、四川偏麻,贵州又麻又辣,如果中央政府在财政领域统一管理,则很难满足不同地区的偏好,因此,需要实现分权。这一理论应该上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财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地方文化。

  3.财政政策领域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整的一种手段,它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来的。其实经济发展的周期也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去解释。经济从恢复期,到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类似于《易经》文化中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与每一天的黑白交替、每个月的阴晴圆缺,每一年的寒暑易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用阴阳文化去解释经济周期,同自然规律去反映经济变化,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科本身的拓展。

  三、提升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对策建议

  财政学教学中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教材编写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的问题融入进去,使同学们了解到财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财政学的影响,了解到解决财政问题有时候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一方面可以拓展财政学的教学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感、自豪感,责任感。

  2.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通识课的教育中,可以增加中传统国文化的课程,同时也可以以财政学作为案例去解读,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系,将国家的政策与日常的生活相结合,将财政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本质认识,对日常行为的理性决策,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3.课堂讲授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尤其是可以通过案例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财政政策、财政问题、财政现象的关联,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财政政策、财政问题、财政现象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财政学体系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教材编写、课程设计、课堂讲授等不同的方式将财政学的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学科边界的拓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长,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有关财政毕业论文精选

2.有关财政毕业论文范文

3.财政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4.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