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水利工程>

地质工程师发表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一个新的行业。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地质工程师发表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质工程师发表论文范文篇1

  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质勘察;方法技术

  一、前言

  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协作部门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受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很大。而地质勘察作为项目开展的排头兵,勘察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投资等各个方面。因此合理地应用各种勘察技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质量,对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优化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技术及手段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勘察手段方法过于单一、勘察精度不高等问题,造成施工阶段实际地质条件与初步设计阶段预估的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小则影响工期,大则造成设计方案调整,使项目投资额远远超出概算。

  三、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

  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

  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

  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

  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

  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等问题的与研究。

  3、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等值线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平面图等工程地质的图件,还能处理图像、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信息管理是近几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经常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4、工程物探技术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密度等,物探就是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勘探区的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来发现和推断地下深处地质体分布情况的勘察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 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 ,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5、坑探

  坑探是用人工或机械掘进的方式来探明地表以下浅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方法,主要包括探坑、探槽、浅井、竖井、斜井、平洞等。由于对地质体扰动较小,且地质人员能够深入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的地质现象非常直接,可以不受限制地采取原状结构试样,并可用来做现场大型试验,所以坑探在水利水电项目中作为一种辅助勘察手段被广泛使用。在水利电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项目都在坝肩部位布置平洞,查明边坡强风化、卸荷带及破碎带分布状况;而滑坡勘察中常通过竖井来确定滑面的准确位置,另外还可以在滑面用原状土进行现场剪切试验。

  6、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测试岩土的反应或一些特定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依据理论分析或经验公式评定岩土体工程性能和状态。按大类可分为岩体力学性质试验和土体力学性质试验。而跟水利水电工程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岩体力学性质试验。主要包括了岩体变形试验、岩体抗剪试验、岩体抗压试验和点荷载试验。

  7、长期观测

  长期观测工作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营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明显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这时仅靠一般的勘察及试验手段不足以准备预测和判断复杂地质作用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长期观测工作。

  五、结束语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超工期、超投资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正是由于部分单位对勘察工作的不够重视造成的。因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水平对于勘察技术进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封云亚、沈春勇,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

  [3]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5

  地质工程师发表论文范文篇2

  浅谈煤矿工程地质问题

  【摘 要】煤矿工程是典型的地质工程,人们在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矿山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需要依托于地质来进行矿山主体工程的建设工作,这样对地质体的依附性就是煤矿工程的最本质特征,本文简要分析了煤矿工程地质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煤矿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因为是在地质表面进行的,那么必然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充分调查和研究煤矿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通过地质调查资料,来合理选择开采工艺,这样才可以更加经济和安全的进行生产。本文以煤的露天开采为例,分析了如何更好的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煤矿开发工程。

  1 露天煤矿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勘查煤矿工程地质,对开采工艺进行合理选择,这样生产的安全、正常和经济性才可以得到实现。并且还需要结合提供的基础工程地质资料,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要分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剥离物强度:主要是对被剥离的上覆岩石的强度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对开采工艺以及设备选型进行合理确定,对爆破工程和爆破工艺进行合理选择。采用的设备和开采工艺如果是不同的,那么就会产生差异化的经济效益,而这些都是由被剥离岩石的强度所决定的。因此,就需要对被剥离岩石的厚度、分布以及含量等进行调查,勘探特殊的岩石强度,对开采工艺进行合理选择。

  二是边坡的稳定性:在对煤矿进行露天开挖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到岩石的天然平衡状态,这样要想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就需要保证露天的边帮以及各个台阶保持稳定状态。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不管是规模多大的露天煤矿,都有不同程度的边坡滑落情况出现于边坡和排土场中,这些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那么要想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提高,对坡角进行减缓,或者是采取其他的一些措施来进行防治。但是对坡面进行减缓,就需要挖掘更多的土石方量,这样经济损失就会得到增大。同样的,如果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那么也会有一定经济损失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边坡勘查工作,对影响到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因素进行研究,对稳定性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勘查,对各个区段以及各个台阶的边坡角等进行正确合理的确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并且将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提供过来。

  三是排土场的选择以及排土场的稳定性:排土场主要是堆积废弃物料,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外排,另一种是内排,但是,在初期的煤矿工程中,主要是在外排土场中存放,那么外排土场的稳定性将会对露天生产的正常进行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合理评价排土厂址的选择和稳定性。

  四是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开挖露天坑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并且也可能会有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产生;比如排土场的稳定性会影响到临近地区,而对排水进行疏干,会导致地面澄江或者塌陷问题产生。此外,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地下水资源枯竭,环境水文地质的影响等等。

  总之,煤矿工程会对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产生影响,而进行露天工程地质工作勘查的任务,就是对开采工艺进行合理正确的选择,对自然状态改变后需要采取的措施提供的资料进行预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设计和指导工作。

  2 煤矿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因素

  一是岩石因素:要结合露天煤矿的具体情况,仔细划分岩石类型,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软岩类,这种岩石只有很小的抗压强度,在切割时,可以直接采用轮斗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边坡稳定方面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疏干条件。在半胶结岩类方面,需要对煤矿所在地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对比各种技术经济因素,对轮斗工艺进行合理选择。边坡稳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断层和裂隙的影响,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软弱夹层的作用。

  二是岩性因素:要想划分沉积岩层的岩性,主要指标是粒度的大小。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岩石的粒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岩石的强度。而在半胶结或者松软岩石中,因为含有很低的泥质,并且疏松的胶结,相较于其他的细粒岩石来讲,只有很低的强度。特别是岩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岩石中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如果岩石中有较高的蒙脱石矿物含量,那么岩石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就会得到降低,这样在煤矿工程中就需要特别注意。除此之外,在工程地质勘查中,还需要查明其他的很多方面内容,比如沉积间断面、风化壳以及构造破碎带等等。

  三是构造因素:断层和褶曲是煤田中特别常见的构造,在煤矿工程中如果有断层,那么在一个岩体中它是不连续的,就会对岩体的完整性产生影响。如果没有重胶结发生于断层带,那么岩石的强度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强度,这样就比较的软弱,需要特别的重视。存在的断层破裂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边坡的稳定性。局部构造存在于煤矿中,就可能对局部地段中岩层关系以及坡面的关系产生影响,导致边坡不稳定现象出现于局部区段。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煤矿工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质情况的影响,这是因为在开采露天煤矿的时候,需要全部剥离掉煤层顶板以上的所有岩土,这样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充分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开挖工艺进行合理选择,以便顺利的进行煤矿生产。本文简要分析了煤矿工程地质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苏文智,张安怀.煤矿开采区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5(1).

  [2]张志沛.晋焦线小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质,1997(4).

  [3]王四洋,钱勋,高建光.柴里煤矿二水平岩巷的工程地质问题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1(3).

猜你喜欢:

    309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