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论文代发表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它的知识性十分灵活,贯穿整个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机械制图论文代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机械制图论文代发表篇1
浅析中职机械制图教育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机械制图教学中发生的变化,阐述了在教学中的有益
尝试。
关键词:机械制图;变化;整合;创新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及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车工、钳工、汽修等工种必考的应知考试科目,因此,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传统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通过长期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对机械制图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我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和尝试。
【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1.学生储备知识的变化
2009年前入学的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正投影法、三视
图,但从今年(2011年9月)入学新生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正投影法、三视图,并且三视图已作为中考的一个考点。以2011年广州市中考数学第20题为例:
5个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组成如图的几何体,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标准答案为: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几何中的多面正投影图。但在初中教学和相关试题中,初中三视图教学主要是基本几何体和几何体的简单叠加,并未重视主、俯、左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文字注明视图的名称,而这却是在机械制图中所不允许的。
2.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存
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都比较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所以,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加注重自身利益、自身需求和追求。他们虽然对初中的学业不理想,但中考的失利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待。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对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充,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90年代起,教育层次细化,中等职业教育回归本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线技术工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职业教育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作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学得会,在社会岗位用得上。
三、企业需求的变化
原有企业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对一线员工更多的
是要求服从管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他们更加注重员工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由于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型工种转变,企业更加欢迎理论基础
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这样学生去了企业很快就可以上岗,成为熟练技术工人,这也是以后培养技术骨干的
对象。
【教学尝试】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讲练结合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没变,所选用的教材也是根据知识体系编排,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但教学内容却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导致在后续工作实践中,缺乏用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看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依据学生几何知识的水平,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制图知识、投影知识及图样表达知识。任务的选择从易到难,每个任务既要包含多个知识点,又要有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工作任务将制图课程中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任务完成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的过程。
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教学为例:
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画、读图过程,任务难度逐渐加大,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每次的任务学习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通过探究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渐构建适应自我的认知体系。
二、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知识性的概念、结论,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要直接告知、演示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貌似很快就掌握了学习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事实上,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学生仅仅是学会了简单的模仿,但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是什么。对于变换了形式的问题,他们就显得束手无策,缺少了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模仿学习就能实现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探究,在一次次失败或成功的实践中体验得来的。根据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心理,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探究任务难度的选择,以及难度梯度的递进
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冲动,但也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欲望。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把难度设定在“摘桃子”的程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付出一定努力,又不会非常吃力,就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是什么”。
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
评价不仅仅是依据单一的任务结果,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过
程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主动、自觉地改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且将是否有创新作为评价的指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大胆发挥想象力,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形体表面找点(已知一面投影,找另外两面投影)这一内容,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通过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问题的相同、不同之处,主动探究形体表面点与特殊结构线之间的关系,完成学习目的。
4.圆锥、棱台表面点的投影练习拓展训练,强化学习内容
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上进行
了以上教学尝试,重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机械制图期末考试平均分比上学年
同学期提高18分(试题难度相同)。
参考文献:
[1]赵志群.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18.
[2]贺义宗.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策略浅议[J].中等职业教育,2011(5).
<<<下页带来更多的机械制图论文代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