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论文(2)
社会体育论文篇2
浅谈社会体育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和术语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词典式和语言式脉络方法对其进行定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求根据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娱乐性、层次结构的丰富性、休闲性特征。
关键词 社会体育 游戏性 娱乐性 丰富性 休闲性
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某种概念来表达其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对词典式(lexicon)的概念非常熟悉,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教材、书籍或各种论文绝大多数采用词典式的概念来界定社会体育。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就是指除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以外的各种体育活动,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各种身体条件的“为所有人的体育”(Sports for All)。但在学校体育中有正规的体育课、特定时间的课外体育活动、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以及学校代表队的训练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虽然都是在学校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正规的体育课属于学校体育,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属于社会体育,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属于竞技体育,面对这种观点,词典式的概念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社会体育的词典式概念是从此类事象的共同分母所构成的,所以,一旦出现新的事象,其概念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描述事物的另一种方法是语言式脉络(Context)上的定义。如果说词典式的概念是相对“封闭式概念”的话,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是“开放式的概念”,这种方法强调开放式定义的适合性和重要性。“什么是社会体育?”的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所使用的这一语词的情境所决定,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的语词更具适时性,也预示着表达某一事象的概念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比如,在北美社会体育是指不分学校、单位、社区所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或娱乐、竞技运动(Sports);在日本社会体育意味着终身教育的环节之一生涯学习活动,在欧洲近些年社会体育又包含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的含义。但这种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往往引起使用社会体育概念过程中混淆的现象。
因此,“什么是社会体育?”命题的第三种接近方法是避开文字游戏,根据体育现象本身的直接体验,探求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众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人们所体验的社会体育与传统体育的体验在质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以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为基础进行分析,相对于体育,社会体育具有如下特质:
一、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Play)
以往体育重在三基教育,因此,以结果为中心的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具有较高运动能力的少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所以,运动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有一种不如别人的劣等感和相对剥夺感,最终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厌倦情绪。在这些人中,后来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和意义的人举不胜举,谈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社会体育的游戏性的特点,自己选择时间,不局于形式的制约,淡化胜负结果,更重要的是感觉非常愉快,所以,能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自由选择性、过程中心性、自发性、愉悦等游戏的基本属性孕育在社会体育之中。
二、社会体育具有很强的娱乐性(Recreation)
一般而言,一提到体育就会联想到坚韧、吃苦、重复等练习形象,所谓磨练技能,达到增强体质、体力目的的强制性观念很浓,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忍受着对身体可能带来危害。就社会体育而言,虽然不能说没有练习的因素,但比起体育教育和竞技运动而言非常小,而更加注重健康、调节情绪、恢复疲劳、消遣等娱乐性需求的满足有着密切的联系。娱乐具有向健康状态恢复(restoration to health)特点,且通过放松、调节来达到生活的协调平衡,因此,在现代的社会体育活动中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社会体育层次结构的丰富性(Abundance)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社会体育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结构,由此也就决定了存在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上的社会体育。综合学术界对社会体育的不同解析,尝试对社会体育的概念做出以下界定:1.从存在的范围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在学校和军队(包括警察)之外的社会领域所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农村体育、单位体育(包括厂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社区体育等,它主要区别于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2.从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上看,社会体育是以健身、休闲和娱乐等为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它主要区别于竞技体育。3.从存在的形式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大众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的特点,主要区别于职业体育。4.从活动主体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以社会大众或人民群众为参加对象的,它主要区别于精英体育。5.从活动群体的特殊性上看,社会体育主要包括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这就是说,“社会体育”这个概念应当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当使用不同的含义,才能同社会实际契合并有利于操作。
四、社会体育具有休闲性(Leisure)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说,体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对人的发展、对人的本质的实现。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质量的工程,从总体上说,健康、长寿、接受良好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国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生命质量,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生存能力、享受能力、发展能力等,这就相应地包括了体育的休闲娱乐属性。
休闲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观念,休闲观念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需要。到了现代,无论从观念到行为,“休闲”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消费。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体育是人们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社会体育的主体就是人们为了提高休闲生活质量而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度过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现有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入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居民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与传统的体育比较而言,社会体育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休闲性,离开休闲要素社会体育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在生活和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以外所剩余的时间内的体育活动,才是社会体育。
参考文献:
[1] 边宇.浅议休闲时代的到来与社会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6.
[2] 徐佶.新的体育视角:休闲体育――兼论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3] 王和平.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体育所涉及范围的重新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