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篇一

  《 裂腹鱼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 》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平均海拔1511m,常年平均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气温12.8℃。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造就了众多的江河水系及涌泉、暗流、泉眼、伏流,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达32.49亿m3。裂腹鱼生活在山区溪流、暗河、河沟等水体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亲睐,为地方高档食用鱼类。2002年以来,毕节市水产站收集野生昆明裂腹鱼进行驯化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2008年培育出第一批昆明裂腹鱼子一代鱼苗,通过几年来的推广应用,养殖面积达2万m2,生产商品鱼20万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裂腹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养殖场址选择

  1.1养殖场地

  养殖裂腹鱼的场地要求在水源充足,天旱时不断水,通讯、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养殖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1.2养殖水源

  可选择用地下水、溪流水、河水及水库水,水体pH值6.5~8,水温10~20℃,溶氧量不低于5mg/L,水质清新无污染,养殖用水必须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2流水池建设

  流水池可为圆形、近似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鱼池排列便于饲养管理和捕捞。苗种池面积40~50m2,成鱼池100~200m2为宜。长方形池子长宽比为1∶5~1∶6,池深1.2m,水深1m左右,池底有一定的坡度,进排水合理,水流速度0.1~0.3m/s。圆形或近似圆形水池面积15~50m2,一般不宜大于50m2,水深为1.0~1.2m。池底要有一定坡度,进水管口与圆形中心线形成一定角度,使池水定向转动,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通过水流转形成向心力,不断集至中央,排出鱼池。流水池要求无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采用倒虹式排水,有利于池底的污物能及时排出,进水采用并联供水方式,保证供水质量,减少鱼体发病时交叉感染的机会。通过提供优质的水源、养殖环境,减少裂腹鱼生病的几率,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使养殖的裂腹鱼达到无公害的标准。

  3饲料

  投喂裂腹鱼的饲料可选用鲟鱼或鲑鳟鱼的饲料,一般蛋白质水平要求仔鱼45%~50%、幼鱼40%~45%、商品鱼36%~40%。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完全满足裂腹鱼生长、生理需求。饲料要求新鲜、表面干净光洁,散料少,沉水好,水中稳定性好,粒径适口。投喂的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27-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标准。

  4鱼种培育

  4.1培育池消毒

  培育池清洗完后阳光暴晒3~5天,用硫酸铜溶液20~30mg/L洗刷池壁、进水管、排水管。鱼池浸泡消毒1~2天,放养水深50~80cm,并保持一定的流速。

  4.2鱼苗放养

  4.2.1鱼苗的选择:放养的鱼苗要求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质健壮,逆水性好,规格3~5cm。

  4.2.2放养密度:在池水30min交换1次的鱼苗培育池,放养鱼苗0.2万~0.3万尾/m2,具体可根据放养时间的长短和出池规格的大小确定。

  4.2.3放养:根据鱼池的大小和事先确定每口鱼池的放养密度,过数后依次放养,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15~20mg/L浸洗鱼体5~10min。放养时把装鱼苗的容器放入水中后倾斜,让鱼苗自行游入池中。

  4.3饲料投喂

  根据环境因素及生长情况进行科学投喂,一般鱼苗阶段每天投喂4~5次,鱼种阶段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

  4.4饲养管理

  4.4.1饲养管理要做到“四勤”:即勤巡塘、勤去污、勤捞病鱼和死鱼、勤做记录。

  4.4.2鱼池的清洗:由于鱼苗摄食量小,抢食能力弱,投喂的饲料浪费较大,池底易脏,因此每7天清洗鱼池1次。

  4.4.3进排水管理:随时检查排水管的畅通情况,适时用塑料刷清洗排水管滤网。如水位上升到溢水口以上,不但要清洗排水管滤网,还要清洗溢水口滤网。

  5成鱼养殖

  5.1鱼种的放养

  放养密度依据水流量、鱼池规模以及技术管理水平来确定。一般水流速为0.1~0.3m/s,放养100g左右的鱼种6~11尾/m2。鱼种入池前用3%~5%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20mg/L浸洗5~10min。

  5.2饲料投喂

  饲料的投喂坚持“一看、四定、一检查”原则,即看鱼群摄食情况,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饵后30min内检查饵料场是否有饲料剩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根据水温和鱼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每天投喂3~4次,待鱼种适应养殖环境和模式,每天投喂2~3次,成鱼每天投喂2次。

  5.3饲养管理

  5.3.1根据鱼的生长和水温变化情况调整分配各鱼池的供水量,保证每池都有良好的供水。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堵塞,及时清除堵塞物保证水流畅通均衡,及时排污、清洁养殖池。

  5.3.2饲料投喂时采取慢-快-慢的投喂方法,即开始投喂时要慢,待鱼集中抢食时投喂速度放快,大多数鱼吃饱离开投喂要慢。随时观察鱼体吃食情况,到八成饱时停止投喂。

  5.3.3养殖一段时间后,养殖池内的鱼生长会产生差异,养殖密度加大,应适时调整养殖池内鱼的密度,把规格基本一致的放入同一池内分级饲养。

  5.3.4注意观察鱼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如发现吃食量明显减少,应及时查明原因,疾病引起的应对症治疗。

  5.3.5做好养殖记录和养殖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养殖档案。

  6鱼病防治

  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平时加强预防和营养,放养苗种前对鱼池及工具进行消毒,苗种下池时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在生产中使用鱼药时,必须严格执行NY5017-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

  6.1锚头蚤病

  症状:可见锚头蚤寄生于体表。防治方法:用高锰酸钾10~20mg/L浸泡15~30min。

  6.2水霉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收集的野生鱼驯养阶段和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防治方法:

  (1)运输、放养鱼种和流水池清洗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擦伤。(2)对染病鱼池用食盐、小苏打合剂10~20mg/L浸泡15~30min。

  (3)阿莫西林和氟哌酸3g/kg饲料,2次/天,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5~7天。

  6.3肠炎病

  症状:在养殖的整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在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有黄色黏液流出。肠管局部发炎或全肠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肠壁弹性差,防治方法:

  (1)对病鱼池泼洒葵甲溴铵(或苯甲溴铵)5~7mL/m3,1次/天,连续3~4天。

  (2)阿莫西林和氟哌酸3g/kg,拌料饲喂,2次/天,连续投喂5~7天。

  (3)大蒜汁0.5kg/kg饲料(50g大蒜捣碎取汁)+食盐25g/kg饲料,连续投喂3~6天。

  6.4烂鳃病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鳃上黏液增多,鳃丝红肿,鳃呈淡红色或白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防治方法:

  (1)对病鱼池泼洒葵甲溴铵(或苯甲溴铵)5~7mL/m3,1次/天,连续3~4天。

  (2)阿莫西林和氟哌酸3g/kg饲料,拌饲料投喂,2次/天,连续7天。

  (3)大蒜汁0.5kg/kg饲料(50g大蒜捣碎取汁)+食盐25g/kg饲料,连续投喂3~6天。

  6.5爱德华氏菌病

  症状:病鱼头部后与背鳍之间出现溃烂,严重者现出骨头,造成鱼类大量死亡。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

  10%聚维酮碘溶液1.5mL/m3,1次/7天。

  (2)每100kg鱼用氟苯尼考粉10g,连续投喂7天。

  6.6溃疡病

  症状:病鱼摄食基本正常,靠近背鳍一侧小部分皮肤肌肉溃烂。防治方法:

  (1)运输、放养时避免鱼体受伤。

  (2)合理配比饲料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甲砜霉素或氟苯尼考拌饲料投喂。

  作者:李正友 王艳艳 詹会祥 晏宏

  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篇二

  《 池塘青鱼无公害养殖技术分析 》

  青鱼又称青鲩、螺蛳青,其个体肥大、肌间刺少、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居我国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首,长期以来市场售价坚挺,养殖前景一直被看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青鱼无公害养殖已成为广大渔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又一条幸福路。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区周边环境良好,无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污染。确保养殖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养殖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NY5051—2001)的要求。

  二、养殖池塘条件

  池塘呈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为3∶1,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池埂宽度应达3米以上,坡比为1∶3,水深为1.5~2.0米,池底基本平坦,土质以偏碱性的黏壤土为佳。池中按照高进低排的要求,修建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按照0.3~0.5千瓦/亩的标准配备叶轮式增氧机,并根据养殖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进、排水泵。

  三、养殖准备

  1.池塘修复。冬季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彻底清除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0~15厘米,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填补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并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道,检修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冻晒池底20天以上(如发现池底渗水,应及时排水并堵塞漏洞),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物质的风化,杀灭部分病原菌及寄生虫。

  2.灭菌除野。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150千克/亩;5~7天后用清水将生石灰冲洗干净并排出塘外,再向池内注入新水,使用溴氯海因(规格为24%)进行两次清塘,用量为100克/亩•米,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及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3.培育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饲料无法替代的,也是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般于鱼种放养前7~10天,保持水位60~80厘米,投施发酵、腐熟并用1%~2%的生石灰消毒好的畜禽粪肥,用量为300千克/亩左右;2~3天后再投施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成分为海洋生物提取液、活性氨基酸、硅藻素、微量元素、生物素、多肽、生长激素和活菌等),用量为1千克/亩,以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鱼种提供生物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应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千克/亩•米,以补充浮游生物所需营养,增加其繁殖速度和密度。

  4.投放鲜活饵料。清明节前后,向池内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300千克/亩左右,让其在池内自然繁殖;8月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200千克/亩左右。螺蛳是青鱼最喜食的动物性活饵料,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养殖池塘内合理投放,可促进青鱼快速生长,提升商品鱼规格和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另外,螺蛳还能摄食池中的浮游生物、动物尸体、残饵等腐败有机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四、鱼种放养

  1.鱼种质量。对放养鱼种质量的总体要求是: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畸形,无损伤,无疾病,符合国家相关鱼苗、鱼种质量标准的要求。

  2.放养模式。青鱼鱼种的放养量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鱼的习性、鱼种规格和饲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若放养密度过小,则池塘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若放养密度过大,则鱼种生长速度慢,容易诱发疾病。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养殖效益,可合理搭配放养部分在习性和食性上与青鱼无冲突的草鱼、鳊鱼、鲫鱼、鳙鱼和鲢鱼等。具体放养模式及放养量见附表。

  3.鱼种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5%食盐溶液或10~15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病原菌及寄生虫。

  五、饲料投喂

  1.食场设置。在北池埂中部搭建投饵台,用木板或水泥板做台面伸向池内3~5米,台面下方用水泥柱或木棍将台面固定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0~40厘米,将投饵机安装在伸向池内台面的端头。在投饵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约20~30米2的方形食场,网片四围用竹竿固定,下缘入水30~40厘米深,上缘用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子做浮子,以防饲料随风漂散造成浪费。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食场内安装小型微孔增氧设备,并与投饵机并网使用,增加食场区水体溶氧,增强池鱼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

  2.饲料质量。养殖过程中以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其质量应符合《青鱼配合饲料》(SC/T1073—2004)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要求。

  3.饲料投喂。使用自动投饵机将配合饲料抛撒到食场内,让池鱼集群上浮到食场内摄食,实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6月份(养殖前期),投喂“青鱼1#”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6%,粒径为3毫米,日投喂3次,投饲率为3%~4%;第二阶段为7~9月份(养殖中期),投喂“青鱼2#”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4%,粒径为4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4%~6%;第三阶段为10~11月份(养殖后期),投喂“青鱼3#”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粒径为5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左右。具体的投喂时间、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控。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可补充投喂部分压碎的螺肉、蚌肉、豆饼等,以促进青鱼快速生长。

  六、水质调控

  1.加换新水。3~5月份,每隔10~15天加水1次,每次10~20厘米深,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35厘米。6~9月份,每隔5~7天加水1次,每次20~30厘米深;每隔1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掉老水30%~40%,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10月份后,每隔10天左右加水1次,每次15~20厘米深;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老水30%,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35厘米。

  2.机械增氧。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为池鱼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增氧机的使用一般应遵循“五开、两不开”的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雨天凌晨开、阴天清晨开、高温季节凌晨及中午开、发现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在增氧设备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可采取抛撒颗粒氧(主要成分为高效增氧剂、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等)的应急措施,用量为200克/亩•米,浮头急救时用量加倍。

  3.调节水体pH值。每隔10~15天施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米,调节水体pH值到7.5~8.5之间。

  4.改良水质和底质。每隔10~15天施用1次调水净底威(主要成分为羟基羟酸盐、生物吸附剂、表面活性物等),用量为50~75克/亩•米,水质恶化时可适当加量使用,以改良水质和底质,保持养殖水质的“肥、活、嫩、爽”。

  七、病害防治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高效、低毒、价廉、无残留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疾病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青鱼的主要疾病有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肝胆综合征和锚头鳋病等。

  1.肠炎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肠炎灵(组分为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10%),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100克,每天2次,连喂3~5天。外用:泼洒碘王(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规格为10%),用量为100~130毫升/亩•米。

  2.烂鳃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氟尔康(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50克,每天2次,连喂5~7天。外用: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分为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为20%),用量为100毫升/亩•米,病情严重时,隔天再用1次。

  3.赤皮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鱼速康(主要成分为盐酸沙拉沙星,规格为8%),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100克,每天2次,连用3~5天。外用:泼洒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30%),用量为200~300克/亩•米,每天1次,连用2次。4.肝胆综合征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肝胆利康散(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郁金、连翘、柴胡等),每100千克饲料用量为200克,每天2次,连用5~7天。外用:施用快速解毒护肝露(主要成分为葡醛内脂、植物多糖、植物黄酮、胆酸、增效剂等),用量为300克/亩•米。

  5.锚头鳋病防治方法。泼洒鱼虫杀星(主要成分为氯氰菊酯,规格为5%),用量为15~20毫升/亩•米,5~7天后再用1次;也可施用敌鱼虫(主要组分为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用量为200~300克/亩•米。

  八、日常管理

  1.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全面掌握青虾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以便对投饲量进行相应调整。

  2.检测管理。定期检测pH值、透明度、溶氧量、水温等水质指标,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措施。

  3.检修管理。定期检查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的完好情况,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检修或更换。

  4.记录管理。认真填写好塘口记录,详细记录天气、放苗、投喂、水质、病害、产量、销售等情况并整理归档保存,以确保水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作者:雍正保 唐玉华

有关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推荐:

1.养殖技术推广标准的论文范文

2.养殖技术与推广论文范文

3.大专论文范文

4.农业养殖研究标准的论文范文

5.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6.关于大专药学论文范文

    170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