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坚烘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但是思修课的教学方法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篇一

  《实施大学生成才目标导引工作的实践探索》

  【摘 要】围绕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现状,通过实施目标引导、思想开导、方法指导等对大学生开展成才目标导引工作。在成才目标导引工作全过程中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系统性、阶段性、连贯性有机统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探索,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标实现等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成才;目标导引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1]。在高校学生培养体系中,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部门围绕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成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与中、小学大有不同,大学里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成才目标不明确,进取意志衰退,加之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在大学生中深入实施成才导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成才目标导引的实施背景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大学生能否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呢?就目前来看,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现状不免让人担忧。

  没有目标、缺少规划。有些大学生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特别是部分毕业班同学,‘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更有甚者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产生人际交流障碍。鉴于此,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也被列为大学必修课程。

  精神匮乏、意志缺乏。笔者担任大学辅导员工作多年,深入学生宿舍过程中发现业余时间、甚至学习时间大学生在宿舍内打游戏、玩手机、床上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少见到读书看报、共同探讨人生智慧的场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也不容乐观,据《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数据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2]。

  可见,对大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成才目标导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二、成才目标导引的实施内容

  所谓成才目标导引就是通过指导学生设立成才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参与实践,在成才目标导引过程中塑造学习主体,激发成才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完善。实施大学生成才目标导引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目标引导、思想开导、方法指导。

  目标引导是针对大学生个人成才目标加以引导。个人成才目标主要包括长远目标——人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中期目标——大学阶段学习目标、个人能力提升目标、社会实践锻炼计划等;短期目标——围绕长远目标和中期目标而设计的不同学年和学期的计划目标。长远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诸如大学阶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等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阶段的目标主要是为毕业后学业发展、事业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等打好坚实基础。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主要是就业和继续深造两个方向。就业主要包括个人择业和自主创业,继续深造则主要包括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申请国外奖学金出国留学。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学生从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方面去完善与提高。[3]

  思想开导是针对在大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思维模式上存在认识问题的学生开展指导工作。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在遇到困难或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影响时,学习目标容易动摇,学习态度发生变化,这时就要通过个别谈心、座谈会等形式加以引导。通过典型事例的感性教育与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的结合,大力宣传学习典型,挖掘学生身边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时刻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磨炼个人的意志。

  方法指导是针对学生在具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以方法上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业务学习、考级、考研、业务证书考取等方面。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科技学术竞赛、生产实习、社交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更多体现在将来的职业过程中,目前在大学阶段则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就业技巧、考取相关执业资格和技能证书、职业思想的初步确立等。这些具体努力目标的实现不能光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学校应通过配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并开设相关的课程,给与大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4]

  三、成才目标导引的三结合原则

  1、点、线、面三结合原则

  实施成才目标导引需要注重点、线、面结合的原则。首先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帮助其指定成才规划,积极关注、跟踪及纠偏,加强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不断开导,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其次,多种素质强化提升一条“线”。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把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成才引导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要重视学生群体目的性引导和学习生活氛围的营造,重视优良院风、班风的建设和营造,重点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召开专项的例行会议,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等,促使学生形成成才的内在动力。

  2、学校、家庭、社会平台三结合原则

  实施成才目标导引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做到工作层面三结合。大学生个人成才目标的制定要紧密结合社会的需要,符合学校和家庭的实际状况,达到三者的良好统一。一是学校充分调研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趋势,分析评价社会竞争状况和生存压力,增强学生目标引导的紧迫感和内动力,提高目标的科学合理性、社会适应性及时效性。二是学生个人的目标制定应与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优势、文化氛围结合起来,利用好学校学术环境和传统优势。三是大学生成才目标制定应结合本人的家庭实际状况,并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进而提高个人成才目标实现的成功率。

  3、系统性、阶段性、连贯性三结合原则

  实施成才目标导引要做到系统性、阶段性、连贯性的有机统一。首先,大学生树立个人成才目标时需考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规划包含了不同人生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以大学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以实现人生目标为最终目的。其次,大学阶段性目标是一个系统性的目标,它建立在不同阶段目标之上的,实现了系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再者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整个实施方案在不同的阶段又需要分解为不同的目标,每个目标的完成都是后一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体现了制定成才目标的连贯性。[5]

  四、成才目标导引的具体措施

  1、制定指导成才目标,明确大学生努力方向

  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开展目标建设工程。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学生个人分别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学生班级、团支部、宿舍、学生社团中集中实施“品牌培育建设工程”。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班级进行调研,指导班级确定班级建设目标,指导学生制定成长成才目标。加强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学期末和学年末要针对各自的目标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以利今后不断修正和完善,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这样使良好氛围的营造和个人成才目标过程监督有机结合,促进成才目标导引的实施。

  2、调动学生学习源动力,加强思想指导

  细化成才目标导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成才目标的思想指导,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感恩意识教育,从而强化学生内心对成长成才的渴望。

  大力开展励志教育,举办宣讲报告会。组织优秀学生、选树典型,成立学生“励志成才”宣讲团,开展班级巡回报告会,用典型事例,现身说法,给更多地学生以学习借鉴榜样。

  加强对外交流和沟通,成立学生联谊会。利用地域优势加强学生与本地区高校相关学科学生间的长效交流和沟通机制,交流学习经验、探讨成长困惑。

  实施心灵“关爱”传递,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培育学生爱国、爱家、爱校情怀,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人际环境,在学生中形成赶、学、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开展了健康心灵“关爱”传递活动,使同学们能够聆听到彼此的心声,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在关爱的传递过程中,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始站,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很有必要。通过开展专题报告和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规划,提高学生整体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4、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搭建优质平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性地举办经验交流会,进行学习方法、公务员考试、考研与就业选择等针对性教育;积极举办科技创新方面的报告会,因势利导,重点突出,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聘请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创新实践导师,为学生创新实践进行具体指导。

  挖掘校外资源,积极培养职业素养。重点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和就业技巧的指导。通过企业参观考察、认识实习、暑期顶岗挂职锻炼实践、优秀校友成长报告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到生产实践第一线的机会,帮助学生来认识职业生活。结合学生特长、兴趣、气质及其家庭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包括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区域、择业标准,然后再围绕这些职业期望来制定阶段性目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就业形势分析,从学生如何获取与筛选就业信息、个人自荐材料的准备和整理、面试笔试的技巧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开展指导。

  以成才目标导引为纽带,日常养成为基础,坚持教育、管理、养成相结合,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实施成才目标导引工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标实现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2

  [3]蒋元喜,付昌义《目标导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

  [4]陈继安《思想工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41

  [5]白玉平《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作者信息:

  山东科技大学,范俊峰(1978—),男,硕士,河南登封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山东科技大学,边 炳(1981—),男,硕士,山东新泰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主任科员,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28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