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3000字

坚烘分享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即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道德的传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一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刍议》

  [摘要]高等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大学教师;教书育人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发展的软实力。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而在目前大学教师中出现了轻育人、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这与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因此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教育软实力的作用,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健全教师队伍,必须分析目前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创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升华的对策,开拓新思路。

  一、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道德观点、道德情操和品质。在这里既有现实社会的要求,又有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大学教师首先要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在公民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办事公道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又是一种工作原则;服务群众是人们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作风;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境界。公民的道德规范应该是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

  (二)为人师表。大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行为规范。教育是公共品,具有公益性,理应受到公众的监督。而教师其一言一行要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就应该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典范,否则难为人师。在人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人们对人类道德完善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作为教师能承载人们这一期望是一种光荣。应该说,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教书育人,不为名利所累,对职业有献身精神,这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如果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有人民教师的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追求人格的完善。从本质上讲,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个人格问题。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做人尤为重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学生人格的养成主要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熏陶。教师的言行不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意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在大学,教师的人格高尚是职业要求。美国教育家博耶尔指出:我坚定地认为要维系一个学校或学院的价值体系,最终不是靠课程,而是靠伟大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表现在很多方面:有正确的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具有政治敏感性,能明辨是非,在重大问题上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能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境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为人正直、坦诚、表里如一,不趋炎附势、巧言令色,自尊、自重、自爱。大学需要的就是这种独具魅力的人格,并且有没有这种人格和能否成为主流人格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支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灵魂。

  2、具有广博的知识。大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新知识出现的频率高、传播速度快,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求知欲强烈,对各种知识有初步的涉猎。大学教师除了应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对其他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才能在教学中显现出“学为人师”。这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渊博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崇拜,才能有威信,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必须闻道在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从古代的教育家到现代的陶行知等一代宗师,他们无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成为教师的楷模。

  3、有学术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大学教师作为高知识群体,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要有更高的追求,要以科学精神作支撑,应该有自觉的学术信念,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唯上、不唯书,勇于创新;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惑,保持学者的风范。追思学问,崇尚科学,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大学教师应有的素质之一。

  4、具有鲜明的文化人特征,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教师,一方面用自身的价值观和亲身体验对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选择、消化、吸收,并将其传播给学生和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探索未知,从事精神的生产活动,在探求、反思和批判中创造新文化。各种不同领域知识交汇在一起,成为大学文化的基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在大学这个崇尚学术自由的环境中,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文化创造使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起到促进人类文化积淀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二、大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探析

  目前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正经受考验,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政治思想观念淡薄,信念动摇,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科学精神弱化,缺乏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和艰苦努力的作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加之社会政治处在较茫然状态,经济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思想观念变化速度快。有些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学会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有些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对变化的观念没有认真的选择,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2、封建意识在我国有很深的根基,限制了人们的眼界、胸怀和交往方式的选择,在认识问题上容易产生狭隘和固执。这导致了部分教师更注重实际,缺少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3、在价值取向上重利忘义。现有的各种知识体系和观念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有些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职业道德。在价值取向上,重利忘义。部

  分教师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对教师的蜡烛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不屑一顾。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出现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违背国家宏观计划乱招生,导致学历证甚至研究生证漫天飞的现象。部分教师价值观念的偏激,极大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学历与实际文凭不相符的怪现象。

  4、自我缺失。现在的大学教师,其中一部分经历了““””极“左”运动的冲击,人生经历了曲折与个人理想的幻灭,多元化利益关系的调整,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对自己采取了放纵的态度。另有一部分青年教师从校门走到校门,对社会不甚了解,不肯吃苦,虽有强烈的成材欲望,由于缺乏历练,往往是急功近利,作风浮夸,缺乏钻研业务,深入探索精神,不能做到教学相长。

  5、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分配不公等反映到学校,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逐渐产生了消极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专注个人利益的倾向。

  6、学校在管理上的错位。有些学校在管理上有不同程度的行政化、市场化倾向,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日常的事务上。教学的主导意识不强,往往被动地工作,忽视为人师表。

  三、对提高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同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鉴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提升职业道德势在必行。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形成普遍的共识,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高等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攀登新台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人格的升华。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自觉地学习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从中吸取营养,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责任。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这种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从学校来看,要创造人格提升的氛围,激发教师提升自身人格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建立对教师业绩、师德师风考评机制的量化指标。督促和激励教师加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实质和核心时,才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从而使教师的道德修养、师德师风不断得到升华。

  (二)重视人文精神。教师职业道德必须要有人文精神作为支撑,一个学校人文精神状况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品位。人文精神不是靠口号,靠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靠多元文化的气氛。如形成宽松的、和谐的学术氛围,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发挥教师的潜能,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建立积极的、有品位的校园文化,鼓励教师的个性张扬,等等。彰显人文精神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拓宽教师的视野。哲学家雅斯贝尔说过:交往是寻找真理的源泉之一,大学有这种交往才能成为一种为真理而生活的方式。学校应创造条件,支持教师扩大各种交流,如参加会议、培训,组织各种讲座,访问学者,组织参观学习,等等。教师也应利用一切外出的机会开阔眼界。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除教育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外,主要对教师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提高大学教师职业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教师严以律己,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二

  《教师职业道德新论》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教师的行为应该遵循怎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教师的道德观念是否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换对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会有怎样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该往何方转变,将是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公正

  一、新时期的道德分析

  (一)新时期道德的必要性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而在新时期,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个人克制自己去达到良知,即使达到了那也不算是道德而是用道德在愚民。道德不是一种控制他人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使社会合理安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力量。如果非得用自己不一定能够做得到的道德去强制他人做到,那么他一定是不道德的,那不道德的人又如何能要求一个所谓的“不道德”的人的行为呢?孔子将人分为三个等级,也并非完全是对人性优劣的评判,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良知感来看,换句话说,崇高的道德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就应该将英雄的道德降至大众的道德,通过对大众道德的逐步提升从而使道德具有巨大的包容性。道德要求如果过高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它会被人们所抛弃;二是它会成为一些人控制他人工具。所以道德标准过高都不能够很好处理人们的社会活动。

  我们并不是说推己及人不好,或者说它没有存在的空间,只是推己及人的空间不能覆盖每个人的合理要求。我们只是说价值多元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利己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是一种发展趋势,一个发展阶段。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讲求利益的,讲了利益就没有道德发挥作用的余地了。其实,这是我们对市场经济还不够了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而且更需要道德。不过这种新时期的道德和传统的道德有些重要的区别。然而这些重要的区别就成为了新时期道德出现的必然性。

  (二)新时期道德的核心

  为了达到合理的利己目的,其手段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类,一是利他(包括利社会),二是损人(包括损社会)。

  利己与利他在总体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的需要没有满足时,我们是不会去想着帮助他人的。在正常条件下,利己和利他并没有必然的矛盾,他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然而利己和损人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在本质上却是对立的。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想要实现自己的正当利益,唯一能够保证自己长期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就是:为社会和为他人做贡献,谋利益。因为他的利己是通过合理的利己手段来实现的,这样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通过投机取巧,靠牺牲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不会长期存在的。因为这不符合社会的公平原则。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也许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利他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讲也是利己的,利他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回报,使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还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因为你为人人,人人为你。从这个意义上讲,利他和利己达到了统一。但是,利他使人感到的总是痛苦和不幸,总是觉得被他人利用,总是觉得自己吃亏,那人们就很难去继续做利他的行为,因为这使人们感到不公平,他们会考虑自己的利他到底值不值得呢?他们的利他换来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不值得他们为何又要这样做呢?“现行道德教育对利己与利他关系的误导,只会营造社会关系的不公平,很容易使‘君子’倒霉,‘小人’得利,极不利于公众道德的提升。”道德之所以必要,就是在于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他能够使得人们感到心理的安稳。所以,道德核心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人与人利益关系的公平和使有道德的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使得他的付出得到回报。使没有道德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是公正。这就是道德的核心。如果道德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道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道德的本质功能就是维护社会公平,就是抑制损人利己。”

  总而言之,通过损人而达到自己的利益,就是不道德的,但是通过利他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反而失去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也是不道德的。这都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认为,“道德的核心也必须是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所谓公平,就是利益和权利的机会人人均等和利益分配上的公正与合理。”

  由于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种,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应该是公平,那么教师职业道德是否也应该转变呢?

  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

  (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转变的原因

  教师这个职业从古到今在道德方面一直被要求的很高,古代有“天地君亲师”之说,现在有“太阳下面最光辉的事业”之称。我国的教师一直有着很高的道德形象,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出现,我们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转变,我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也应该有所转变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新时期的前提下进行讨论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我们的社会存在发生了改变,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我们要使得我们的思想观念符合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是社会规律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社会存在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该发生变化。并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变化也应该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过分。

  2.道德核心的变化

  道德的核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社会的道德应当是平等和适度的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建设的信心来自我们所要建设的道德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不是要所有人都成为圣人的那种尽善尽美的道德,而优先地应该是公民的道德,即每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履行的义务。”我们上面论述了道德的核心是公平,那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该体现公平这一本质特征,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为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不合乎公平原则的要求。但是,我们通过范跑跑事件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对于任何一个教师都是没有问题的,重点就在育人,如何育人呢?我们有时候会把育人这个范围无限的扩大,认为只要教师的行为和言辞会影响到学生的,我们都应该对教师进行规范,都要把它归入到育人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合理定位也可以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一个合理定位,对育人的一个合理的界定。

  这个合理的定位就是我们一定要遵循道德核心来进行。因为任何概念之所以称其为概念就是他有着自己的核心和本质的东西。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样,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核心,而这个核心就应该是他们的底线或者说是他们最小的那个内涵,如果把这个最小的内涵去掉的话,那么他们就不能称其道德。

  3.教师从业动机的复杂性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现在的教师愿意当教师,一部分教师不是因为热爱这个职业而选择这个职业,而更多的是为了生计,而这里面的道德规范的遵守是来自于自我的道德修养,或者说是职业道德规范与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冲突,而当教师职业道德与他们的自我道德发生极大冲突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应该按照自己的道德或者价值观来办事,然而这样一个选择是起因于他们起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的动机。不可否认,也有当教师职业道德与他们的自我道德发生极大冲突的时候做出相反选择的人们,他们的起因也许是因为教师在从事这个职业期间的一种职业熏陶,使得他们渐渐的转变了自我的道德修养。他们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并内化到自我道德的一部分,当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他们会把这种道德做自己的第一反应。

  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转变的方向

  道德不是人的全部同样教师职业道德也不是教师的全部。道德境界和教师的任务没有关系的。说到底教师的道德和教师的任务没有太大的关联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关系。一个人如果愿意提高自己的道德,那么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都是高尚的,否则,即使是他所从事的职业是最光辉的职业,那么他也不会太多地愿意接受这个职业所带来的一些规则,因为这个规则与现实脱离的太多了,我们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圣人,但并不是成为圣人的愿望不好。

  教师职业道德转变方向的核心――公平是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无论教师职业道德如何改变,公平这一点都应该包含在内。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一个公平,即使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该讲究公平,一个教师的公正就体现在他的权利和义务上,体现在他的索取和奉献上,有时我们往往过高的提倡奉献甚至是少索取多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是,现在如果可以做到索取与奉献的平等那么这也应该算是一种道德,教师的索取我们都知道,而教师的奉献我们却要求得十分高,要求做出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这种索取,笔者觉得人们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做到教书育人就可以去向社会索取,但是我们不可以把育人无限的扩大,如果说育人无限的扩大那是哲学家和圣人做的事情,何况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圣人,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愿意做圣人。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底线伦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茅于轼.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4]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何怀宏.底线伦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行之路[J].绿叶,2009,(1).

  [6]赵艳芹,刘翠莲.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7]李超.略论“范跑跑”事件与灾后职业道德规范建设[J].天府新论,2008,(S2)

  [8]黄正平.试论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由“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9]曹阳.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探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10]刘晓红.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三

  《试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摘要】文章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师范院校传授师德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培训要结合多种活动进行道德培养。除了道德教育,还应与其他的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重要性

  近年来,当新闻报纸上屡屡出现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时,都会让人觉得心痛。心痛的背后我们不禁会想,教师的职业道德都到哪去了?从古到今几千年的教师荣誉、人们对教师的尊重和期望就要在这些道德失范的行为中消失了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即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道德的传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面临现代社会价值观模糊的现状,教师就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职业道德来抵制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无法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来为祖国的下一代起到示范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指的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无法引领学生,也无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能力全面的教师。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我们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以“育人”为职业理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漠不关心,不愿意花精力来了解学生。只有动真情,做真事,具有真知灼见才能从正面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教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兼具高尚的品德、高智商和高能力的完美人格。这种崇高的人格形象通过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当代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典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生群体因为思想单纯,对社会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当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时很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掌握最新的信息,不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就不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很难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旦形成很难纠正,教育就失去了时效性。因此在职业道德领域,教师应该形成与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接受和实施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这样才能为广大的学生所认可,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的新一代人才。

  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令人堪忧的现状

  1、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

  很多学校只进行职前培训,随后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很少能跟上。地方教育部门或继续教育院校也很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仅限于教学法研究,学科课程和教材教法的研究,偶尔安排一些心理学讲座等等,并不能达到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很多教师本身也不重视对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忽视了在学生德育上的影响。

  2、教师培训没有形成有效模式

  目前任教的教师并非都出自师范院校,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而师范院校关于职业道德的课程不是必修课。所以现在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容易受到质疑,也对培训有了迫切的需要。有的已经开设的课程只停留在讲授的层面,并没有在实践中运用,导致工作以后道德的缺失和教师失范现象逐渐暴露出来。

  三、 职业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既然职业道德培养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

  1、师范院校传授师德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更要让教师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依靠实际锻炼,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教授新的教育方法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用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教育工作。

  2、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培养不仅局限在学校组织的课堂上,单纯让教师被动完成,教师也要主动地完善自我,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这也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特点对教师的要求。在自我教育中,教师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效果也是集体教育无法达到的。通过自教互教提高水平。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具体化、人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要经常检查、监督教师的道德行为,使工作落到实处。但也要注意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爱护、关心教师,不能破坏教师的自尊心,这样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4、培训要结合多种活动进行

  除了开展培训班等理论灌输形式的培养外,还应该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活动,比如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研讨会,进行访问学习或者开展竞赛和检查评比等活动。这些直观和有特色的活动更易于让教师接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

  5、道德培养除了道德教育,还应与其他的教育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业务上,还体现在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师德教育贯穿于其他教育之中。在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整体职业道德的提高。各方面不断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教师们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 结语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新一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有力保障,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开创者,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者。

  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达到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高期望,新一代的教师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师德修养,教育部门和院校就应该重视师德的培养。也正因为那些优秀的道德传递着,人们才会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呼唤教育部门为师德建设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完善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教师职业道德编写组,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优秀范文

2.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3.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4.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论文范文

5.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22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