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性的方法探析论文
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既教师的“教”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非常适宜在高职、中职学校开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增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性的方法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增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性的方法探析全文如下:
市场营销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企业经营理念、策略和方法,其理论体系的内容渊源于经济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理论体系的框架则以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进行架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学并不以理论建构作为学科的发展方向,而更多地强调以指导企业如何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为己任。也就是说,在学科特点上,市场营销学呈现出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而从课程教学上说,相对于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市场营销应更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在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含义
一般说来,作为一门课程而言,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通常不会配设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要努力缩短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营销行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接受现有理论结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较为实际的相应活动之中,并通过自觉的比照与分析发现相应问题,培养他们自己对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所阐述的营销理念、策略、方法和技术[1]。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调动所有教学要素,对市场营销的各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设计,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接近实际的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市场营销理论的需要[2]。
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性和独立性,能够在一个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激起他们的求知欲[3]。
二、现行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总体上说,我国各高校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学生理论水平高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通过我们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习实践和毕业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的调研和反馈,我们可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顾及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化营销理论教学,而弱化营销实践的操练和经验的积累,这样的结果是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用语言再现和描述客观经济世界的企业营销行为,来向学生灌输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市场营销理论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知识和法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等待教师用理性的结论来填充他们的大脑。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按既定步骤进行的固定程序。然而,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特点恰恰是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并非是某种具有严格逻辑规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而是将市场营销理论所阐述的基本方法加以运用的能力。
三、加强市场营销教学实践性的方法
为规避上述市场营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程学过程中,除了采取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等传统措施之外,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以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一)合理分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课时
一般地,理论讲授形式的教学时数不超过整体教学时数的2/3,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一般的案例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所阐释的企业营销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技术,这个学习过程是必需的。剩余的1/3课时由学生用来对他们分组完成的市场调查报告和自主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一个把自己通过课外实践而得到的经验与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在客体的实践活动形成的经验性知识与通过教师灌输所得到的理论性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二)划分学习小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为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将学生一般按5-6人一组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给各小组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主要的学习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关于有关问题的市场调查,并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这个任务一般安排在消费者市场和市场营销环境的理论讲授结束之后,调查的课题可以是关于某个企业相关产品的市场营销状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知这样一个事实,即消费者的需求确实会受到各种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就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相应因素的约束来开展企业营销活动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设计。
2.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进展,自主合作编写学习案例。一般来说,每个学习小组在整个教学学期内将需要自主编写6个学习型案例,这些案例主要涵盖市场营销战略、4Ps等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安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较为系统地将从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应问题的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安排各学生小组对他们各自完成的调查报告和学习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每次安排2个教学学时,各学生小组举荐一人对本小组完成的调查报告或学习案例进行讲授,包括资料获取的过程、撰写思路、所得结论以及体会心得等等。这个教学安排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讲授,进一步熟知自己所习得的理论知识以及在践行理论知识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和体会,这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这种教学安排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判断、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一次较完整的营销策划
在课程结束前两周,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学生意愿,将学生一般按6-8人一组的形式进行重新分组,由任课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在这个阶段,任课教师要首先要说明营销策划的基本内容、实施方法和要求等,指导各小组选择策划项目,将营销策划的整体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各小组成员应在教师指导下并结合自己的特长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营销策划实践。其次,由各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策划成果进行课堂讲解和展示,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评议。在这个阶段应遵循由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为辅的指导思想,着重训练学生营销策划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提高他们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课程考核和评分方法
以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改革课程考核和评分方法,突出课程考核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试成绩评定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与尝试。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努力做到兼顾知识与能力,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试题设计兼顾基础理论知识与营销分析,在各个题型中提高营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考核的分值比例;在期末考核方式上,采用开闭卷结合的方式,考试时间从120分钟压缩为90分钟,减轻学生识记理论知识的压力;在成绩评定方面,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书面作业、期中考试等)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市场调研报告、撰写案例及其讲解和讨论占总成绩的比重为25%,市场营销策划及其讲解和讨论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5%,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50%。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自学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功效。
(五)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层次的创业大赛和市场营销大赛
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层次的创业大赛和市场营销大赛。我们知道,参加竞赛,就要求参赛选手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起所有知识与技能、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其中,因此它十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和应变能力,它能使参赛者在摆脱指导者与模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进而完成市场营销策划,使他们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营销策划的流程和具体环节,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完整营销策划过程的重点、难点、突破点、创新点及实施支点所在,并培养参赛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与勇于面对现实的积极心态。
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将这个相对成熟的创新教育形式嵌入到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