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

坚烘分享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摘 要:在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通过利率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总结,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管制;改革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国外理论总结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在金融抑制下,因为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所以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而银行只能选择安全项目,从而使风险降低,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都是“分割”经济,即企业、政府机构和居民等经济单位相互隔绝,因而,各部门既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由于资本市场极为落后,间接金融的机能也比较软弱,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即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解决。在投资不可细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计划投资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质货币余额就越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关系。总结来说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的有点是明显的:一是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二是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三是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五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但是对于利率市场化我们应该科学地、清楚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其影响如下:

  第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中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第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第三,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金融危机表明,国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捉襟见肘,有些经济学家家指出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衡系统,更像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所以,中国在放开利率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监督,以便于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成功发挥作用。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要求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应并迅速作出调整决策。也正因为这样,利率市场化后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市场化利率的形成离不开一个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化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离不开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汇率、资本项目放开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换而言之,中国目前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主要是表现在: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依赖与其经济效益的不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整个金融体制中,国有部门仍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经营机制无法与市场价格很好地对接起来;金融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汇率政策等尚不配套等等。从中国实际出发,为此应该:

  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作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有效地市场利率水平。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2.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既要充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又要依据货币政策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放开贷款利率后将会使这部分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会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利率制度的改革,我们同时要考虑进行外汇制度的改革。

  5.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货币市场,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以便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6.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四、未来规划

  就目前而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速度适当而稳固。继2013年7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面向未来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利率市场化三步走。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央行宏观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可概括为:近期,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化利率宏观调控机制。

  五、总结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而言,会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提高信贷质量、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有利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速银行升级。虽然就条件而言,未来一两年内有可能全面完成存利率市场化,中国仍然要以合理、适当的速度稳健地完成全面利率市场化任务,为中国下阶段的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3.

  [2]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3] 李扬.利率改革的路径、思路与风险[J].经济世界,2002,(12).

  [4] 马胜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J].世界经济,2001,(5).

  [5] 赵英军.利率自由化――并非自由的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 傅桃生.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2,(2).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篇二

  《探究中国利率市场化》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经过自由竞争,由供求关系影响的均衡利率。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我国也毫无例外,市场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结果,以此来调节我国的经济。

  关键词:利率 利率市场化 金融机构

  利率市场化在我国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实现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金融环境,推动货币资本化和国际化,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更好的实现中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凡的意义。

  一、关于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的知识回顾

  (一)利率的功能和作用。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同时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表现在宏现经济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从宏观角度说,利率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的升降,对过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从微观的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投资影响非常直接。同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二)利率市场化。通过查阅文献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它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最终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对金融市场动态的判断来自行决定是否调节利率水平,最终根据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的利率,由市场的供求决定金融机构的利率。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对我国的市场经济非常重要。

  二、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贯穿于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主要的进程如下:首先,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即此时期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此同时央行放开对其上限管制,实现利率水平完全由拆借双方自主决定。其次,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此时期证券交易所市场通过利率招标等多种方式率先实现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央行实行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统一转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实现国债交易利率市场化。最后,贷款利率市场化在此期间我们可以了解几个数据2004年,经过多次调整,央行取消贷款上浮封顶,贷款最多下浮到基准利率的0.9倍;2013年,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个人住房贷款暂不调整),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此期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三、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的成果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可小视,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在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的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当然不可否认利率的中介功能。与此同时,一方面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充分完善了利率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当然这是建立在利率的控制功能的基础上。

  四、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足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阻力大,动力不足。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而在初期,改革的结果可观,也使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改革的决心和动力都非常大,推动了改革的发展,但当改革进入了关键的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了一些能够具有影响政府政策的团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有时会阻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二)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没有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中介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他金融改革影响较大。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会出现不必要的影响。

  五、就我国利率市场化不足的完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所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银行和企业间维持比较稳定的关系,波动幅度降低,降低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不良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创造了一个平稳良好的环境来发展利率市场化,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其次,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稳固微观环境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我国要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拥有稳固的微观环境。并且,要建立更好的金融监管体系。

  六、结论与总结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最后达到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但是通过以上的论述就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等方面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何来培养起国有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及如何更好的运用利率这个杠杆。同时发现如果国有银行改革有成效,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会进展较快,反之,中国利率市场化会面对着许多困难与障碍。

    212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