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篇一

  《 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

  [提要] 本文通过梳理利率市场化相关文献,从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金融抑制理论的改进与发展、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并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31日

  引言

  利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因持有一定量某种计价单位(人民币、美元甚至购买力)而承诺的回报率。利率可以视为金融产品的另一种价格表现形式,在调节资金供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相关理论和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产生的利率水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市场效率。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在利率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由供求决定市场出清状态下的均衡利率水平,政府仅在市场出现失灵时进行利率调控,也称为利率自由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此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也先后实现了市场化,同时,逐步放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2013年7月20日,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还处于上限管制状态,其他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世界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学术界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选取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评述,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为MacKinnon(1973)的金融抑制理论和Shaw(1973)的金融自由化理论。MacKinnon(1973)和Shaw(1973)通过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干预与经济落后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尤其是对利率的管制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分割,而这种分割造成了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均为实际利率),特权阶层能够轻松获得融资,而无特权阶层难以获得高层次创新所需的资金,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只能维持低层次数量增长,难以出现由创新带来的飞跃式发展。因此,MacKinnon(1973)和Shaw(1973)认为金融抑制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为了化解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需要放开政府管制,由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实现金融自由化。

  MacKinnon和Shaw开创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各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同时,给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一种解释,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具有探索和参考价值。

  MacKinnon和Shaw对于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开创性论述也存在粗糙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没有论述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抑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具体改革路径和相应的改革时机,同时忽略了金融自由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如原有的科技发展基础、劳动者的平均素质、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素质,政府的调控监管能力等,缺乏实践指导意义。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开创不久,拉丁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以该理论为指导,纷纷开展了激进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期通过金融自由化打破本国经济增速缓慢的困局,但是这些国家的改革均已惨败而告终,有的甚至引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落后的经济雪上加霜。

  二、金融抑制理论的改进和发展

  金融抑制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学者对该理论展开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对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20世纪90年代,MacKinnon通过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其早先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经济自由化的顺序理论,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顺序和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MacKinnon认为政府不能够也不应该同时采取全部的自由化措施,受到各国国情以及自由化进行时国际经济环境差异的影响,各国的金融自由化的最优顺序可以存在差异。MacKinnon的经济自由化的顺序理论承认了自由化改革所需的客观条件,认为金融自由化改革应当遵循一定的顺序推进,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Gibson、Tsakalotos(1994)对以往论述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文献进行了回顾,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某些缺陷阻碍了其自由化的进程,同时认为以往许多文献中所设想的过于简单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实际。他们认为自由化的战略应当包含符合经济实际状况的金融机构发展方案。Gibson、Tsakalotos(1994)的观点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实际经济状况在自由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使自由化理论有了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1997)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金融抑制理论的假设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去甚远,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推行金融自由化进而提振经济的前提条件,发展中国家存在管制的金融体制具有其合理性,这种合理的金融管制体制被称为金融约束。该理论充分考虑了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实际状况,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

  对金融抑制理论的修正和完善,使得金融抑制理论形成了完整体系,对世界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有助于各国制定合理的金融自由化路径、降低相关风险,最大限度发挥金融自由化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三、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我国学者以完善后的金融抑制理论体系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国情,从金融抑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金融约束的合理性两方面入手,研究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抑制和利率管制是我国经济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周业安(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金融抑制导致了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提高了企业利息支出以外的融资成本,同时造成非国有经济融资困难的局面。黄桂田、何石军(2011)认为利率和汇率管制催生了超额货币需求,同时扭曲投资和外向经济结构,这些都导致了经济效率的损失。

  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金融制度有其符合客观规律和合理的一面。王晋斌(2000)认为90年代实行的金融政策并不是金融抑制,而是扎根中国实际、权衡利弊得失后的权宜之计,其在促进融资和化解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黄金老(2001)则认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并不具备通过利率市场化提升经济效率的客观条件,即使实行了市场化也无法发挥市场化的预期作用。曾康霖(2004)认为金融抑制论在对欠发达国家实际情况的分析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不应当只关注其强调取消金融管制的方面。

  综合上述两方面学者的意见,我国确实存在金融抑制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实行利率市场化消除金融抑制,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当逐步、审慎推进。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自金融抑制理论创立至今,对利率市场化理论的研究使得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提升经济效率,但是改革应当遵循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并且改革伴随着较大的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地顺利实施,近年来,学术界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集中到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方面,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研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即阶段性风险;另一类主要研究利率市场化后的风险,即利率的恒久性风险。

  吴炳辉、何建敏(2014)在我国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从理论角度深入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这篇文献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由商业银行拓展到了企业和居民,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

  李庆水(2013)通过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应当重视监管的作用,以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提前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此作为应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的方法,从监管角度提出了管理利率市场化阶段性风险的策略。

  杨梅(2013)运用敏感性压力测试的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中的阶段性风险,提出当前温和的改革步骤不会造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难以承受的损失,更不会引发系统系风险、带来经济运行混乱,并提出了相应的阶段性风险应对策略。

  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其所面临的恒久利率风险。周颖辉(2013)论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利润水平、经营模式以及监管带来的影响。张慧莲、周晓乔(2014)研究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策略。

  五、利率市场化研究展望

  总结以往有关利率市场化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利率市场化理论体系,并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有效降低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得以较为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最为关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阶段,本文认为后续研究重点应当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以及阶段性风险;二是全面市场化后的恒久性利率风险研究。研究方法应当是以利率市场化理论为坚实基础的定量研究为主,以期能够较为准确地指导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罗纳德.I.麦金农.麦金农经济学文集第一卷,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1.

  [2]约翰.G.格利,爱德华.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3]Heather D.Gibson and Euclid Tsakalotos,The Scope and Limit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ritical Survey[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April 1994,Vol.30,No.3.

  [4]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导刊,1999.9.

  [5]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2.

  [6]黄桂田,何石军.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型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7.

  [7]王晋斌.金融控制、风险化解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0.4.

  [8]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9]曾康霖.关于金融抑制论的再审视[J].经济学动态,2004.5.

  [10]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部金融,2011.2.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篇二

  《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近几年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原则以及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银行在融资经营管理中的利率水平。它是指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实现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是金融机构自己根据当前的金融市场来自主决定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中介,由市场供求最终决定银行利率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的自由化,利率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也逐渐经历着利率的市场化,然而,一旦价格的自由度增加,在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是否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利用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呢?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如何?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战略规划、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以及国内金融行业现状的分析,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未来的影响。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一系列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我国在价格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在商品价格的改革效果更加明显,但要素价格的改革进度显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利率体制的改革呈现逐步的、缓慢的趋势,具体来说,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的进程如下:

  (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1949—1978),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体制改革,国家掌握着物资、信贷的分配权,大大降低了货币的能动性,较低的利率水平,银行也不把信贷资金当做商品来经营,不作为经济核算的指标,也不追求利润。

  (二)改革开放以来至市场经济体制之前(1979—1994),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相应的利率的杠杆作用也得到了加强,中央银行同时拥有了利率制定权,专业银行也具有了利率的浮动权,利率政策逐渐趋向灵活性,适应了当时宏观经济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先后进行14的存款利率调整,11次的贷款利率的调整,利率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1995—现在),我国由于受到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影响,逐步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改革的频率加大,多次进行降息来刺激需求,成功的抑制了通货膨胀,缓解了我国就业紧张的趋势,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加快,我国目前的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发行利率、贴现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均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原则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综合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中央银行先后确立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最终实现由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这一原则说明中央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实行逐步放开,并且从非主流产品开始,这些业务在银行中所占比例较低,不会对银行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市场自由化的逐步发展,我国在“入世”后逐步放开的承诺这一系列条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将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利率的市场化还是外资银行的引入,这一切均将给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利率市场化对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采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一方面看,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利率的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规范的经营环境,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信息制度的充分僻陋,对金融体制监管制度的完善,金融主体的竞争意识的增强,势必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规范经营;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利率的市场化可以改变银行利率的预算的软约束,进一步落实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为;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建立负债组合,从而随利率水平做出控制和调整;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可以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外资引入的金融机构产生更强的抵抗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中发挥的作用。

  另一方面看,利率市场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再给我们带来机遇时也伴随着挑战。利率的市场化将加大对其利率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由于影响利率波动的因素更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更大,利率的期限结构也变得复杂,利率的风险度上升,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利率市场化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与利率管制相比,利率的市场化重新对市场的的份额进行分配,银行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为争夺客户之间的简单竞争而是扩大到从贷款之间的中间业务的竞争,从实际角度看,最近几年国内银行的竞争加剧,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几家大规模的企业成为其竞争的对象,为了争取更多的从贷款,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展开主要依靠利差来维持,从而导致利差的降低,营业收入的减少。

  四、总结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利率的市场化在我国有一定的基础,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现象,应该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国家的有利经验,通过研究其对我国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利弊两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应对策略,坚持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优势,最终做到因势利导,主动求变,尽快建立一系列难以复制的业务和组织能力(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建锋,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王强.人民币利率研究,海洋出版社.

  [3] 胡海鸥,孙慧.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有关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推荐:

1.浅谈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

2.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

3.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相关论文

4.浅谈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

5.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论文

    172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