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使市场利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的关系,更加有效地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经济杠杆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范文一: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

  摘要:

  利率的市场化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面临冲击和负面影响较大的应当是资金总量处于中小水平的中小银行,这是因为他们规模相对较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由此促使中小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以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小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金融创新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思,会议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自此经过二十多年的稳步推进,直到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且随着央行基准利率的确定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全部完成。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资金的流向更加合理化、效益化,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促进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另外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对中小银行利润方面的影响

  克里斯蒂安.韦勒(ChristianEweller,2001)在阿斯利.德米尔居奇-昆特(AsliDemirguc-Kunt)和恩里卡.特拉贾凯(EnricaEetragianche)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进行了更直接的研究,发现实际利差在金融自由化后呈下降趋势。[1]泰翰.菲兹罗、楠斯.颇特、艾得.泰科斯(2010)使用了我国规模前20名(不包括农行)银行2007年的数据,模拟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他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将会基本保持不变,规模较大的银行依然是银行系统核心,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贷款业务将会处于劣势,但中小银行将会与大银行进行激烈竞争,并且效率可能提高,同时市场上存贷款利率将会上升,但利差会可能缩小。[2]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2013年11月出席金麒麟论坛时也表示,完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将受到挑战,银行业的利润将受到影响。①中小银行由于市场份额小、综合实力不佳等原因,在“争储揽贷”竞争中必无法与大银行抗衡,再加上其对利差收入依赖性大,传统的盈利模式必将受到巨大冲击,无法持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2013)表示,从近期我国银行业利差的变化来看,银行业利差普遍有所减小,中小银行减小的幅度更大。②本文通过分析1996至2015年利率市场化中的银行业存贷利差变化情况变化显示利率市场化引发的银行的存贷利差的变化,从表格可以看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开始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减小(见表1),可见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收窄是大势所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存款作为稀缺资源,利率管制放开将加剧银行间的价格竞争,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上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银行争夺优质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维持贷款份额,纷纷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借款人;再者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与银行竞争着资金来源,由此推高了资金成本。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存款作为稀缺资源,利率管制放开将加剧银行间的价格竞争,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上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银行争夺优质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维持贷款份额,纷纷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借款人;再者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与银行竞争着资金来源,由此推高了资金成本。根据银监局《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整理得知(见表2),自从2011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但占比仍然相对较低,目前利息收入仍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体收入。尤其多数中小银行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度更高,有些甚至90%以上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于利息收入。由此可见,利差收窄引起的净利息收入减少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减少的重要因素。

  二、对中小银行风险方面的影响

  1.加大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市场利率发生波动和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是利率风险产生的两个条件,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就存在利率风险,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市场利率波动的大小和银行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程度。由于利差减少,为提高收益,银行也许会选用比较冒险的方式去搭配业务,比如短期负债搭配长期资产会产生最大的收益,但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会随之提高。

  2.加大道德风险随着银行准入门槛降低,银行间竞争加剧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利润空间会进一步缩减,银行人员为维持利润的高增长,就会准入高风险客户,从而不能理性的评估贷款风险,而高风险客户往往具有更高的违约风险。

  3.加大汇率风险由于未来较长时间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国内利率上升,如果汇率加大浮动,可能引发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大幅度波动,加大银行汇率风险,并引发新的套利行为,如果汇率不能自由浮动,可能加速热钱流入,冲击国内市场和金融秩序,如果汇率波动过大,会加大和给银行带来新的汇率风险。固然在利率市场化这场战役中,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抵抗风险能力较差,但中小银行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是从时间方面分析,中小银行由于信贷决策层次相对较少,对业务的审批速度也相对较快,审批方法比较灵活,因此对于那些时间紧促的业务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够更好的吸引客户。

  二是从空间方面分析,中小银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其信息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地域优势以及信息成本优势使其对当地的主要存款来源和贷款去向都相对了解。在吸引存款方面,中小银行由于与当地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相对熟悉,更容易合作,再加上决策灵活度比较高,可对在本行存款的客户提供更多的的便利和优惠,对储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贷款方面,地域优势和信息成本优势使中小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更方便对后期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3]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首先,提升自身定价能力,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定价能力的现状出发,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过程中,不能单从利润着手哄抬贷款利率或者为了吸引客户随意降低贷款利率,而是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层面上出发,在考虑资金和服务成本、拟获取利润、企业形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设立分层的利率体系。对优质客户可以提供更多、更优惠的利率选择,对高风险客户可以正确评价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对不同地方和区域的客户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国家应设定相应的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利率制定中的行为人,使其行为符合有关规定,防止违法制定利率的不轨行为,真正做到按风险加成原则确定贷款利率。其次,积极发展金融服务,提升中间业务比重。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的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贷款业务,具有风险小、发展空间大、成本低、客户价值挖掘度高等优势。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甚至超过70%,而我国中间业务发展较晚,尤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美国和香港的利率市场化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家庭管家、生活秘书、理财、咨询、金融衍生品交易类等较少占用资本金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未来将成为银行未来争夺的重要领域。因此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增加利润、应对利率波动风险的有效措施。再次,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发展特色产品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同时具备业务审批环节少、市场反应速度快、地方性支持较多等优势,唯有充分挖掘这些优势,根据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地推出适合客户发展的新产品,譬如,中小银行可紧跟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电子业务”,社区银行,除传统的网上银行外,手机银行、PAD银行、微信银行、小微云、农金通等也是中小银行大力发展的方向。只有稳步推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发展特色产品业务以及综合化经营服务,才能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向文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5.

  [2]巴曙松.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形成显著影响——基于美,日等国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江淮论坛,2012(4):5-10.

  [3]叶亚飞,陶士贵.西南金融[J],2014(9):63-68.

  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范文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摘要:

  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的领域。既有研究多论及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性,还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拟从三个方面对利率市场化进行衡量,建立利率市场化总指数;并选取10个指标尝试从三大维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衡量,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出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理,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进一步地,基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传导路径提出了相关政策导向性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质量;作用机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逐步推进。其中,利率市场化依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改革时序和步骤推开。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框架已基本搭建起来。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红利在于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良性增长,因此,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利率市场化受到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赶超发展战略,大多采取了人为压低利率、信贷配给等金融抑制政策,直接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本匮乏等负面效应。对此,Mckinnon(1973)和Shaw(1973)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强调人为扭曲与金融抑制致使利率过低甚至出现负的实际利率,是引致金融体系和经济效率低下的主因。随后,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得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确实对宏观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得到利率市场化可促进经济增长(Bekaertetal,2005;Mertens,2008)和经济稳定(SmetsandWouters,2007)的结论。也有学者认为,需要一定的金融管制,方能保证经济和市场的效率和稳定。代表人物是Hellman等(1997)。实证方面,Berthelemy和Varousdakis(1996)提出在金融部门发展之初,银行业的放松管制政策可能带来过度竞争,从而影响银行储蓄动员的效果及其资本积累。之后,国外一些学者在经济政策和环境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对美国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的研究,认为向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稳定信贷市场。

  国内学界的研究始于利率市场化的特征和发展路径。易纲(2009)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了概括,一是利率的政策管制逐步放松,金融机构走向自主定价;二是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张效岩和梁琪(2010)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效的,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仍然存在。陶雄华和陈明珏(2013)通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致力于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行测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近年来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的衡量方式倚重增速或绝对值。刘小玄和周晓艳(2011)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受到严苛管制,致使金融服务效率低下、供给短缺,这种行政方式惯性下非市场性、不公平的资源配置严重影响了我国微观经济主体间的正常竞争和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失衡。黎志刚和尚梦(2014)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研究发现,短期内利率市场化抑制经济增长,长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可喜的是,近来已有一些学者对经济增长质量颇为关注。钞小静和任保平(2011)从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马轶群和史安娜(2012)参考其方法,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多方面的影响。

  此外,关涉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还包括陆军和陈郑(2014)认为存款利率约束在总体上减少了产出的波动。沙虎居和陈刚(2015)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业态成长。林琳(2011)认为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较为显著地改善了县域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种积极影响已逐步弱化。客观地看,现有文献对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展开的有价值的研究,为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数据积累和分析参照乃至方法论基础。但目前关于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尚有局限,对一国的经济政策与环境的考虑尚付阙如,最后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二是不少学者对经济增长的衡量多停留于增速或绝对值,对经济增长其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如何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地观察和认识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性,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新领域。有鉴于此,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有益元素的基础上,基于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利率市场化进行衡量,建立利率市场化总指数;并选取10个指标尝试从三大维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衡量,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出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理,为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更重要的是,为有效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分析及处理

  (一)利率市场化衡量指标的构建为对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和所处阶段进行客观地研判,需要设计相关具体指标加以衡量测度。庄晓玖(2007)、易文斐和于丹(2007)对利率市场化的间接度量进行过探索,当前,陶雄华和陈明珏(2013)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测度最具代表性。1.实际利率水平用名义利率(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实际利率的度量指标。2.利率决定方式鉴于大多国家都曾经实行过利率管制(从2004年起我国也有相同的情况),因此,把利率市场化阶段进行分类和赋值,分别为利率完全市场化赋值为3,利率部分市场化赋值为2,利率部分抑制赋值为1,利率完全抑制赋值为0。3.利率浮动的幅度和范围将我国的利率体系分成5大类共14种,分别包括:(1)贷款利率,包括:短期贷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2)存款利率,包括:居民定期储蓄利率和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利率。(3)货币市场利率,包括:回购债券的利率、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库券利率。(4)债券发行利率,包括:金融债券利率、长期国债利率和企业债券利率。(5)外币利率,包括: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存款利率。其中,浮动幅度<30%,赋值为0;浮动幅度在[30%,50%)之间,赋值为1;浮动幅度为[50%,100%),赋值为2;浮动幅度≥100%,赋值为3。4.利率市场化总指数(IRI)的合成采用简单平均法利率市场化三个方面的细小改变比某一个方面的巨大改变更好。合成方法就是直接对上述三项指标取平均数,最后求出来的数值,即为各年度的利率市场化总指数,取值范围为[0,3]。最终合成的利率市场化总指数见图1。

  (二)经济增长质量衡量指标的构建为了从不同方面探讨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本文参考马轶群和史安娜(2012)的指标进行修改,使之表述更加准确,最终形成10个指标从三个维度即经济增长水平质量①、经济增长过程质量①和经济增长方式质量来综合衡量,如表1所示。

  三、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假说

  结合已有研究,并根据现实状况进行部分修正,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假说。

  (一)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的影响迄今为止,大部分文献采用人均GDP的高低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由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抑制模型可知,如果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实际投资与意愿投资之间不匹配,则利率难以有效地配置资金,影响经济的有效增长。而利率市场化,可以减少这种低效率的资金配给,作为市场信贷资金配置的基础性工具,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投资流向优化、弥合实际投资与意愿投资之间的缺口,有效提高投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基于效率提高的经济增长。因此提出:假设1: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的影响首先,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是指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平稳性特征,一般而言,经济产出和价格的波动愈小,经济增长过程愈平稳,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也就愈高。在利率市场化一定阶段,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满足各层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稳定企业生产,维护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有助于减小银行资金的供求缺口,降低货币投放的倒逼机制,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平抑经济波动。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由于资金趋向选取边际收益最高的领域,对各类企业产生优胜劣汰的机制,因而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形成不稳定的产出,并增加产出的波动;还由于社会上总产品的供求不一致,加之具有一定时滞性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提出:假设2:利率市场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可能产生同向和反向的不同影响。其次,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协调性)是指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是建立在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之上的。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有助于调整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的体制性、机制性失衡,使得第一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得到“补偿式”、“倾斜性”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发展和优化升级。但另一方面,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下,利率市场化可能又会加大环境污染。因此提出:假设3: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协调性)具有不确定的影响。再次,经济增长过程质量(持续性)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结构上,协调的投资消费结构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利率市场化多会使利率提高,诱导人们更多地储蓄和投资,更少地消费,这种以获取更高的预期收益的理性选择,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抑制了人们的消费率,引致消费不足,市场供给和市场消费因不均衡而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此提出:假设4: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持续性)有负向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就利率市场化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可以将资金要素配置到资本边际效率更高的项目中。利率市场化既有助于优化存量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构成,提高其配置效率,又有利于诱导增量的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领域配置到生产率较高的领域,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地,由于利率市场化可以影响金融中介选择生产技术较高的企业进行贷款,所以,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因此提出:假设5: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有正向影响。

  四、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在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中,为了预防“伪回归”问题,我们运用ADF方法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本文根据AI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期。从表2可知,除了EGL、EGPT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其余变量都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对所有变量序列都进行一阶差分,除了EGPS在一阶差分后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其余所有变量序列一阶差分后都1%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都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为了分析IRI与EGL、IRI与EGPT、IRI与EGPC、IRI与EGPS、IRI与EGP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先做两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再运用ADF检验法检测回归方程残差的平稳性。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利率市场化与各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指数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除了IRI与EGL、IRI和EGPS在5%的显著水平下,小于相应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其余IRI与EGPT、IRI与EGPC、IRI与EGP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小于相应临界值,拒绝原假设。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由于协整关系只可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然而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可以反映短期均衡关系,并对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修正,从而弥补协整反映长期关系的不足。本文运用Eviews7.0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运算结果如表4-表8所示。从表4-表8可知,估计结果中的参数大部分为显著,说明误差修正起到重要作用;存在某些结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同一个方程中,存在相同变量的众多滞后值,从而导致多重共线性的产生。但上述情况并不影响这些参数在整体检验上是显著的。

  (四)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广义脉冲响应函数(GIRF)描述的是扰动项对各变量的动态冲击。脉冲响应函数可以详细地反映出各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机制。本文中横轴为追溯期数(取10期),纵轴为冲击响应的大小。图3-图7分别给出了基于VEC模型的经济增长水平质量(EGL)、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EGPT、协调性EGPC、持续性EGPS)和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对自身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的脉冲响应轨迹,以滞后10年为例,假定利率市场化(IRI)扰动项标准差为正值。第一,图3为经济增长水平质量(EGL)面对自身和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的响应轨迹。面对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第1-5期是个微弱的负向冲击,第5-10期是一个正向增大的冲击。面对自身冲击,始终是正向冲击,但第3-4期稍有回落,从第5期开始逐步增大,第10期达到正向最大值。第二,图4、5、6为经济增长过程质量面对自身和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的响应轨迹。其中,图4为经济增长稳定性(EGPT)面对利率市场化(IRI)和自身冲击的动态响应过程,经济增长稳定性(EGPT)受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逐步降低,第10期冲击最弱,所受的冲击为正负交替;面对自身冲击,同样受冲击逐步降低,第10期冲击最弱,所受的冲击也为正负交替,但与面对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相反。图5为经济增长协调性(EGPC)面对利率市场化(IRI)和自身冲击的动态响应过程,面对利率市场化(IRI)冲击,受冲击逐步增大,第10期到达正向最大值;面对自身冲击,受冲击逐步增大,第10期到达正向最大值,但整体所受影响比利率市场化(IRI)冲击时大。图6为经济增长持续性(EGPS)面对利率市场化(IRI)和自身冲击的动态响应过程,面对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在1-6期是一个正向冲击,第6-10期是一个负向冲击;面对自身冲击,受冲击逐步增大,第10期到达正向最大值。第三,图7为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面对自身和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的响应轨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受利率市场化(IRI)的冲击逐步增大,第10期到达正向最大值。面对自身冲击,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受冲击逐步增大,第10期到达正向最大值。

  (五)方差分解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EGL)、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EGPT、协调性EGPC、持续性EGPS)和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的贡献率(见表9和表10)。首先,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EGL)的拉动作用在短期内上升很快,从第8期已经超过35%,这意味着,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的提升都有较大的贡献。其次,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稳定性(EGPT)和经济增长持续性(EGPS)的贡献度一直在2%以内,表明在经济增长稳定性(EGPT)和经济增长持续性(EGPS)的变化中,利率市场化(IRI)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但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协调性(EGPC)的影响是逐步增大的,第8期的贡献度就已超过20%,并在第10期达到24.82465%,这表明在经济协调性增长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IRI)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再次,利率市场化(IRI)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EGP)在前9期是不断上升的,在第9期实现最大值52.6050%的贡献度,直到第10期才微微回落。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质量三大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产出降低,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但就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减少低效率的资金配给,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即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水平质量影响是正向的。第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的影响相对有限,是正负冲击交替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微观经济主体逐渐适应了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产出和价格波动的影响也呈现出逐渐式微的态势,与此同时,体现经济增长过程质量(稳定性)的内生机制逐渐形成;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协调性)为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对体制性和机制性失衡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引导经济更加协调地增长,大于由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产出增加可能伴随的环境污染;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持续性)的影响也相对有限,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将诱导人们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或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收益,这却制约和降低了居民消费率,引致消费不足,供给和消费失衡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但随着后期人们财富的累积,更高层次的消费可能会逐步增加,长期内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过程质量(持续性)的影响也会变为正向。第三,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同时在未来还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会持续把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进而不断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同时促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方式质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综上,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推动经济适度、高效、健康、可持续地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但下述问题值得关注:其一,要正确看待和应对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可能引起的产出降低,着眼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远性红利,立足于中国经济改革时序性、阶段性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稳步推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二,在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放开管制,但不是放弃监管;在货币政策制定时要特别防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其三,在利率进一步放开的过程中,要更加倡导和强调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污染程度较高的企业坚决整改和转型,真正确保资金进入高效环保、技术先进的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其四,为因应利率市场化对消费的负面影响,要更好地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随着人们财富的累积,消费才会逐步增加。

  参考文献

  1、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探讨 优先出版吴君宇中国商论2016-07-22 16:33

  2、浅谈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齐艳全国商情2016-05-28

利率市场化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

2.利率市场化论文

3.中国利率市场化论文

4.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

5.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研究论文

6.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7.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

    13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