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趣味数学论文

秋梅分享

  趣味数学突出了数学知识中趣味性的一面,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学得活泼、愉快,感到越学越有意思。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趣味数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趣味数学论文篇1

  浅析初中数学的趣味教学

  学习需要兴趣,学数学就更需要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是数学趣味教学的出发点。下面是笔者教学十几年,在趣味教学上的几点体会:

  一、 用“心”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 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充满爱心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笔者是手拿风车走进教室,边走还边用嘴吹动风车。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在干什么?从学生熟悉的“风车的转动”中感受旋转,引入新课,很容易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巧借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由于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溶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好数学。并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可以创新性地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学习中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亲身体验到再创造的乐趣。

  四、 注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数学实验室”“练一练”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的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角的轴对称性”时,笔者先出示阅读题: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角有没有类似的特性呢?等学生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的效果,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探讨数学知识,从问题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进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用字母表示数》、《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很多的分类讨论及探索 规律的题目,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并得出它们的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讨论中得到训练。

  3. 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给学生加以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 总结等。第三,要 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 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笔者在讲授《黄金分割》时,先投影展示了 中国的国旗,让学生观察国旗上的五角星有什么玄妙之处。结果有的学生发现五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有的学生发现五角星是由五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组成;有的学生发现五角星中的五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全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等。这时笔者在学生的这些观察发现中点题:五个全等的三角形都是“黄金三角形”,然后引出课题——黄金分割。这样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当然,学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差错,这是正常的,不能埋怨、训斥、 责怪,而应注意引导和纠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4. 培养小结习惯。

  很多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却忽视对知识点必要的巩固、记忆和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利用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笔者认为最好由教师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让学生做到一看:即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即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标出重点、难点,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即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而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相结合,使学生的总结能力向更高层 发展。

  趣味数学论文篇2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措施

  摘要: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趣味性教学,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趣味性; 教学

  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趣味性教学,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趣味性的开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引入部分,我先给学生出了几个数,请学生算一算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用笔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速度有些慢,我又让学生出数,我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结果我既正确又迅速地判断出来了。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算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2充分与学生情感交流,加强心理交往

  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它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情感交流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即使批评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善意的。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知识传授上“同频共振”,情感交流上“情绪共鸣”。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心理特点看,小学生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总之,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3.1引导动手操作,诱发求知欲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3.2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还可以用“打手势算”的练习方法。总之,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3.3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一堂生动的游戏课,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玩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4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可以常搞“速算比赛”、“指得数比赛”和“抢答题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数学竞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4评价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手段多样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鼓舞、召唤学生,改进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评价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要力求做到准确、全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多维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要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等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

  评价手段多样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 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外,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书面评价方式、观察访谈的口头评价方式、作品展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猜你喜欢:

    34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