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政论文参考
财政理论问题是财政学的基础 ,财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则是建立财政理论体系基础的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政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财政论文范文一:财政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解决资源、环境矛盾,走出一条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甘肃省循环经济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来指导政府支持地方循环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对促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现状
(一)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
2007年,省财政设立了节能降耗专项资金2500万元,设立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污染减排专项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2008年,专项资金分别增加到各5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循环经济的发展。2004—2008年,甘肃省争取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项目和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共计118项,项目总投资93.4亿元,国家下达资金总额7.64亿元。2011年底,国家支持甘肃省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下达补助资金4.84亿元。甘肃省各级政府也根据财力情况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改造、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关键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或直接投资等扶持。
(二)推行政府采购政策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采购部门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所附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内的节能产品进行政府采购,并随时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进行调整。甘肃省财政厅也制定了《关于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优先采购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实施意见》,优先安排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预算项目,对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清单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作为优先采购项目编入预算项目,对列入政府采购强制采购清单的产品要求必须强制采购,对进行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给予降低履约保证金、提高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缩短付款尾款扣押期限等优惠政策。
(三)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央出台扩大内需10项措施以来,甘肃省落实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等工程项目。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总投资超过32亿元,水土保持项目投资1.3亿元;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7亿元。引进生态环境建设外援项目12个,受援资金总额近13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重点风沙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外援项目区覆盖了甘肃省14市(州)的41个县(区)。石油产区庆阳市部分地区由于石油开发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地表水质下降、水环境变差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10年7月,庆阳市向甘肃省政府上报了《甘肃省石油开发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使用办法》,请求省政府批准实施以加大对石油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2007年,甘肃省率先出台草原植被恢复费及其收费标准,2008年以来共收缴草原植被恢复费约3000多万元。征收的草原植被恢复费按照“取之于草、用之于草”的原则使用。从2010年开始,按草原植被恢复建设项目下达资金920多万元,通过人工种草、异地栽植等措施,在甘肃省的高台县、民乐县、瓜州县、玉门县、庆城县、华池县、景泰县等地恢复草原植被,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积极落实国家的排污收费政策
甘肃省充分发挥排污收费的对环境保护的调节作用,着力解决影响排污收费作用发挥的不适应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使排污收费制度在贯彻落实“环境立省”战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甘肃省共征收排污费4.53亿元,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收费制度在促进甘肃省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提高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甘肃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循环经济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一些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超过2%,日本甚至已达到4%。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证实,环保投入占到GDP的2%—3%才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基本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的统计数据,1996—2004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达到了9522.7亿元,占同期GDP的1%,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3%,2006—2007年这一比例略有上升,但是仍然不足1.4%。这其中包括了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真正的财政投资不足GDP的1%。不难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难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甘肃省经济落后,财政投入比东部省份更少。
(二)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甘肃省在环保设施投资、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集中整治城市工业、退耕还林、农业环保等方面都有环保补贴,但是补贴环节单一,且补贴数量有限。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如果市场价格脱轨就用财政补贴来保持价格平衡将会造成利益外溢。不合理的财政政策性补贴,会使被补贴商品的价格偏低,结果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浪费,出现商品高价、原材料低价和资源无价的状况,加重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
(三)绿色采购制度不尽完善
自2006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来,政府绿色采购进程加快且成效明显。但是现行的采购规模与采购模式,仍存在不合理之处:采购规模小,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占政府预算总支出的1/3、占GDP的比重为10%—20%相比,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足10%,占GDP的比重一直不足2%,比重过低;缺乏明确的绿色采购的法律法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不完善,采购清单范围窄;未能建立信息化的绿色采购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未能很好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的作用。
(四)排污收费政策不完善
一是排污计费依据不合理。排污收费制度主要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收费,而且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以上有害物质的,仅对同一污染体浓度最高的一种污染物收费。二是排污收费标准低,不能弥补污染治理的成本,不利于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三是征收范围小。生活垃圾、污水、工业废弃物等没有纳入征收范围,而且主要针对部分企业单位,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排污收费部分实行,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基本未实行。四是大量收费资金被非法使用,大比例资金用于环保部门自身建设,有限的环保资金没有真正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去。
三、促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争取中央财政资金
甘肃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高耗能工业所占比例非常大,各种形式能耗需求持续不断增加,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在现有条件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不现实的。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相应的财力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是促进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后,在组织实施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时,要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各项专项资金支持。
(二)增加预算投入
政府应该通过预算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环境保护支出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预算经常性支出项目,政府应该合理调整环境保护支出和其他预算项目支出的比重,增加环境保护的预算资金安排,使预算内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数量稳中有升。政府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预算资金主要着力点必须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进行,合理安排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补贴、环境产品补贴。一方面,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以解决企业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资源利用的产品消费,对循环经济的环保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引导鼓励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型企业发展。
(三)健全专项资金
根据财政情况逐步增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整合现有的投资和其他专项资金,用更多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相关科研的技术发展及重大攻关项目。甘肃省应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组成相关领域专家委员会,对循环经济有关企业、项目、技术进行评估和审核,通过专项资金直接拨款,或者采取财政贴息、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对具有一定外部效益的企业、项目、技术予以补助,扩大高效节能产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支持资源循环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四)深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可以引导和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带动市场绿色消费行为,因此,甘肃省要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力度。首先,对纳入《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中的产品,要列入各级政府采购范围。其次,要完善绿色产品采购的制度和绿色采购的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采购信息,方便供应商和采购者及时获悉相关绿色信息。最后,在实施绿色采购时,财政部门可以对绿色产品的购买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优惠,以此来保证采购人购买绿色产品时有资金来源。此外,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也可以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绿色产品消费。
(五)完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还处在不规范、不完善状态,无论在解决政府间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还是在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方面,按照均等化要求和规范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亟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较为脆弱。因此,国家应该从顶层设计角度完善我国财政性转移支付制度,在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前提下,可以借鉴德国的州际财政平衡基金模式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即在经济和生态关系密切的同级政府间建立区际生态转移支付基金,通过辖区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生态在某一区域内的有效交换,从而形成生态服务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同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不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目的主要是为激励贫困地区增加环境投资的积极性,并补偿其因保护生态环境而丧失发展可能的机会成本。因此,在坚持“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下,可以设立省际间生态转移支付基金以调节利益分配,通过相关受益省份和生态供给省份之间的谈判,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合理支付比例范围,给予生态供给省份相应的补偿。
有关财政论文范文二:乡镇财政改革论文
一、中国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的激励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薪酬激励体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薪酬激励体制在整个激励体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乡镇机关的特殊地位,乡镇机关人员的工资有着国家统一的标准,这种单一的工资模式使得乡镇机关在管理上难以发挥出薪酬激励体制的效力。
2、乡镇机关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工资政策下,乡镇机关人员的工资收入无法有效体现员工的能力高低,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以荣誉为基本的乡镇机关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充分调动乡镇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存在感与成就感。而目前,乡镇机关大都只把职位晋升作为激励手段,对于建立完善以荣誉激励为基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够重视,难以形成良好的的效果。
(二)我国乡镇财政改革分析
1、乡镇财政作为乡镇发展的主体力量,应该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功效
乡镇财政有别于公共财政,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乡镇财政主要用于乡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乡镇经济、提供乡镇公共产品等方面。乡镇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合理安排财政收入,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特色和人力资源状况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经济;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发展适合当地民情的公共产品,如:住房建设、乡镇水利、村民教育等,使得乡镇建设的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大力发展有关乡镇文化、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一系列有关民生的福利项目,加快乡镇的发展进程。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荣誉激励和精神激励在激励体制中的作用。如:乡镇政府可以设立公共基础建设贡献光荣榜,发展乡镇经济建设年度人物等等奖项。从而让工作人员可以在乡镇财政改革中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财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乡镇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对于乡镇财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税制度的改革中,可以使用以工作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如:设立税收工作模范标兵,乡镇政府领导应对合理执行和引导群众税收的员工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员工的斗志,积极地投入乡镇财政改革事业。
3、合理利用财政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是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方法。乡镇财政的不合理支出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流失。比如:有些乡镇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建设豪华的的办公楼,大肆采购政府办公用品,接待领导也不遗余力,而在涉及民生的教育、医疗、环保上面吝于投入,这些财政资金的不合理利用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只有优化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才能合理的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物尽其用”的目标。此外,由于我国对农民税收的大量减免,乡镇财政的收入来源也相应减少,一大部分还要被中央分去。由此产生的资金缺口还需要上级的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限交叉的领域,中央与地方应分工明确、充分配合、积极协调以实现对乡镇财务的有效管理。
4、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乡镇经济基础薄弱是乡镇财政改革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乡镇财政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乡镇财政改革中的财政管理
我国乡镇政府所承担的债务十分沉重,并且有增大的趋势。通常来说,举借债务是弥补乡镇赤字的主要方式。一般乡镇债务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很大一部分乡镇政府背负着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记者在走访多个乡镇进行采访后发现,我国部分乡镇政府的债务无法及时被偿还,导致债务长期积累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乡镇经济发展进程,同时融资业务在乡镇中发展使得乡镇政府背负上了新的债务并承担着巨大的融资风险,并且乡镇政府低下的债务偿还能力使得融资公司内部也严重亏损,例如广东省某乡镇融资平台公司中亏损率达到了50%左右。乡镇财务的债务问题是财务管理中尤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一)当前乡镇机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目标指引下,对于企业的资产购置以及融通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在我国的财政管理中,乡镇财政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对于乡镇财政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巩固基层人民政权,从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镇财政信息不真实。某些乡镇领导由于自身的财经法规意识不强,因此为了完成上级的硬性指标,即使本乡镇的财政收入比较低的时候,依然报以比较高的财政收入,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本乡镇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正常发展。第二,乡镇财政核算不完善。某些乡镇在进行财政收支统计的时候,没有将所有的财政收支都包含在核算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乡镇财务的某些收支单据长期得不到处理。第三,乡镇财政票据不规范。某些乡镇对自己的财政收支票据没有规范的管理,从而导致有些人趁机开假发票或者是虚报票据,这对乡镇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第四,乡镇财政内控制度不健全。某些乡镇不重视自身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这就导致乡镇财政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出现管理混乱以及监督不力的现象。
(二)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建议
1、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人才是团队建设的根本。乡镇有关领导要充分加强人才储备建设,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提高乡镇财务部门人员的综合体素质。财务部门可以对本部门现有员工进行集中培训,普及有关财务知识,加强对于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
2、做到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乡镇政府应严格控制开支,制定相应的公务接待标准,并对乡镇政府的相应的支出情况进行公开公示,以培养相关干部的自觉性,增强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同时,乡镇政府应实行统一票据,对票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有关票据的领用、核销和保管制度,优化乡镇财务资金的使用。
3、完善乡镇收支管理制度
乡镇政府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招待费、办公费以及打印费等行政支出应制定相应的支出基数,合理控制支出限额。部分乡镇随意挪用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管。同时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切实履行、加强对乡镇财务的支出管理。此外,乡镇政府还应切实加强本地的财政收入管理,合理控制收入与支出,建设规范合理的收支制度。
4、完善乡镇物资管理制度
对于乡镇的固定资产,乡镇政府应切实保证账实相符,坚决杜绝出现随意挪用公共财物的账外资产现象。部分乡镇对固定资产没有有效的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同时乡镇政府应严格制定相关采购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规范乡镇固定资产处置;严格履行相关规章手续,同时乡镇政府应与上级政府做好工作衔接,以确保乡镇政府国有资产的安全。
5、完善乡镇机关内部监管体系
乡镇政府应加强对内部财政的监管,合理完善内部监管体系。管理者应树立起员工的诚信意识,加强内部组织成员的沟通理解,做到合理引导与有效监督,从而保证乡镇财务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有功必奖,有过必罚,以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自律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6、提高财务部门在乡镇政府组织内部的整体地位
乡镇财务管理对于乡镇政府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乡镇财务发生混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整体财务的安全,进而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因此,乡镇政府有关领导要从根本上重视乡镇的财务管理,集思广益,探索有关乡镇财务管理的最优化模式,推进乡镇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
三、结束语
总之,中国乡镇的财政改革对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整体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对于乡镇机关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乡镇财务的管理工作在乡镇的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乡镇财务作为国家整体财务的基础,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乡镇政府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集思广益,探索和改善最适合本地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有关财政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4.财政学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