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秋梅分享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诊治依赖于检验结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检验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篇1

  浅析医学中临床细菌检验

  细菌检验是医学检验中最常见的检验方法,为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确定,给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着重要的依据。细菌检验在多个环节上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在质量上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分离培养基菌种等等。如何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好相应的管理,保证细菌检查的准确性。

  1标本检验中质量的管理

  1.1致病菌分离鉴定

  1.1.2如实记录检验过程和报告结果:在检验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问题和所看到现象,都要如实的记录,以便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结论,也对以后进行改进工作和总结有个依据。对于诊断内容要进行登记,以便查询,如原报告有误或不完善,应发纠正报告。

  1.2药敏试验质控:药敏试验应严格按最新发布的NCCLS所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1.2. 1常用的药敏质控标准菌株:NCCLS从美国菌种收集中心(ATCC)选择推荐了一些菌株作为质控标准株

  1.2.2质控株的保存: 尽管在检验中质控标准株要比其他一些菌株药敏结果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如反复多次使用会造成菌株的变异。为了防止变异,必须将标准的株冻干保存。每月从冻干株中复苏1次,种入大豆胰酶消化肉汤中作为工作株。工作株可存放在4℃~8℃的条件中,并每周进行转种1次,使用4~5次后必须弃之。在质控中发现工作株结果有疑,应进行更换。在无冻干的条件下,可将质控株置入在以下物质中,①含10~15%甘油的大豆胰酶消化肉汤②脱纤维羊(或兔)血③脱脂奶④含50%小牛血清的肉汤,存于-20℃以下环境中(最好-60℃以下),亦可防止变异。

  1.2.3药敏质控方法:质控株应每天随临床分离株一道进行药敏试验,如果质控株的药敏结果质控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试验条件符合要求,结果可信;若药敏结果在质控范围外,则说明实验中可能出现了问题。在质控株的可信限在质控允许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故在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仅允许1次落在范围之外,但也不能偏离质控允许的范围中间值4个标准差。此外,20次或跟多次药敏结果的平均应接近中间。如果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2次或30次中≥4次,那么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则表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问题,必须要查明原因,进行解决。

  标本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都受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细菌的检验中,检验的准确性也要提高。

  2细菌检验的准确度、认可度

  医学中细菌检验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提供临床诊断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方式和保管、分离培养的技术和方法等条件都可以影响细菌检验的结果。细菌检验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培养鉴定的方法,从而忽视了保本在采集时的方法和采集标本时的质量。在目前标本的采集中,痰标本、脓性分泌物的标本及尿液标本等都存在着采集标本质量的问题。

  痰标本的采集,大多数是在自然情况下咳痰的方式进行,必然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上呼吸道分泌物种常有大龄的多种细菌(106~109/ml),因此痰标本在采集中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根据调查,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有17种常见的细菌,所以标本在培养前先进行革兰染色,再根据细胞种类及存在的细菌情况,来确定是否培养或者重新留取标本,对标本质量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也减少诊断结果的失误,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

  脓性分泌物分为外伤分泌物、术后感染分泌物、穿刺液等,在标本的采集中,也是存在质量的问题。标本在取材后,往往会培养出多种细菌。而这种多出的细菌并非是真正的病原菌,它多是创面上生长繁殖的杂菌。因此,在采取标本中一般是采取深部的分泌物,其后进行细菌的培养,也是先涂片,再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确定优势菌的存活数量。

  尿液细菌在采集和培养时大多数是使用“中段尿”,但检测后

  的结果于临床存在着差异,导致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分为一尿液不做细菌计数而是以培养结果为准,二尿液标本未能及时送往实验室,导致细菌繁殖,造成假阳性结果,才使细菌检验出现错误,造成诊断与治疗的混乱。正确的方法是,在尿液标本留取后及时进行送检,在培养前先进行显微镜检查了解细菌的存活情况,其后在进行细菌的培养及检测。泌尿感染多数情况下是由单一菌种引起的,如果两种细菌在20%以下出现混合感染,或培养细菌数在3种或3种以上,那判定为标本已经污染,需要重新采集新的标本。在尿液细菌检测中,是以每ml尿液中含有或超过105个细菌,就会诊断为尿道感染。在尿液的检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果断的下诊断。

  细菌的检测在我国医院的应用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标本质量问题,但这个问题也医学检验中必要解决的问题。在细菌检验中,要做到高标准,超精确,给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

  3总结

  只有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才能对细菌检验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积极的面对病原菌的变异。在细菌的检验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发出正确的检验结果,以辅助临床更好的治疗。细菌检验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篇2

  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问题

  检验医学的进步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检验与临床联系的先决条件是质量保证和参考价值的合理性。因而临床检验学也成为对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和预防保健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检验中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临床检验必须加强检验质量的控制,确保质量控制贯穿于检验的整个过程。笔者从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尽的分析了临床检验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检验中非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非病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不真实,例如:临床医生告知不足,病人对饮食、平时运动、经期、服用药物、情绪等因素不加注意,影响了检验的结果。也有一些因素是采集过程中引起的,例如:样本采集的时间、数量、部位、方法、采集环境等不正确导致检验结果与病人病症不稳合,影响了临床诊断。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不及时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样本采集后忘做检验,等补做检验时样本失去了原有特性,造成检测结果失控。检验器皿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某医院对微量吸管进行比较和校对,结果发现35%的吸管容量都不符合标准,这就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稳定。

  1.2临床检验中科研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现阶段,医院检验科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相对薄弱,其中有部分因素是由于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技术水平不够,从而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上岗前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学习,而自身技术水平和检验理论知识不足,引起检验质量观念淡薄,仅以日常工作量为任务,得过且过,完全忽视了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检验器皿的陈旧更加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某些基层医院因自身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因素,长期没有更换检验设备,有的还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造成检验质量难有保障。

  2.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2.1临床检验前的护理措施

  临床检验前要对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取样部位进行查对并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及时告知病人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例如:空腹抽血检验前2周饮食规律要保持平稳,3天内不能食用高脂肪食物,24小时以内不能饮用带有酒精的饮品,并且抽血当天必须要空腹腔12小时以上。

  2.2临床检验中样品的采集

  以采血为例,一般采血时间都为清晨早餐以前,其中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小时,采血的体位是以坐躺为主,要求病人在坐位休息5到10分种,因为剧烈运动后采集的血脂不同,如病人采血前经过剧烈运动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取血时压脉带不能超过60秒,采集部位以前臂肘窝正中静脉为宜,如遇特殊情况可以更换采血部位,例如:输液病人的采血可以在对侧的上肢或下肢进行采血,这主要是避免血液被稀释后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3.1检验仪器的维护

  检验过程中仪器运行状态的好坏是检验结果的根本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就要对检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除了做好保养措施以外还要对仪器进行功能性运行,以保证检验仪器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对于仪器部件的更换要做好相关记录,避免仪器故障影响到正常的检验工作。

  3.2检验试剂的准备

  检验试剂的准备工作是按着检验项目的流程来进行具体操作的,其中主要是依据于检验试剂的说明书来进行配制。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试剂的挥发,对于不用的检验试剂必须依照操作流程放入冰箱中,对于长时未使用的试剂,检验前要对试剂特性进行测试,如不合格马上更换。

  3.3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做到几个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好检验仪器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如检验中出现失控情况,要及时的做好失控记录和整改措施;其次,要注重对检验结果数据的保存,确保检测数据的法律效应,保存好检验结果的数据资料对以后临床的病理分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再次,检验项目应具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时效性。

  4.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4.1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医学检验正逐步走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其中检验人员工作的交接性与配合性工作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检验信息的录入、采样的编号、仪器操作的审核、检验报告单及检验结果的反馈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工作交接与配合,无论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认真的按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工作交插中的错误,如果出现检验结果信息失真的情况,要及时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4.2报告签收制度的建立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数据应做到及时、准确、可靠,通过检验质量控制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帮助检验医学进步,推动临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M].2006.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猜你喜欢:

    340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