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检验的参考论文

秋梅分享

  临床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检验的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临床医学检验的参考论文篇1

  浅析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

  【摘要】 目的 讨论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方法 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隐血检查与其他检查。结论 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粪便 检验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废物经肠道排出成为粪便。因此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粪便一般检查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等组成。

  1.1 参考值

  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不成形糊状便。

  1.2 临床意义

  1.2.1 黏液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以血为主,有特殊腥味。

  1.2.2 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

  1.2.3 柏油样便 呈黑色。上消化道出血50~70ml即出现柏油样便,其隐血试验为阳性。

  1.2.4 米泔样便 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1.2.5 鲜血便 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

  1.2.6 白陶土样便 见于阻塞性黄疸。

  1.2.7 球形硬便 见于便秘。

  1.2.8 扁平带状便 见于直肠或肛门狭窄。

  1.2.9 胨状便在坚硬的粪表面附着少量黏胨,为痉挛性便秘的特点,如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某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

  1.2.10 凝块样便 为脂肪及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呈蛋花汤样外观,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1.2.11 绿色便 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尚未转变成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腹泻。

  1.3 注意事项

  1.3.1 标本取材时应注意留取异样部位的粪便,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1.3.2 注意食物及药物对粪便检查的影响,如蔬菜使粪便呈绿色,动物血使粪便呈黑色,消化道钡剂后粪便呈灰白色, 服用中药山道年、大黄后粪便呈紫色。

  1.3.3 避免尿液、月经血混入粪便。

  2 粪便显微镜检查

  2.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白细胞偶见,红细胞无,结晶少量,细菌少量。

  2.2 临床意义

  2.2.1 白细胞增多 见于肠炎,如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以及过敏性肠炎及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2.2.2 吞噬细胞(macrophage) 与脓细胞同时出现,见于细菌性痢疾及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2.2.3 红细胞 见于肠道下段炎症出血时、痢疾、下消化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

  2.2.4 肠黏膜上皮细胞 肠道炎症时可见增多。

  2.2.5 上皮细胞 大量上皮细胞出现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假膜性肠炎。

  2.2.6 结晶 特殊结晶如菱形结晶,常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中;夏科·莱登结晶见于过敏性肠炎、肠道溃疡、寄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等。

  2.2.7 真菌 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引起真菌二重感染所致。如肠道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感染,假膜性肠炎;普通酵母菌引起轻度腹泻。

  2.2.8 细菌 八联球菌常见于消化不良性水泻便中。

  2.3 注意事项

  2.3.1 粪便采集后应在l小时内及时检查,放置过久会破坏粪便中的有形成分。

  2.3.2 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从粪便脓血部分取材或采用肛拭法采样,保温送检。

  3 食物残渣检查

  3.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常可见到植物纤维,其他残渣少见。

  3.2 临床意义

  3.2.1 脂肪 有中性脂肪及脂肪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小儿腹泻等。

  3.2.2 淀粉颗粒 有同心性线状的不规则块状物。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等。

  3.2.3 其他残渣 如有肌纤维、植物纤维等,增多见于肠蠕动亢进和腹泻。 4 结晶检查

  4.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可见少量磷酸盐、草酸钙、碳酸钙等结晶。

  4.2 临床意义

  夏科-莱登(Charcot Leyden)结晶为无色透明的棱形结晶,常在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粪便中出现。

  5 粪便寄生虫检查

  5.1 临床意义

  5.1.1 寄生虫卵

  用于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如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肺吸虫卵、肝吸虫卵、带绦虫卵等。

  5.1.2 原虫滋养体和包囊

  用于肠道原虫感染的诊断,常见的有①阿米巴原虫:用于阿米巴痢疾的诊断,在典型的酱红色黏液便中可见到大滋养体,并同时可见夏科-雷登结晶。②蓝氏贾弟鞭毛虫:主要感染儿童和 旅游者,引起腹泻。③隐孢子虫:现认为该虫是引起免疫缺陷综合征和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

  6 粪便隐血检查

  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破坏,在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称为隐血。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6.1 参考值

  化学法(常有邻甲苯胺法、还原酚酞法): 阴性

  免疫法(常有ELISA、免疫斑点法):    阴性

  6.2 临床意义

  6.2.1 消化道病变 消化道溃疡、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隐血试验阳性。消化性溃疡时,呈间断性阳性。

  6.2.2 消化道肿瘤 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6.2.3 药物致黏膜损伤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引起黏膜损伤使隐血试验阳性。

  6.2.4 全身性病变 如血友病、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紫癜、败血症等隐血试验也可为阳性。

  6.3 注意事项

  6.3.1 采用化学法检验时要尽量避免食物、药物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受检者在检查前3天内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富含叶绿素食物和中药。另外,大量维生素C存在可呈假阴性。

  6.3.2 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以及齿龈出血、鼻出血等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参 考 文 献

  [1]王建洲,陆希明.三种便潜血试验测定方法的比较[J];哈尔滨医药;2005年02期.

  [2]王莉.胶体金试纸与联苯胺法检测隐血的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3期.

  [3]高茂馗,束国防.免疫法与化学法测定隐血的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1期.

  临床医学检验的参考论文篇2

  浅谈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人类已经在分子科学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子技术在各个学科都有显著的进步,尤以医学技术为之最。本文旨在探讨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检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以分子生物学作为医疗检验的多种检验手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当蛋白质和核酸成为科学家科研工具下的研究对象时,可能不会有人会预料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临床医学有多种重要检验手段来为患者提供治疗疾病的科学依据。比如,分子蛋白组比对分析为遗传学的亲子鉴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如今,它是唯一主要的检验手段;再如,分子芯片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器械上,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而且准确的检验结果。当然,历史的足迹是向前走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的仅仅以此为这就是最完美的检验技术,在全面发展的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横向扩张,推动博大精深的分子生物学迈向辉煌。

  1、临床医学中所运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1 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体细胞内以电信号为主要代表形式。对于待检测物质而言,分子生物学通过生化技术将分子鉴别物质贴合在换能器上,这些鉴别物质包括在抗原、活性蛋白酶 、以及抗体核酸等在分子生物领域具有靶向功能的识别元件。当需要检测的物质在分子生物传感器上和鉴别物质融合,产生一些靶向性反应时,传感器上电信号敏感元件就会产生波动,从而输出需要检测物质的检测结果。这种分子生物学传感器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中,比如,手术室里的多种精密特定功能的医疗设备,还有ICU病房中监控病人生命特征的仪器都是使用分子生物传感器的缩影。

  1.2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

  对于某些特殊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的合成,是需要在生物体外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合成酶反应,以及在高中低多种不同的温度中产生出变性、延伸、退火等多个周期变化促使待合成DNA片段快速的增长,这便是分子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是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如今有很多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而衍生发展出来的新技术,比如像原位PCR技术、连接酶反应、实时定量PCR等等。这些新兴的诸多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检验技术而言,具有很多优势:针对性大大加强、可控性显著提升、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既能够运用在基因分离、RNA序列分析上,对于DNA和RNA病理诊断也有很好的临床经验;现如今仅仅在短短的10分钟就可以监测到待测血样中的的HCV及DNA的转录,这些都是由寡核苷酸完善传感器技术而得来的技术成就。

  从人类基因图谱研究计划诞生以来的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类已经弄清楚了很多种动植物的基因序列,虽然弄清楚了这些基因序列,可我们对于这些研究的基因序列在所属的生物体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仍然是模糊一片,尚未可知。所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用的基因生物芯片脱颖而出,检测便捷、效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出海量的遗传信息。众多的探针分子被集成在支持物上,待与被检测物资融合反应后,由仪器收集到光电信号从而得出待测样品的检验结果。目前,科研人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病原菌基因检测的研究方向,很多种微生物的基因样本被集成在一张生物技术芯片上,在反转录基因技术的支持下,临床医护人员就可以观察病人的病原体发展进程、感染状态和病人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3分子蛋白组学

  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人员投入到病原体和人类基因序列的科研攻关中来,导致分子蛋白组的研究突飞猛进。对于分子蛋白组学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发现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更加精细的了解了疾病的演化历程,从而也推动了针对该疾病的药物的研发。现如今,人体各个局部的器官的癌细胞发展是摆在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虽然生物分子蛋白组在此项困难面前小有探索,但由于癌细胞的病原诱因极为繁多复杂,而在早期应对的过程中诊断和治疗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对于其他的关于生物研究方法而言,生物蛋白组学更贴近生命本源,实用性较强,其便于开展早期的检测和诊断,从而引导治疗。目前很多分子蛋白学组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取得分子蛋白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分子改变以前以及改变以后,还包括很多经过翻译和修饰后的状态数据。这些都仅仅只是后期的对分子蛋白的研究,最主要的还是从源头上弄清楚,所以医学临床检测蛋白技术也是重点。以此分析在病理状态下的分子蛋白的裂解情况和活性特征。还有就是分子蛋白在不同的疾病和生命体当中所处在的位置和作用。分析分子蛋白复合物和分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这两种方法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

  1.4分子生物纳米技术

  随着分子纳米技术的逐步深入,临床医学也运用了很多纳米技术的药物,很多纳米装置也被广泛用于控制疾病,可以说纳米技术改变人类的生命系统。纳米技术可以用于检测人体内生化成分的状态数据,判断是否为机体提供其所需的微量元素;纳米技术还可以修整病变的基因,提前消除癌症的可能。分子纳米技术相比于古老的微量滴定板技术,分子纳米技术可以将具有特异性的抗体或者是抗原拴在纳米级别的物质表面,在特定酶或者荧光染料的基础上,对机体或病原做出有效的应对,纳米技术拥有全面的优势。

  2、对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领域里,在以全自动化为主导的大背景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必定会是研究的重点项目。关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污染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一起衍生出来的LCR也是一个研究方向。临床医学也可以逐步接受SDA和TAS,另外3SR也是一项重点技术,这些新的技术都可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

  在分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解决新的科研技术到临床医学应用的接驳问题上来。新技术发展得再好再高端,如果无法运用到实际领域,也无非是鸡肋一块。所以需要大力获取新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经验,在保证新技术安全运用到病患身上的同时,也要及时地记录新技术所收集到的数据,以便未来开发更加实用的技术推广到临床医学上来。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06:16.

  [2]黄莲芬.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 志,2011,16:1301-1302.

  [3]张达衡.浅谈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2:174.

猜你喜欢:

    3403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