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范文篇1

  浅析病毒性肝炎与并发症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临床表现主要是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但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乙型尤以丙型肝炎易 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VC)感染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报告和登记 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肝炎病例均应分别按病原学进行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

  2.隔离和消毒 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自发病日算起隔离3周;乙型及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各型肝炎宜分室住院 治疗。

  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3.对儿童接触者管理 对急性甲型或戊型肝炎患者的儿童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4.献血员管理 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 ALT及HBsAg(用RPHA法或ELISA法),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有条件时应开展抗-HCV测定,抗-HVC阳性者不得献血。

  5.HBsAg携带者的管理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以防其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个人食具、刮刀修面用具、漱洗用品等应与健康人分开。HBeAg阳性者不可从事饮食行业、饮用水卫生管理及托幼工作。HBsAg阳性的婴幼儿在托幼机构中应与HBsAg阴性者适当隔离,HBeAg阳性婴幼儿不应入托。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2)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注射实行一人一管,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

  (3)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非必要时不输血或血液制品。漱洗用品及食具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4)保护婴儿。切断母婴传播是预防重点,对HBsAg阳性尤以HBeAg亦呈阳性的产妇所产婴儿,出生后须迅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或)乙型肝炎疫苗。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甲型肝炎 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剂量每斤体重0.02~0.05 ml,注射时间愈早愈好,不得迟于接触后7~14天。甲肝活疫苗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不久即用于甲肝预防。

  2.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应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亦可用于意外事故的被动免疫。

  (2)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与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亦可用于高危人群中易感者的预防。

  【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的防治

  ①预防和治疗氨中毒。(a)减少氨由肠道吸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5 g/kg);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广谱抗生素(如新霉素每日2 g或灭滴灵0.2 g每日4次;口服乳果糖15~20 g,一日3次,或食醋30 ml+温水100 ml保留灌肠;禁用含氨药物。(b)降低血氨:谷氨酸盐(钠、钾等)及乙酰谷酰胺等药物静脉滴注;精氨酸或天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c)给予脲酶拮抗剂(如乙酰氧肟酸等)以减少尿素分解产氨。 ②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衡。提高血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可竞争陛地减少芳香族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减少神经抑制介质5-羟色胺的形成,有利于防治肝性昏迷。可予复方支链氨基酸制剂500 ml/d静脉滴注。

  ③抗假神经传导介质。左旋多巴进入脑组织,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变为多巴胺后,与假性神经传导介质(羟苯乙醇胺、苯乙醇氨等)相拮抗竞争,可促使患者苏醒。用法:左旋多巴每次100~150 mg加于1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2~3次;或每日2~4g,分4次口服。用本药过程中,禁用维生素磷和氯丙嗪。

  (2)脑水肿的防治: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应及时静脉给予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及利尿剂。并可给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以改善微循环。使用脱水剂时应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以及防止心脏功能不全。

  (3)防治出血:给予维生素K1肌注或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血浆滴注等。如有胃肠道大出血,可给予新鲜全血静脉滴注,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引起渗血者可予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口服。

  (4)防治肝肾综合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导致的血容量逐降、低钾血症、重度黄疸、继发感染、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当出现少尿时,可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浆等以扩充容量,并可给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以增进肾血流量。有条件者早期采用透析疗法。

  (5)防治腹水:静脉滴注白蛋白、新鲜血浆等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时注意并用具排钾(如氢氯噻嗪)和潴钾(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作用者,以避免引起电解质失调。

  (6)防治继发性感染:精心护理,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在病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在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尤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感染药予以控制,且注意药物须对肝、肾无毒性或影响较小。

  5.抗病毒药物。

  6.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疗法。

  7.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应用可能有益。可予琥珀酰氢化可的松,每日300~500 mg加于葡萄液内静脉滴注,5~7天为一疗程。宜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剂。

  8.人工肝支持疗法 如血液透析、血浆交换、肝脏移植、交叉循环可部分除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代偿肝脏功能。但尚存在不少问题。

  9.中医药 治疗 对湿热毒盛者可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或黄连解毒汤口服;对气营两燔者可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对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者,以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对神志昏迷者以安宫牛黄丸加减;若见气虚上脱,阴阳隔绝,当速予生脉散注射液或配合大剂西洋参煎汤频服。

  参 考 文 献

  [1]孙海龙,马纯钢,汤浩,范国英,李申龙,李承毅,蔡勃燕,温亮,邹文.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方沈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决策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3]张晶,苏意娟.门诊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 教育[J]. 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4期.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论文范文篇2

  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其中α-干扰素具有20余种亚型分为α 1b、α 2a、α 2b、α 2c……等。α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临床广泛用于 治疗病毒性肝炎,如丙肝、慢性乙肝等,取得较好疗效。但干扰素与其他药物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有些甚至是严重可以致命的,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 常见副作用

  1.1 流感样症状

  最常见的是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等表现,一般在3~5 d内渐渐变重和消失,可不做处理,必要时可给些解热镇痛剂改善症状。

  1.2 骨髓抑制症状

  表现在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时可降至一半,应用干扰素过程应每隔2~4周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如有显著减少应将干扰素减量或停用。

  1.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其发生频率较高,应重视。包括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抑郁欲自杀等,出现上述行为、情感、识别能力等障碍物,说明干扰素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确有毒副作用。应该注意观察鉴别,不要主观认为患者矫情不予重视。在选择适应证时对那些有抑郁病史、内在性格、长期住院、性格不稳定,需大量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应慎重处理。

  1.4 甲状腺功能障碍症状 在应用干扰过程中,可出现T 3、T 4、TSH等改变,甚至出现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损伤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毒症、甲亢、甲低等各种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高,需住院观察处理。

  1.5 其他脏器损伤

  由于干扰素能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因而可诱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甲状腺炎、免疫性肝炎,从而使肝炎加重,诱发和加重胆汁性肝硬化,使ALT、ALP、GGT升高,出现自身抗体,致使治疗中断。干扰素还能产生免疫反应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而形成糖尿病,甚至可产生细胞吞噬脂膜炎。对于眼耳等器官,可发生眶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 听力损害主要为耳鸣,听力丧失等;对心血管系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瘤、心包炎;对于呼吸系统,可产生致死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溶血性贫血和局限性缺血性肠炎。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要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放在重要位置,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程完成的基础。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干扰素的治疗缺乏信心,对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十分惧怕,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在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方式、药效学、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配合医师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的疗程。

  2.2 发热的护理

  发热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4~6 h,持续约6~8 h,体温波动在37.3~39.8℃ [2]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及热型,观察伴随症状及体征,注意与病原性发热相鉴别,及时将体温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使用遏热药及对症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糜烂。

  2.3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注意监测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的分类,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在饮食上多服用升血小板的食物如花生、红枣等,并遵医嘱给予服用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药物。

  3 小结

  干扰素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的产生与生产干扰素过程中的杂质有关,但目前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度纯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应用仍出现这些副作用,说明干扰素本身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认为干扰素的副作用与使用剂量、次数直接相关,个体差异较大 [3]。在应用干扰素时,应严格选择患者,对有抑郁精神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甲亢、糖尿病、银屑病、哮喘、失代偿肝硬化、脾亢、白细胞数目较低、血小板数目较低的患者应慎重应用。因此护士在注射干扰素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有关知识,并在肌肉注射之后要严密观察,及时处理,配合医生定期检查及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立即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是首选药物,作为一名临床工作的护士要认真掌握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护理及心理咨询工作,以消除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心理,并且做好饮食指导,在注射干扰素同时要少吃一些鱼虾之类的海产品,预防过敏。患者应积极参加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护士也应做到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中接受干扰素的治疗,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参考 文献

  [1] 龙尧.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16(1/2):64-67.

  [2] 王鸿军,贾冀川.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护理.传染病临床与研究,1996,9(1):32-33.

  [3] 周桂楼,蔡刚明,曹国宪,等.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26-228.

猜你喜欢:

    323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