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毕业论文关于护理专业方面免费范文

秋梅分享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充分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关于护理专业方面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关于护理专业方面免费范文篇1

  浅谈肺炎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肺炎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肺炎类型有所不同。如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均为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其 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另外,疾病相关性肺炎,如HIV相关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肺炎等,症状体征也有差异。对此护士应重点评估相关致病因素。

  (2)病情评估 肺炎发病的不同阶段,症状程度有所不同,要掌握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肌肉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尤其当发热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增快及末梢循环障碍时,要格外重视生命体征的评估,以防休克的发生。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了解病人预防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如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和有利于肺部扩张的体位要求等。肺炎病人可产生焦虑、烦躁、紧张或忧部等心理问题,需重点判断重症肺炎出现休克时的精神症状与因病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应区别对待,以防延误病情的诊治与抢救。

  2.护理诊断 针对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常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分泌物过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炎症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减少有关。

  (4)其他护理诊断 如睡眠形态紊乱、疲倦、体温过高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

  3.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身心的休息。

  (3)维持足够的营养和体液。

  (4)预防传染。

  4.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道通畅

  ①体位: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痰液误吸。

  ②协助除去肺部分泌物:蒸汽吸入法、雾化吸入法、叩背法、体位引流、吸痰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均需注意根据病人的病情适量而行,防止病人不能耐受。

  ③氧疗:老年人吸氧时要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浓度。PCO2>6.65kPa(50mmHg)时,采取低流量吸氧。

  (2)促进病人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休息环境要舒适,护理人员要尽量使各种处置集中进行,并减少噪声。被子不宜过重,以免影响呼吸。限制探视,保持情绪稳定。

  (3)保持病人舒适 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和被褥,定时擦浴,并注意预防感冒。

  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漱口液,如发现口腔黏膜改变及时检查咽试子,做细菌培养。

  (4)补给营养及液体

  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饮食,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②每天摄入液体量3000~4000ml,注意出入量保持平衡,防止高热后大汗液体丢失过多。对老年人补充液体要观察尿量的变化,以防影响心功能。

  ③对于进食困难或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尽早给予鼻饲,进食时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5)高热护理

  ①寒战时及时加盖被褥,一般寒战可持续半小时左右,此期禁止物理降温。

  ②使用热水瓶时防止烫伤,热水袋温度以不烫手背(<50%)为宜。

  ③超过39℃的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35%酒精擦浴,或冰袋、冰帽,如体温<38℃应多饮水。物理降温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如足底部置热水袋保温。

  ④要卧床休息,以减轻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症状。

  ⑤高热伴烦躁不安者,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摔伤,必要时,应用束缚带。

  ⑥持续高热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等变化,以防中毒性肺炎发生。

  (6)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①对于老年病人,如有精神症状、体温不升或体温过高者,心率>140/min,白细胞计数>3×109个/L或<3×108个/L者,或血压逐步下降者,应警惕休克性肺炎的发生。

  ②如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要特别注意最初24~72h的病情变化,如血压迅速降至9.31/6.65kPa(70/50mmHg)以下时,进入休克状态。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7)健康 教育

  ①注意生活 规律,防止过度劳累,避免淋雨,预防受凉。

  ②有痰尽量咳出,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就诊。

  ③加强体质锻炼,做呼吸操及扩胸运动,对卧床病人要勤翻身、叩背以协助排痰。

  参 考 文 献

  [1] 西凤瑜.小儿肺炎护理点滴体会.新医学导刊.2008年第3期.

  [2] 陈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 第09期.

  [3] 胡长玲,孙艳菊,郭美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体会, 期刊 中外医疗,2009年 第30期.

  [4] 陈文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与体会. 期刊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4期.

  毕业论文关于护理专业方面免费范文篇2

  试论中医用药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中药的基本知识外,更要正确掌握给药的途径、时间、方法以及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知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充分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

  中草药的煎煮

  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药前应先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既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还可以缩短煎煮时间。一般加水至浸过药面2~5cm为宜,水应一次加足,不宜中途加水。一般药物宜先武火煮沸后再改文火,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药及芳香类药物,煮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过程中要用陶瓷、不锈钢棍棒适当搅拌药料2~3次,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药量儿童每剂取汁100~300ml,成人则为400~600ml,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服。

  服药的时间

  中药一般进食前后2小时左右服用,2~3次/日,以利药物的吸收,急性病、热性病应随煎随服,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用1次,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补阳益气药、利湿药应在清晨服用,催吐药也宜于清晨服用。调经药宜行经前数日和月经来后停服,具有滋阴养血,滋养肝肾的服药多主张黄昏、夜晚服,因黄昏、夜晚时阴气渐生而盛,可乘人体阴气欲盛势,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服药方法

  一般汤剂,日1剂,分2~3次服用,间隔4~6小时为宜,小儿可适当增加次数。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药可用黄酒、米酒送服,以助药力;呕吐患者的汤剂应浓煎,服药前,先口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陈皮,然后再少量多次服用。婴幼儿要少量频服,以合病理,最忌昼服夜停。要中病即止,以免伤正。

  服药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解表类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盖被休息,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粥,以助药力。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发汗应以遍身微汗为宜,即汗出驱邪为度,如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甚至阳随汗出而呈亡阳之变,可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1]。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泻下药:一般应空腹服用,因其苦寒易伤胃气,故应以驱邪为度,观察服后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排泄物的色、量、质等,如果泻下太过,药后剧烈腹痛、泄泻出现虚脱者应及时报告医师,服药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的食物。

  温中驱寒药:多适用久病体虚,由于药力缓,见效时间长,应瞩患者坚持服。服药后应注意保暖,尤以四肢和腹部切忌受凉。宜进温热饮食,忌食生冷寒凉,厚腻硬固之品。服药期间出现咽喉肿痛、舌红、咽干时,为虚火上炎,应及时停药。

  清热类药物:多属苦寒,易伤阳气,故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热清邪除后宜停药,以免久服损伤脾胃。注意药后身热的盛衰和体温高低的变化。服药后需观察病情变化,如服白虎汤后,患者体温渐降,汗止渴减,神清脉静,为病情好转。若患者服药后壮热烦渴不减,并出现神昏谵语,舌质红绛,提示病由气分转为气营两燔;若药后壮热不退而出现四肢抽搐或惊厥者,应立即报告医师。

  消食导滞剂:常用于食积为病,服药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饱,婴幼儿应注意减少乳食量,必要时暂停喂乳。此类药常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等药组方,如果患者突然腹部疼痛、恶心、吐血、便血、面色苍白、汗出厥冷、脉微而细,则病情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观察大便的色、质、量,如大便带有黏液者,是食滞不消化之象,如大便红白相兼,里急后重,便下不爽者,有可能转为痢疾,告知医师处理。

  补益类药物:易使胃气壅滞,脾胃虚弱者慎用,见效缓慢,鼓励患者坚持服药,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同时还应忌食萝卜及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减缓排泄、增加吸收。引导患者注意生活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劳累。

  安神类药物:宜睡前半小时服用,病室以保持安静,做好情志护理,尤其要消除睡前紧张激动情绪,饮食宜清淡平和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之品,晚饭不宜过饱。

  涌吐类药: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吐。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服药得吐者,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复感外邪。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状并记录。如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抽搐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报告医师配合抢救。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

  注意事项

  妊娠用药禁忌与慎用,一般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与慎用,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使用时,应作好病情观察,随时记录。但如果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危险。①服药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即避免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②一般忌口: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应忌食。③特殊禁忌: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甘草忌鲤鱼;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食醋;鳖甲忌食苋菜;服发汗药后,忌服醋及生冷的食物;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疮痈肿毒,忌食虾、蟹、羊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方中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忌同时服用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等西药,以免相互产生不良反应;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服山楂丸时此药味酸忌与胃舒平、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服,以免酸碱中和,降低药效[2];茶、咖啡,牛奶、豆浆等饮食中的鞣酸、咖啡因及蛋白质等也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另外服药时觉得口味较苦者,可加些糖服用或服后用冷开水嗽口,可立即去苦味。

  参考文献

  1 袁秀英.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02-103.

  2 周仲英.中医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6:37.

    293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