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共关系学课程论文范文
公共关系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以惊人的速度正在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加强高校学生公共关系管理》
学生是高校教育产出的“产品”,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在调查中表示家长获得学校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的孩子,许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也是来自于学生的一些矛盾以及对学校的不满和抗议。可以说,通向社会公众最可靠的途径是学生,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的主要传播者是学生,学生也是高校获得信誉的最有力武器,高校学生从一名在校大学生成为一名毕业生进入社会,充当着信息传递的中介人,对学校现象塑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自身能力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形象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领导集团要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实施管理,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来影响带动学生的成才成人。
一、高校学生公共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公共关系的认识不够统一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二)对管理工作的过程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
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存在缺陷
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四)对学生管理队伍稳定性不够重视
在目前高校中,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
育 工作,不注重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 管理工作的 效果大打折扣。
二、加强高校学生群体公共关系的管理对策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使之能适应 社会、服务社会,这就需要高校领导集团要加强与学生公共关系的管理,建立一个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并融洽相处、自由全面 发展、校园 环境民主宽和的和谐校园,良好的学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管理也可以使学生理解高校,自觉维护高校形象。
(一)转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服务意识
从部分高校现代大学生的管理情况研究表明,单纯严格地对学生加强管理以及死板的说教,并不能真正取得 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尤其是80、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对于生活以及各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服务学生不等于是放纵学生,高校在服务的同时还要坚持教育的原则性,提高高校公共管理水平。
1、合理服务,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高校领导集团在处理与学生的公共关系时,往往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所需,容易忽视存在于学生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逐渐失去对学校的信任。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在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加强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想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力求将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圆满、周到。只有通过这些合理具体的服务工作,高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
2、严格管理,坚持教育的原则性
在强调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高校领导集团还应该坚持教育的原则性,而不是肆意的放纵与退让。如果太多于迁就学生的想法而不遵循一定的原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养成自由散漫、肆意妄为的习惯,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给学生答疑解惑,但又不能毫无纪律,任由学生迟到早退影响课堂,必须严格管理,为学生提供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成为引导、教育、服务与管理,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也应该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是一种原则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二)弥补制度和管理缺陷,注重学生群体的政策参与
政策参与多指公民政策参与,是一种公民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中引入政策参与是指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学生作为高校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同时也是高校 组织中的一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大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还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自己在存在和参与能够得到认同。
1、公开性原则
公开是高校学生政策参与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学生政策参与过程中,坚持公开性原则,首先是要对学生公开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比如教育收费、招生 考试、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及贫困生的评定和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的透明化,能让学生感受到利益的公平性,提高了他们政策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是要对学生公开学校发展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相关政策,如学校的新校区建设 计划是什么、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依据和结果是什么等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还可以避免一些因误会产生的矛盾。最后是要增加公开性的形式,让学校政策公开性的诚意,真正将政策公开、学生参与落到实处。 2、互动性原则
高校单纯的政策公开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政策参与,缺少了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公开只是单向的“公布”,学生也只是无法参与的听众,因此,高校在让学生政策参与过程中,还要坚持互动性原则。可以将互动的整个过程概括为:学生对公开的政策了解后,进行思索并通过电话、邮箱和沟通等方式反馈到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经过讨论研究修改后,给予答复并再次进行公开,如此互动循环,这个过程也是全校上下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三)培养前瞻性和创造性,坚持可持续 发展
在 教育领域里,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展示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他们离开校园,同时也反作用于校园,因此,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甚至是整个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高校领导集团在与学生的公共关系 管理中,应从可持续发展性考虑,从社会需求、社会反响等方面搜集资料,对学生在校期间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
1、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 经济时代,学生在高校中建立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步入社会第一步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高校应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以及 实践提供机会,如增加 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设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 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公关意识,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校园 环境,及早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结合起来等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可以说是创新精神,即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研究性学习、探究式的教学孕育着 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和引导学生敢问、善问,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才能对学校有感恩之情,高校领导集团与学生的公共关系管理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篇二:《谈如何培养模特艺术学校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以其内容的广泛性、针对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特征,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和欢迎。据调查,目前公共关系在高校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全国 92%以上的高校开设了该课程,可见,人们对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认识越来越深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途径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竞争的年代脱颖而出是很重要的,而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自己有立足之地,有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公关课程教学设计,开展公关教学活动,改变传统公关教学模式,是所有公关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一、 深刻认识公共关系教学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公共关系》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软科学。公共关系学以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贯穿学科的始终, 在实践上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组织领域。现代社会,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组织,没有公关能力的组织也不可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赖。同样,没有公关意识和不重视公关活动的个人也很难在社会组织中脱颖而出。对学生来说,学好它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公关”意识,而且可以掌握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基本技能。
二、分析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公关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满足公众需要,而使公众满足自身需要的一个信息传播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了解、认知其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公关。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的讲授,让学生认知并接受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身修养、处事能力和人格魅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应是学生的真实需求。
三、传播关系理念,强化公关意识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改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学中的改善关系注重主动、真实、公正、双赢和互动,因此,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关系理念引导、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关系交往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公共关系的关系改善过程反映了一种公关意识,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服务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和危机意识等。公共关系的各种职能、原则和全部操作技能、技巧也都是建立在公关意识的思想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就没有对公关现象的敏感。没有这种敏感,即使其它公关理论学的再多,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很难从公关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化这种公关意识,使之具有一种系统、客观的公关理念,并使之能接受这种理念,去创造性的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四、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情商教育
在公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公关观念的教学,还应该针对学生需要,进行情商教育。情商(Emotion Quotient),简称 EQ,又称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情商是指一种情绪的智慧,是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情感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除了讲授公关理念外,对学生还应重点强化个人的情商教育,以提高她们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以及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重视情商教育,应重点从为人之本、交往技能和交往礼仪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良好形象、独特感悟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真正实现德育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教学方式,追求互动教学
公共关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公关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互动教学。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积极、团结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式上,常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理论教学的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启
发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目标要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2、描述要真实。把 社会 组织公共关系的客观事实描述出来,使人看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3、材料要翔实。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还要有必要的伪装材料,即设有“迷宫”。
4、构思要巧妙。事实、情节描述既主次有分,又虚实结合。
5、文字生动有趣。能吸引人,激起学生分析的兴趣。
运用案例教学法使理论 联系实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公共关系认知水平与解决能力。通过有关案例,把社会组织的客观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效;能训练学生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能使他们有一种“我是这个组织的负责人”的主人翁责任感。
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和更新。另外,案例分析不是案例故事介绍,而是要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分析相关问题,提高其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公关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既可采用阐述理论一—导入案例——激发思考——讨论、 分析一—提出结论—— 总结归纳的方法,也可通过分组 PK 教学法发挥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时也可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 专题,让学生模拟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设置具体周密的模拟情境,也可以利用大家都熟悉的真实场景,或者可对于具体的社会、交往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公共关系学中有一个唐松定律,即 100-1=0,指的是组织良好社会形象的建立需要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努力。因此,公共关系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合理,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其所需要的知识,更要让其重视对自身修养和交往技巧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篇三:《试论创业企业公共关系策略》
0 引言
创业企业是指“处于创业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开拓型企业”。创业过程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集成企业能都用的一切力量。在公司内部,能否团结和凝聚人心;在公司外部,能否获得顾客、供应商、渠道商、政府、媒体和银行等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成为创业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公共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帮助创业企业内外和谐发展的管理职能[1],企业创始人及其团队应当意识到公共关系对于创业企业的重要性,并正确策划和实施公共关系策略。
1 创业企业公共关系现状分析
创业企业在公共关系的运用方面还处在一个引入和探索的阶段,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有一些较为常见的现状和问题对创业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和其价值的体现形成了制约。
1.1 缺乏公共关系意识
一些创业企业要么对公共关系毫不在意,要么把公共关系看作是大企业的专属,认为创业是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待日后公司规模扩大了,觉得有必要时再来发展公共关系。公关意识的缺乏反映了创业者对公共关系的意义和作用不了解,不重视,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公共关系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2 对公共关系概念的混淆
有的创业企业简单地把拓展与有利益诉求的人物的人际关系,加强企业外部宣传当作公共关系,有的创业企业甚至把发展权钱交易等庸俗关系视为公共关系。这些对公共关系理解的偏差或谬误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创业企业公共关系的良性发展。事实上,公共关系的公众对象包含更广,更多地站在企业而非个人层面上来策划和实施,更加强调沟通和长期互惠的发展。
1.3 公共关系活动缺乏系统性
不少创业企业由于缺乏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和对公共关系方法论的研究,使得企业的公关活动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只是零星地进行,效果自然得不到保障。在公共关系的实施上,创业企业应注重对公关活动的科学管理,遵循调研、策划、实施,评价的流程,在实践和总结中建立和提升公共关系。
1.4 危机公关能力差
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企业在创业过程要面对各种风险,甚至出现危机事件,在自身实力尚比较弱小的时候,能否有效应对,是检验创业企业生命力的试金石。很多创业企业在危机出现时常因公关能力的不足而措手不及,企图以欺瞒等方式来掩盖危机,却适得其反,埋下失败的种子。危机公关是创业企业的必修课,创业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有助于企业在危机出现时妥当应对,转危为安。
2 公共关系对于创业企业的必要性
创业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一组矛盾,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资源的制约。大企业常用的广告、宣传等推广方式并不适合于创业企业。这正凸显了公共关系对于创业企业的价值和必要性,公共关系能够帮助创业企业以较小的成本获得长效的发展基础。
2.1 深化沟通,增强创业企业凝聚力
创业企业发展公共关系有助于建立便利和通畅的沟通渠道和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吸引和发挥人才的作用,这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氛围,给予员工归属感。公共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沟通和协调作用,从而形成企业凝聚力,促进内部团结,让员工安心工作,人尽其才。
2.2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宣传、公益等多种公共关系活动提升企业的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扩大知名度,积累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有助于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产生好的口碑效应,增加品牌价值。企业形象的树立需要创业企业全体员工的一致努力,在理念和行为上相统一。
2.3 获取公众支持
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获得公众的支持,所谓“得道者多助”,创业企业如果能建立和发展同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银行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就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将这些公众粘合在一起的管理思想和职能。
3 创业企业优化公共关系的策略
3.1 重视公共关系,培养公关意识
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应当重视公共关系,从战略层面来加以考虑,把公共关系视为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2]。因为公共关系的长期性,创业企业不能把公共关系当作一种流行的观点来看待,只是简单开展一些公共关系活动来博得关注,而是要长期贯彻和坚持,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企业创始人充分认识到公共关系在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和争取支持等方面的价值,下决心在公司里普及公共关系的理念和知识,培养股东、管理层和员工公共关系意识,推动公共关系的实施。离开了高层的支持,公共关系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获得实效。此外,创业企业还要安排专人或者成立公共关系部来负责公共关系事务,否则公共关系就会得不到落实。在企业创业初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先采取管理人员兼职的方式过渡,待时机成熟再设立公共关系的专职或部门。
3.2 培养和提高公共关系能力
创业企业公共关系发展的好坏归根结底是由员工素质决定的[3],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全体员工的公共关系能力。首先是加强公共关系培训。根据培训对象所承担企业公共关系的不同角色,在培训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全体员工主要是加强公关意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围绕着公共关系对企业的意义、公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对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负责人则要额外加强公共关系实务的培训,需要对公共关系的技术环节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对公共关系进行科学地策划,规范公共关系操作流程。随着创业企业公共关系实践的丰富和深入,企业应当积累知识经验,完善公共关系的调查、策划、执行和评价的流程,规范公共关系管理,提高公共关系能力。
3.3 结合实际,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关活动
一方面,创业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公众,由内而外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内部公关活动先从企业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着手,以内部刊物、研讨、培训、宣传栏、公告栏、公众平台等方式强化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向心力,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外部公共关系活动可同顾客、供应商、中间商、政府、媒体、社区、同行和社区等目标公众保持联系,适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活动,促进相互间沟通,积累公共关系资源。另一方面,创业企业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策划和实施不同主题的公共关系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如创业企业在开业和发展的里程碑时点组织庆典活动,新产品开发时进行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的征询活动,产品上市时的展览活动,加强与消费者互动和信任而进行的开放组织活动,宣传企业重要事项时开新闻发布会,对热点事件进行赞助,体现社会责任而进行的公益活动,针对负面情况的危机公关活动等。总之,创业企业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目标公众和具体的公关情景,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4 结束语
创业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它们也是面临着更大挑战的企业。一方面由于制约因素较多,根基尚浅,另一方面要面对着复杂的市场环境,这进一步促使创业企业必须以有限的资源去赢得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作为一种有效且低成本整合社会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公共关系必须为创业企业所重视,自企业创始人到普通员工,都需要加强公共关系意识,掌握策划和实施公共关系的方法,为企业的发展积累社会资源,获取公众支持,奠定坚实的成长基础。
猜你喜欢:
1.公共关系方面论文
4.论公共关系论文
5.浅谈公共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