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面毕业论文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需要从分析法律意识的内涵和结构入手,明确法律意识是由法律情感、法律认知和法律理念等部分构成,进而确立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内涵是塑造大学生的理性法律意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律方面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法律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进行法律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体制的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正确处理事务的前提保证,它是人们对法认识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统一体。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具备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比如:《刑法》、《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除此之外,其他的法律却了解甚少。即使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大学生对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他们学习仅仅为了考试,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而难以把握法律的实质。这样的话,学生即使法律学得再多,也难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即使遇到一些法律相关的问题,也不能依靠法律正确的处理。有正义感,缺乏守法精神。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一些事务及问题上,可以分清是非黑白,也明白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在现实中,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以做到守法和护法。当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挑战时,他们难以以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他们惧怕权力、惧怕诉讼。即使当面遇见某些人的违法行为时,也不能采取相应的谴责及控诉,甚至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通常会做到“知”与“守”脱节,知法而不守法,甚至做出违法勾当,近些年来高校出现的这种现象数不胜数。这难道不是大学生的悲哀吗?不是高校教育的悲哀吗?崇尚权利,“权大于法”。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很多学生虽学法,却难以领悟法律的精神,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例如:腐败、请客、送礼等,学生可能会认为权力是财富、地位的象征,会更加崇尚权力,个别学生甚至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说明学生对法律没有信心,也没有法律至上的观念,对权力的认识不全面,没有深刻理解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综上所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如下:混淆“法律教育”与“德育教学”。目前,许多高校将法律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没有看到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不懂法律的话也会触犯法律。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将法律教育与法律知识等同。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法”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对法律精神层面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守法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知法者不一定守法。因此,高校法制教育要以知法为前提,守法、用法为目的。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现状
1.高校安全教育的弊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地改革,经历了对应试教育的否定,也对学生实行了“减负”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完善。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对高校来说,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科研项目的数目往往被重视,而忽视了法制和安全教育。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格、行为品性的塑造。高校忽视安全教育的损失、学生毕业难。学生由于违纪甚至违法而受到处罚,难以毕业,这给学校、家庭及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小学和中学中,学校没有给予学生系统的法制、安全教育,这使得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上了大学后,外界束缚得以解除,有些同学抵制不了外边世界的诱惑,在大学阶段误入歧途,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学生打架、斗殴、偷盗,结果被勒令退学。例如:某校一名大一学生,在大学中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爱慕虚荣、互相攀比、贪吃贪喝、通宵泡网吧,以至于囊中羞涩,利用同学上课的时间,将同学的电脑偷走,最终受到处罚。这种例子在高校越来越普遍,教育教学体制的偏差,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学生毕业后工作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考验。大学生毕业后由于经验尚浅,涉世未深,再加上在大学受到的安全教育比较匮乏,尤其是对社会的阴暗面认识不深,安全意识淡薄,一旦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害时,往往会感到既无助又无奈。这对于刚刚工作中的他们来说,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挑战,甚至会让他们丢掉工作。
3.“校园事件”影响校园安定。由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让犯罪者有机可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QQ、微信、陌陌等移动软件的广泛使用,网上的陌生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难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另一方是什么人,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在网络交往中,尤其是女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抵制陌生网友单独见面、网上欺诈,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及人身健康。据统计,大学生被盗案和欺诈案,多数是由于疏忽而造成的。所以说高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稳定校园的秩序,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大学中顺利的完成学业,迈入社会。
二、高校进行法律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措施
1.合理构建知识课程,开创教学新方法。首先,要强调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偏重于法的使用与领悟。因此,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重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注重公法和刑法。在大学的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要把宪法和法理学作为重点和基础,主要是将法的本质、价值和功能植入学生的头脑中;适当的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了解;还应该适当的跟随国际潮流,增加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此外,还可增加哲学、理学、人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既懂法,又懂得保护自己。其次,原有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所以,必须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法律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比如:引用案例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反省,角色体验;在课堂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得到不同的领悟;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法律法规安全等方面的微博或主页。
2.法律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法律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变成法律的认知,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比如:学院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安全和遵纪守法的活动,当发现自身或相关人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正确地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合法的权益;大学生还要锻炼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斗争到底的品性;在学校里设立相关的法律社团,定期为一些不合法的事仗义执言,并宣传法律知识,组织法律辩论赛等。
3.高校坚持“依法治校”。在学校中,学生对学校的了解要远远多于社会,学校里“依法治校”和“依法育人”的环境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因此,学校的发展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权利,激励学生对权力和义务的追求,保障学生的安全权、知情权、监督权等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权利。学校的领导在学校管理上要坚持合理性以及可审查性,依法治校,注重和关怀学生的权利以及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安全能力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带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抵制违法犯罪的毅力,培养全面性人才。将安全教育引入课程。安全问题伴随人之一生,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开设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将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比如:防火、防盗、防电、防事故、逃生救援等措施,编辑成书,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将安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将安全的理论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将安全的实践知识放到体育课和一些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增强安全教育的实用性。总之,高校的法律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及相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法律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章程。
三、结语
高校的相关领导人及负责人要对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教育加以重视,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此,高校在各方面都需继续努力。
法律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的法律素质教育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法律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法律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逐渐强化学生法律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为社会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专项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在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法律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法律教育的正常发展,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法律教育的课程安排上,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不高,或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目前情况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十分主动地学习,此类学生出于自己的爱好,并可以在以后的就业中多一项优势,因此对法律学习很是主动积极,但由于教材设置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同时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另一种就是对法律教学不感兴趣,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勉强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法律层面上基础薄弱,学习中会有较大的困难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在法律教育的课程安排上存在问题。课程开设的内容是关于经济法,并且学生是在对法律不懂的前提下学习的,有对高职院校会出现法律基础和经济法在同一学期出现,这样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对学生在法律上的学习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法律不是专业课程,因此,课时较少,教师只能根据教材蜻蜓点水地教授,一带而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模糊和盲目。并且大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法律教学课程与学生日后工作联系不够紧密,造成学生的热情不够,动力不足。
2.法律教学内容比较随意,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科书,大多是源于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不能够凸显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和水平。并且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对法律的要求因学校不同,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在高职院校中,法律教学内容多为经济法,经济法概论、商务法律实务、商务法律基础等。选择的教材内容随意性较大,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这些教材内容类似,即使稍有改变也是大同小异,内容混乱,章节不清,教材中重理论轻实践。教材中与现实接近的案例少,与生活工作有很大的距离。
3.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课堂教学,学生几乎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缺少实践和训练。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意识,导致法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在工商专业法律教学中,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学模式,也没有务实的实践和培训,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给法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形成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法律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并且具有其特殊性,应用性比较强,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中,应该做到工学结合,有效地运用和提高。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法律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法律素质教育应该实现其基本目标,其实施途径要以实现基本目标为方向。法律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首先,培养学生在法治社会中的法治观念,以及正确合理的维权意识。具备该专业学习的基本法律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多从事的是此专业的基层工作,所以法律观念和相关的维权意识十分重要,因为工商管理基层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其次,通过法律专业的学习,完善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达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做一个实用型的人才,逐渐养成现代社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法律知识,成为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1.法律教学的科学化,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在法律知识教育学习中,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在法律教学中起着基础和指导作用。因此,工商专业在法律素质教育的学习中,应该按照法律教育的目标来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法律教学应该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具体的情况,符合该专业学生的习惯和特点,有利于其学习需要。具体的教学计划应该考虑到法律课程的衔接和前后的联系,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这样才会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过度和提高。首先开设的课程应该是有关法律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法律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并且法律基础课要着重地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不能脱离了实际,法律基础知识应该和工商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没有丝毫的关联。法律专业课程在开始的时间上,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不能过早,只能在学生接触到基本法律知识后,才能有效地学生专业知识。也不能过晚,太晚的话就会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到位,使预期的效果受到影响,学生考取的资格证很多都涉及到法律知识的考试。因此,应该适时地安排,减少学生的负担。总之,法律课程设置要合理化,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最后要确保法律教学的课时,课时不能过少,如果过少法律教学就成为了形式,不能发挥其作用。
2.有效地与工商管理相结合,改革传统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范围广、知识面多。这就要求法律学习也要具备这些特征,此外还应该具备实用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简单地使用经济法教学的现状,应该降低法律知识的专业度,提高与工商管理的衔接,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实效和实用。法律教学内容不能按照专业的法律、专业的标准,而应该立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将法律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地结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法律教学的课程选择上,应具备以下三点:(1)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色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表现出实用性。摒弃千篇一律的经济法模式,制定符合具体需要的法律内容,最好是结合企业工作实务来确定,这样不仅增加了实用性,还会对学生的工作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法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相关资格证考试等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功用。(3)法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此行业的基层人才,注重的是应用能力,所以法学理论不能太专业,要浅显明了,在工作中切实可用。
法律方面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法律专业
3.毕业论文法律专科